有关感动作文1000字
写好作文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有关感动作文1000字,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有关感动作文1000字。
有关感动作文1000字篇1
人生是由无数的一瞬间组成的,有令人兴奋的一瞬间,有令人激动的一瞬间,有令人伤心的一瞬间。一瞬间,时间虽不长,但令人难忘;一瞬间却也可以是一个奇迹,让执迷不悟的浪子回头。都是在这一瞬间发生的。几千亿个瞬间构成了一部人生电影,里面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其实,人生是个大舞台,只要刻苦、认真、努力,每个人都能唱主角,每个人都能在成功的一瞬间证明自己。在那个一瞬间我感到了友谊的真谛。
听着稻香,我忽然说想去感受一下稻香。死党说她明天陪我一起去。我好惊讶。就这样,太阳把舞台让给了月亮,渐渐的,清晨的第一声闹钟响,太阳登上舞台开始了他的演出,又快到了谢幕的时刻,如血的残阳下有一对朋友快乐的影子,我悠然的哼着几句稻香,美美的自然,我感到了很有趣,突然我大脑中的破坏细胞好像很不希望我能够快乐,我竟然想起了那件烦心事,这是几周前的一个早上,因为前一天我和一位同学发生了矛盾,因此心里不太开心。因为昨日我处于气愤,把所有与争执有关的事告诉了我旁边的死党,没想她却在第二天把这件事说出去了!这可是大秘密呀!我顿时火冒三丈,想也不想,一口气冲到正在宣传的死党身边,大喊了一声:“讨厌!你这个可恶的`大嘴巴!死党永远都是死党,我就不该相信你!”说完,便气呼呼地走了。旁边的同学都不说话了,死党呆呆地伫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我再也不理她了!我心里一直这样重复着!下了早读,我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生气。哼!太不讲信用了!我越想越气。“喂,你过来一下!”我仰头一看,哼,你还有脸来见我!没错。正是死党,她正笑嘻嘻地看着我。 “你可不可以出来一下?”她平和地说。我本想说不,但又想:看他有什么花招!于是,我起身和她走出了教室。她把我带到走廊的一边。只见死党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折了几次的小纸团,样子神秘兮兮的:“说好了,要等我走了才能看!”她小心翼翼地把纸团给了我,慢慢打开了纸团。每打开一层,我的心就狂跳一下。终于打开了,我一看。天呀!上面写的都是“对不起”,每一个书写都那么工整,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张纸。
友谊的天使在我们之间搭起了桥梁在缘分的天空下,矛盾解开了。我会永远保存好这珍贵的友谊,毕竟它是比珍珠更美的东西。
这就是一瞬间,在这一瞬间,我明白了,人与人的相处时要心与心的沟通,在这一瞬间,我明白了,我不是第一位的,在这一瞬间,我明白了,只有真心相对,才是一种真正的友谊。
有关感动作文1000字篇2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的为你好,那就是母爱;有一种爱,一辈子关心你,也不需要你的回报,只要你能够健康,幸福;有一个人需要你用尽一生一世的感恩,那就是母亲;有一个人需要你用一生去铭记,那就是母亲!
—题记
今天我看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颁奖典礼,也就是20_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这个颁奖典礼让我心潮澎湃。
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87岁;为了事业,为了中国的发展,他任劳任怨,连回家也很少。也有拾荒助学的“五保”老人刘盛兰,92岁,老人家庭并不富裕,老人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却在贫苦交加的17年里,将自己,辛辛苦苦拾荒的来的钱,毫不犹豫地捐献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更有为了儿子,愿意付出一切的方俊明的母亲,姜春梅,84岁,有一年,有一个小孩溺水,方俊明见了,二话不说一头扎入湖底救人,不料颈椎骨折并导致高位截瘫。母亲劝导他,并背了他整整23年。
还有许多许多让人感动的人物,他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只为了能够帮助到别人,也帮助祖国!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方俊明的母亲。
她任劳任怨地照顾她的儿子,也从不说苦,也从不说累。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方俊明妈妈就一直开导她的儿子,让他儿子也不再伤心,但是这些年也发生了许多事,方俊明妻子的离开,方俊明爸爸的去世,也对他们的生活有不少打击。家里的重担也都压在了方俊明妈妈身上,她每天起早贪黑,早上五点起来做早饭,晚上等到儿子,孙女都入睡了,才敢渐渐入睡。23年来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都是靠母亲来背,她为儿子洗衣、做饭、洗脚、擦身子,有时候肠胃不好,大小便失禁,都是母亲及时的换洗。
在天气好的时候,想让方俊明下楼透透风,散散心,就从二楼,一步一步艰难的背下来,即使再苦再累,都要坚持。现在方俊明女儿长大了,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方俊明心里也少了一份负担。但是方俊明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已经老了,也渐渐背不动他了,他就是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歇一歇,享享清福。但是方俊明母亲并不是这样想的,她觉得儿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还是自己照顾的比较放心,只要还走的动,就要把儿子背下去,照顾下去!
