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随笔作文
写作文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让自己的文章更加优美、准确、有力。怎样才能写好思考随笔作文?这里给大家提供思考随笔作文,方便大家学习。
思考随笔作文篇1
公园里,芳草茵茵,百花灿烂,一棵棵垂柳抽出了嫩芽。小鸟在枝头唱着婉转的歌谣,鱼儿在水中追逐嬉戏。
断崖边,一棵雪松傲然挺立,任凭风吹雨打,它丝毫不会动摇。它饱经风霜,但却充满力量。
是什么创造了这一幅幅朝气蓬勃而又悲壮有力的画卷?是生命。
我向往大熊猫的生命。它活泼可爱,朝气蓬勃。在它的生命里充满了无忧无虑与智慧。但我更敬仰竹子的生命。它坚忍不拔,正直诚恳,它敢于拼搏乐与挑战,它的一生就是将根在石头中扎的更深。
有些人觉得花生米长在地下,一生默默无闻,毫无意义。但我认为它的生命却是鲜活的。它将自己仅有的生命奉献给了他人,用来延续他人的生命,正如诗中所讲:“落红不是无情的,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样的生命是伟大的,雄壮的。
有些人觉得小动物的生命太过卑微,无聊,但我认为平静也是一种享受,它们生活悠闲自在,不需要为任何一件事情而牵肠挂肚。正如老舍所说:“我宁愿自己死的时候象朵春花将残似的哀而伤”这样的生命是平静的,美丽的。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帝不会给的太多”。的确如此。它给了我们最宝贵的东西——生命,但却在这个东西上加了生命的期限。许多人都抱怨着生命的短暂,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办法改变生命,那又为何不多做一点事不至于生命悄无声息地从指间溜走。
雷锋的一生很短暂,仅有二十几年。但他所作所为却始终延续着的生命。他的人已不在了,但他始终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的热情,他的诚恳,正直,善良已在人们心中深深的烙了一个印,永远的抹擦不掉。正如臧克家的《有的人》中“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所以我感叹,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生命的长短,他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在这一个过程中你做过什么。正如余秋雨说过的一句 话:“爬,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画下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那已耗下的生命。”
认识短暂,我们有的不应只是抱怨,我们应想想忍辱负重写完《史记》的司马迁,上下求索的屈原,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白求恩。再想想那些英勇顽强保卫长江大堤的抗洪战士,那些在非典期间视自己的生命于不顾而救死扶伤的医生们,我们才会发现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生命虽有限,但生命的意义却是无限的,就让我们抬起头,去创造明天那生命的辉煌吧!
思考随笔作文篇2
世间,总会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痛楚,让人捉摸不透却又存在于人类之中。我今天就经历了这样的一次痛楚,身陷其中,无法自拔。
根据学校安排,我们篮球队几个队员参加了“我们的新三好(健好身、读好书、写好字)”节目表演。周日在学校排练,训练街球未开始时,我们便玩了起来,一开始,我们玩得很快乐,你来我往,什么恶作剧、甩球、花式篮球,可谓玩出了花样,玩出了精彩。我在玩的时候,看见表演队的三个女生进了一个小房间,当时我并不知道那三个女生去换衣服了,我就靠在一堵墙上,准备趁他们来时大声“嘿”一声恶作剧一下,结果王韵通和王韵亚的声音突然在我耳边响起来“偷窥,偷窥!别以为你是大队干部就可以为所欲为!”当时我愤恨怒三体交织,一股股痛楚直冲头顶,于是乎,吾砸球破门而出,眼泪也如断了红的珠子一样落下来,并如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我连把他们俩按在地上打的心都有了。