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母爱是多么的无私,让人催人泪下,看了这次颁奖典礼,我的感触很深,觉得看的很有意义,也有很大的收获!
有关感动作文1000字篇3
向阳而生,向善而行的郴州女孩江梦南代表湖南入选20_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颁奖典礼上,给江梦南的颁奖辞如同她的成长之路让人崇敬。
在这个伟大新时代里,我们一职的团员青年学生应该向江梦南学习。我想,首先应该学习江梦南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半岁后便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的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一个简单的音节她要重复上1000次甚至上10000次来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但她用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摸索和学习,奇迹般地掌握了唇语交流,突破了语言交流的障碍。我们要把江梦南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孜孜以求的精神用到学习生活中,克服自身面临的困难,铸就永不服输的品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其次我们还应该学习江梦南追求卓越的精神。江梦南曾说:是自己的事情就要尽力做到最好。在小学上学期间,她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且由四年级直接跳到了六年级。她就是这样在自身健康条件很不利的情况下,一步步砥砺前行,成为全国学子都仰慕的清华大学博士生。江梦南以生动的事例实践了自己“要尽力做到最好”的信念!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树立高标准,坚持高要求,不断挖掘学习的潜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精彩人生。
最后,我们还要学习江梦南树立人生崇高理想的雷锋精神。江梦南虽然还没有完成学业,但是从自己人生的经历中懂得聋哑人生活的艰难,所以,她已经开始尽力回报社会,立志献身于聋哑人的健康事业。她回到家乡的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那些视障、听障、智障的孩子,鼓励聋哑孩子学习唇语、学习说话,积极融入社会,乐观地面对生活。她选择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专业,就是希望自己今后能有机会进一步探索耳聋背后的原因和机理,为攻克这个难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走出无声世界。这种崇高的境界理想,就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体现。微光成炬,汇爱成河。学习雷锋不止今日,也在每一日,让我们一起,争做雷锋精神的倡导者,争做雷锋精神的践行者,争做雷锋精神的推动者。
一个又一个乐于奉献的一职人,拥有一颗胸怀丘壑的爱国心、强国心。于是你们便不只是曾经的有志少年,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条大路上,磨炼坚强意志,提升抗挫能力,培养乐观品质,扛起责任担当,成就新时代好少年的精神气节和英雄本色。立志献身于祖国,献身于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踔厉奋发笃定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_大胜利召开。
有关感动作文1000字篇4
岁月无痕,当我们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总有一段段记忆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每当我们想起它时,心里总涌动着一丝久违的冲动,这便是感动。
从不会有人刻意得去寻找感动,因为是一种朴素的真实,一种心灵的震颤。当我们看见自己的同伴们为了这个集体而战时,总会不禁为他们加油,失败了哭,成功了也会哭,从鼻尖涌起的是酸酸的,但从心里涌出的却是甜甜的。许多人总喜欢听一些老歌,也许并不是那么好听,只是,那些熟悉的旋律和简单的音符总能让人想起过往的人事,回想着当时听这首歌时的心情。同样的,无论想起的是悲伤还是快乐,总有感动萦绕心头。
其实,在生命的长河中,无时无刻没有感动的存在。
父母牵挂的目光,一天一天憔悴的背影是一生一世的感动;
朋友的信笺,一条祝福的短信是给飘落在远方的你的慰籍。