后来唐老师发现了这件事,很关心我,当时已被痛楚包围的我觉得无人理解我,觉得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无法排解自己的忧伤,便关了手表独自一人来到学校操场上游荡。老师担忧的只好把爸爸妈妈请来,当时我还是不想作任何的交流。随后妈妈要爸爸与我单独谈了心,爸爸告诉我,现在我们正处在性别模糊期,会有男生女生概念,我们慢慢的长大了,告诉我问题处理的方法,并告诉我他们的言语是不妥当的,可能他们也是出于开玩笑或恶作剧,并与他们俩谈了心,后来他们主动和我言和,说是开玩笑的。爸爸的话使我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爸爸安抚了我的心灵,事情被完美的解决了。
通过这件事,我朦胧的明白了什么是说不明道不清的痛楚。妈妈说,成长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问题,只要我们直面问题,积极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思考随笔作文篇3
先举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在2005年美国召开的机器翻译大赛中,Google公司没有编译一句语法格式的代码,却拿了冠军。别人在准备语法素材时,他们在做的是连接服务器。这不是翻译比赛吗?怎么被他们玩成了网络运输比赛,且听我来陈述。
计算机的“思考”,由数据积累,数据分析和数据运输组成。当今,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运算已经变成了提取。人们发现了量变终究可以改变为质变。因此结合上文事例,Google所做的,是连接了因特网,让机器去提取文章,这个数据总量可谓无穷无尽。在提取完一定量之后,进行分析,哪些句子结构一致等等。在机器的分析学习中,数据库形成模板。下次再有句子需要翻译时,直接带入模板中,一切便迅速完成。当年,Google的翻译成功率在50%,而现在我们使用的翻译软件远比这个成功率高,这又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机器经过十多年数据的采集,量大了,自然就更准了。
那么,人工智能作为最新的一个机器运算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它所做的就是学习人类的动作、语言、思路,加以收集与分析,形成数据库,在需要时加以提取。说白了,它就是在学人类。只是它有点笨,不太聪明,但是这并不影响它学习,因为它量大,总会学会的,只是时间问题。
以上所说,都是在讲计算机的“思考”,我们反观自己,我们又是如何思考的呢?
我们从生理角度说,我们大脑中的脑电波刺激着大脑中的区域,它们也在进行信息的传输。从心理角度讲,我们与机器最大的不同,我认为在两点上:情感与灵魂。先说情感,历史上的四面楚歌,古人们在秋天看到南飞的雁群而悲,辛弃疾的一份报国杀敌的满腔热血……人为什么会有喜怒哀乐,正是因为情感。情感带给我们的不是说做什么事,而是说怎么做事。研究证明当一个人心情愉悦时学习,他所表现的是我要学。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时,则表现出冲动、烦躁、忧虑,此时的学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这些表明受心情的影响,人们做同一件事,结果可能会截然不同。
说完情感,我们再谈灵魂。这也是我想重点讲的。
一个人活在世上,是什么让他有了思维,是什么给了他那种无意识,是灵魂。一个人的灵魂决定了他的三观,更决定了他的有意识。在叔本华所写的《作为意志与表象世界》,第一章便提及,跳出童年的无意识,我们需要觉醒。这觉醒的是什么?是灵魂!你的灵魂决定了你是什么样子的人。每个人在血体上是一致的。不同的在于灵魂。而我们发现灵魂是不能脱离肉体而存在的。两者不可分割。灵魂中,你的思考方式是根据你所喜好的方式去进行的。我们知道,为什么学习中往往会在有新方法的情况下,我们却选择了墨守成规,还用老方法去解决。正是因为我们喜欢这种方法,我们知道这是正确的,至少不会出错。那么,我们认同的这些方式方法寄托在哪里?在灵魂里。灵魂承载了思维。这里,我想讲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一次在书城购书时,我偶然碰到一位老教授在讲关于灵魂的知识。我很好奇的问他,怎么去理解灵魂?他用手指了我的手臂,问我:“这是什么?”我答道:“手臂。”他说:“是你的手臂告诉你这是什么吗?错,是你的灵魂在回答。灵魂给了你无意识的思考。”所以说,若把我们的行为划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灵魂造就了无意识,同时灵魂加情感也造就了有意识。我们该如何思考,这些便是理解的基础。