生活便是如此,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声招呼,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点缘分……这些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久了,便是深刻,甚至是一生的刻骨铭心。这些温馨的记忆,当我们孤单寂寞时会不自觉的涌出,备感温馨。
所以,每每捧着一张偶然翻出的旧照片,不要惊诧自己为何泪流满面,也许那模糊的身影是你曾经的牵挂。
所以,梦里飘来一片红叶,不要惊诧于它的无端,或许它是你一段尘缘的珍藏。
所以,临窗偶读一篇精致的小品,不要惊诧于自己为何指尖微颤,也许那一段哲理演绎的正是你走过的沧桑。
而感动也需要懂得体验与回味,在别人给你爱的同时,你是否也想过付出?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人,她的丈夫去世了,自己的孩子也各自走了,只剩她一个人,她觉得生命对于她已经没有意义,于是便走到了海滩边,想要结束自己悲惨的命运。就在她沿着海滩走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女孩,送给她一个深深的微笑。顿时老人感觉有一束阳光洒进了她心里,原来生活并没有放弃她,她决定要好好活下去。
只是一个微笑,一簇感动,就能让一位老人重新接受生命,那么让我们不妨在雨中为别人撑一把伞,给陌生的过客一杯暖茶,送给亲爱的人一束鲜花,甚至一束无名的小草也好,只要不是敷衍,不是故弄玄虚,只是为了表达你的情怀,有你真诚的目光,捧着那一抹纯朴而清鲜的碧色,定会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生活是美的,感动别人也会让自己感动。
哲人说,只要慧心独具,即使随处拈花微笑,也能感受也一份爱意,一份情趣,一份韵味,甚至哲理。
感动是春风吹拂下冰封已久的慢慢融化的小河;
感动是白茫茫的雪地里一株傲然挺立、暗香浮动的红梅;
感动是浓密的丛林中汩汩流淌的一泓清泉;
感动是无边的暗夜里那一轮如钩的月亮;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有关感动作文1000字篇5
题记: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黄旭华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当“蓝色巨鲸”奔向大海之际,在场的人无不热血沸腾,他更是喜极而泣。
隐姓埋名,荒岛求索,深海求证,他和他的同事们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
青丝变为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如今,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但年逾九旬的他仍在“服役”。
他就是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
走进他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模型,一个深蓝、一个金黄,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又仿佛隐藏着他那激荡人生里的重重谜团:
是什么让他守口如瓶30年,父亲临终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为什么“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核潜艇,不到十年就搞了出来?是什么让一个花甲老人以身试潜,成为世界第一个极限深潜的总设计师?又是什么魔力让一个年逾九旬的老人依然痴迷核潜艇?
辗转求学:颠沛流离立救国之志
初次见面,硬朗的身板、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记忆,一点也看不出眼前这位老人已经九十高龄。黄旭华中气十足而带点潮汕口音的普通话,把我们带回到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
1937年冬,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的乡村舞台上,一个流亡的小姑娘正唱着日本侵略军的罪行,台下观众群情激奋。
这是抗日宣传剧《不堪回首望平津》,台上的小姑娘正是男扮女装的黄旭华,那年他13岁。“那时我就想,长大了,一定得为国家做一点事情。”
战火纷飞,山河飘零。
连天的战火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黄旭华的中学时代不得不辗转广东揭西、梅县和桂林、重庆等地求学。
父母是医生的黄旭华,儿时的志向是从医,治病救人。然而,一路坎坷的求学经历,让他决定弃医从工。
“想轰炸就轰炸,因为我们国家太弱了!”黄旭华说,我不想学医了,我要学航空、学造船,我要科学救国!
1945年9月,海边出生的黄旭华,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开始了学术成长的起步。同时,加入校学生进步社团“山茶社”,进行了革命思想的启蒙。
1949年春的一天,大学四年级的黄旭华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有人跟我开玩笑:你研制核潜艇以后,就是‘不可告人’的人生了!我说:是的,我很适应,因为上大学时,我就开始‘不可告人’的地下党人生了。”黄旭华说。
1950年4月,黄旭华入党转正。汇报思想时,他用这样的一段话表明心志:
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把血流光,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
誓言无声。入党转正时的话语,成为其一生信守的诺言。
有关感动作文1000字篇6
这是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那一刻,摘下手套,在工作日志背面写的一句话。在那一刻,作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在今年《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杨利伟再次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当时的激动心情。从那之后,中华民族迈着雄健的脚步,开始在浩瀚的天宇上蹚出一条条令人刮目相看的“飞天之路”。
节目现场,杨利伟不仅讲述了自己进入太空的经历,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中国“飞天梦”的文化源起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从敦煌壁画的飞天到明朝万户的壮举,一代代中国人都期望能到天上看看。幸运的是,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终于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由神话变为了现实。”杨利伟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国人由来已久的“飞天梦”。
千年飞天梦,今朝一夕圆。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伴随着《东方红》的乐曲,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揽月”,从“天问探火”到“北斗指路”……这些标志着中国航天人奋斗史的大国重器,被一个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名字刻下了浪漫的符号,载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飞天梦想腾飞升空。
在《开学第一课》节目里,不仅播放了当年“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天和核心舱等发射升空的影像画面,舞台上还出现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带给同学们以更加直观的认识与感受。
2021年更是中国航天大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迈出了第一步。紧接着6月17日,神舟十二号的三位航天员进入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驻自己的空间站。
__一直心系航天事业。2021年6月23日,在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通话时,__说:“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
“党和国家为我们铺就了‘飞天之路’,十四亿中国人民托起了我们,把我们送入浩瀚的太空。”在节目中,杨利伟倍感自豪地说道,“如今,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进入了‘空间站时代’,未来中国空间站也将成为全人类在外太空共同的家。”演讲最后,杨利伟给同学们送上开学寄语,号召大家一起用知识和理想,照亮美好的明天。
有关感动作文1000字篇7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的为你好,那就是母爱;有一种爱,一辈子关心你,也不需要你的回报,只要你能够健康,幸福;有一个人需要你用尽一生一世的感恩,那就是妈妈;有一个人需要你用一生去铭记,那就是妈妈!——题记
今天我看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颁奖典礼,也就是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这个颁奖典礼让我心潮澎湃。
有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87岁;为了事业,为了中国的发展,他任劳任怨,连回家也很少。也有拾荒助学的“五保”老人刘盛兰,92岁,老人家庭并不富裕,老人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却在贫苦交加的17年里,将自己,辛辛苦苦拾荒的来的钱,毫不犹豫地捐献给了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更有为了儿子,愿意付出一切的方俊明的妈妈,姜春梅,84岁,有一年,有一个小孩溺水,方俊明见了,二话不说一头扎入湖底救人,不料颈椎骨折并导致高位截瘫。妈妈劝导他,并背了他整整23年。
还有许多许多让人感动的人物,他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只为了能够帮助到别人,也帮助祖国!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方俊明的妈妈。
她任劳任怨地照顾她的儿子,也从不说苦,也从不说累。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方俊明妈妈就一直开导她的儿子,让他儿子也不再伤心,但是这些年也发生了许多事,方俊明妻子的离开,方俊明爸爸的去世,也对他们的生活有不少打击。家里的重担也都压在了方俊明妈妈身上,她每天起早贪黑,早上五点起来做早饭,晚上等到儿子,孙女都入睡了,才敢渐渐入睡。23年来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都是靠妈妈来背,她为儿子洗衣、做饭、洗脚、擦身子,有时候肠胃不好,大小便失禁,都是妈妈及时的.换洗。
在天气好的时候,想让方俊明下楼透透风,散散心,就从二楼,一步一步艰难的背下来,即使再苦再累,都要坚持。现在方俊明女儿长大了,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方俊明心里也少了一份负担。但是方俊明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妈妈,妈妈已经老了,也渐渐背不动他了,他就是希望自己的妈妈能够歇一歇,享享清福。但是方俊明妈妈并不是这样想的,她觉得儿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还是自己照顾的比较放心,只要还走的动,就要把儿子背下去,照顾下去!
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母爱是多么的无私,让人催人泪下,看了这次颁奖典礼,我的感触很深,觉得看的很有意义,也有很大的收获!