回到那库克的话中,同情心作为无意识中的情感便不难理解,那么价值观,便是打在理解的基础上的一颗不可缺少的树。我的理解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找人生的价值,即价值观,而人生的价值在于发现人生的意义。两者似左右脚,共同迈出,且互不干扰。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有着自己的想法。我们在完成某一价值观的同时发现了新一步的思维,这新的思维给我们以启迪,使我们发现新的价值认同。正如走路,左脚迈出,迈右脚。可以说若一个人失去了价值观,就如失去双脚,寸步难行,唯一能做的,只有去替别人思考,没有自主意识。如同机器,工作、完成,工作、完成。价值观失去的人生,不,那根本不能称作一个真正的人。
所以说,我们懂得机器人与人是可学习不可复制的,人工智能终会超越人,但一个人若是机器的思维,那么失去了情感、灵魂、价值,这个人就没有任何意义所在,他在世上只不是一台机器罢了。
思考随笔作文篇4
“快乐”,是人类生命中的精神支柱,在人的一生当中,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快乐时光,无论在今后的什么时候回忆起来,都会沉浸在当时的那份快乐之中。那么,这篇作文,就是我对“快乐”的思考。
在写之前,我也十分困惑,因为这是我之前几乎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它太过广泛了,某个阴雨午后的一本书;黄昏时落在地上的一抹橘光;甚至是早晨散步时偶然看见的一群蚂蚁,都可以称之为快乐。快乐太过神秘,致使当我想细致描写它时,又一时语塞。它时刻存在于我的生活中,几乎每天都由它陪伴,而我又没有确切的,适当的语句把它表达出来,这无疑是十分懊恼的。
我想了想,每个人对于快乐都有自己定义的标准。一个流浪汉以一天捡到多少垃圾为衡量快乐的标准;而一位富翁以一天赚的钱或所享的乐为自己对快乐的评判标准。这两种人的生活有天壤之别,可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同样得到了快乐。由此可见。快乐不分贵贱,快乐只分不同标准。
更深层次的思考,就会到循环往复的哲学领域了,可这太过复杂。我所理解的快乐是简单又有些神秘的。每个人都仿佛清楚自己该如何获得快乐,当我自己在思考何为快乐,和我对这个命题的疑惑不解,以及对快乐的感慨……这每一个阶段,对我来说都是快乐的,我对这种快乐十分着迷,所以才会频频陷入思考。
我的快乐,仿佛和世上数亿人的快乐相仿。得到它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却是独特的,这也是所谓“快乐”的迷人之处了。它不分高低贵贱,需要自己在生活中获取,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享受;它不仅仅属于自己,也可以属于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即是我思考出的“快乐”了。
思考随笔作文篇5
从前,听人们说文学经典的妙处。说《老子》大道极简,说《论语》圣贤之言,说《周易》包罗万象,说《史记》无韵《离骚》。我深受这些言语的触动,便开始研读那些经典。
但很快我就发现,这些经典对我来说犹如密码紧排的电文,每一个符号我都认识,但组合起来的句子我却一窍不通。我仿佛与他人看的并不是一本经典。如《周易》中的《乾》卦,既有龙也有君子,使我实在不明白其中的联系。我突然间觉得,我离读经典,似乎还太远了些。
直至一天,我看到了一则故事。说宋朝的赵普每天晚上秉烛夜读,一生从来只看一本书。他离世后,人们翻看他的遗物,发现他读的那本书叫做《论语》。读到这里,我不禁觉得十分奇怪,这位古人用一生的时间只读一本《论语》,难道他的阅读速度真的只有那么慢吗?还是他还在用另一种方法,以另一个层次,来阅读《论语》。我猛然想到,他一定是在做我现在做的工作——思考。
于是,那天我又怀着激动心情捧起了《周易》。将它的书页一页页的翻开,细细品读了《乾》卦。不断思索着其中的意理,初九潜龙,九二见龙,九三惕龙,九四跃龙,九五飞龙,上九亢龙。正是在讲述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而那龙。正是屈伸自如,灵性变通,心性乾乾刚健,自强不息的君子的象征。我读出了三古三圣所要叮咛给后人们的道理——君子应习《乾》卦之德,不满而伏渊,小成见大人,终日乾乾惕之,不卑不亢,自强不息,以成就飞龙之姿,而无亢龙之悔。
历经此事,我终于知晓的思考的重要。人之所以能区别于禽兽,正是因为有了思考,以此从自然中悟出道理,于是有了三圣所作的《易经》,老子所做的《道德经》,圣贤们的《论语》。读书也正是如此,正因为读书时有思考,才有了三国的神机妙算的诸葛、秉烛苦读的赵普;才有了盛唐的诗歌灿烂,义宋的国魂傲骨;才有了明时通道明德的王阳明,慈悲为怀的明君。才有了中华五千年的辉煌。
所以,世间最重要的是思考。有了思考,便能读天地这本大书,通道明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