有关感动作文1000字篇8
虽然每年只有十个人,有真正打动我的,也有让我无感的,但是今年的张丽莉--一个危急关头舍身而救下了学生的老师。这个看似普通的人却让我潸然泪下。
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张丽莉不用后退一步,哪怕是站在原地不动,她都没有生命危险。可她毅然选择了飞身向前,将即将被车撞到的两名学生奋力推开,而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重重碾过,造成双腿高位截肢。她今年刚满29岁,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所有人,她的病情更牵动了人心,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女教师”。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支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的女教师,用行动谱写着最伟大的赞歌。他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女教师”。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我们听到和看到的那些不愿听到和看到的丑恶事情,曾经让我们甚是困惑迷茫。当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轧过,而身旁18人路过竟视而不见,被车二次碾轧致死;当地震来临第一个跑出教室的老师“范跑跑”还在振振有词;当“彭宇案”一度让人不相信这世上还有好人在;当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怕遭反诬……一件件冲击这做人的道德底线,人们不禁叹息当今社会的浮躁不堪、人情的冷漠和道德沦丧。连温总理也曾在一次紫藤花上感叹:“如今社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当我们这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次次遭受挑战与冲击时,我们的身边也在不断涌现出人间大美大爱的感动事迹和感动人物。像奋不顾身用手臂借助此时楼坠落的两岁女童而受伤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像深圳打工的19岁女孩不惧危险用“天使之吻”救下轻生男孩的“最美少女刘文秀”,像发生在生死关头奋不顾身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在丽莉”……正是他们的大美大爱,犹如一根擎天柱,撑起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天,让我们在灰暗的感叹中惊喜的看到一道道人性光辉的闪耀。也正是他们一次次善良和美丽的义举,在一次次激发我们整个社会一种向善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一块块铺路基石,当这样的基石一天天多起来时,我们前行的路就会越发的平坦,我们的内心就会生发更多的希望和鼓舞,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温暖和感动,我们头顶的道德天空也就会更加蔚蓝,我们这个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我相信,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定能凝具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样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有关感动作文1000字篇9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出生在广东省番禺县(现广州市白云区)。七岁上私塾读书,1942年春高中毕业。1949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综合科考委员会任助理员、助理研究员。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中国科学院准备组织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彭加木主动放弃去莫斯科学习的机会,请求赴新疆考察:“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我的科学知识比较广泛,体格坚强。面对困难,我能挺起身子倔强地抬起头来往前看……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请愿书中,他把自己的名字“家睦”改为“加木”。他说,他要跳出小家庭,到边疆去,为边疆“添草加木”。
在此后20多年中,彭加木先后15次到新疆科考,3次进入新疆南部无人区罗布泊。
1964年和1979年,彭加木两次到罗布泊外围做科学考察,发现了大量的钾盐、稀有金属和重水等贵重资源,填补了一些重大科研领域空白,纠正了国外探险者对罗布泊的一些错误认识,实现了“为祖国和人民夺回对罗布泊发言权”的愿望。
1980年5月,彭加木担任罗布泊科考队队长,开始了他的第三次罗布泊科考。
在多天的艰苦跋涉中,科考队采集了众多生物、土壤标本和矿物化石,收集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6月5日,科考队实现了一个壮举:中国人自己组队第一次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打破了“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6月11日,已经完成任务的科考队休整后,准备沿古丝绸之路南线再次横贯罗布泊地区。队伍预计返回罗布泊的行程大约为800公里,顶多需要7天时间,因此只携带了7天的水、油等补给。但是途中,队伍遭遇了骇人听闻的沙尘暴和数次陷车,3天才行进了150公里,保存的水也开始变色发臭。大家决定向最近的解放军部队基地求救。当时,求援送水需要花费六七千元的资金,这是一笔庞大的数目,彭加木觉得飞机运水价格太昂贵,如果能给国家节约就节约,决心继续寻找水源。
6月17日中午,驾驶员王万轩打开汽车车门时,发现了一张用铅笔写的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十点三十分。”直到下午,彭加木还没有踪影。次日凌晨,科考队报告:6月17日上午,彭加木只身外出找水,不幸失踪!随后展开的4次大规模地毯式搜救均无结果。
彭加木为我国科考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化成了罗布泊永远的丰碑。作为全国唯一以“彭加木”命名的纪念中学,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以“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以铺路精神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为办学理念,不断培养社会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