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开展作文
写作文要注意语言的质量和表达方式。要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模糊的情况。写七夕开展作文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七夕开展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夕开展作文篇1
七夕,牛郎织女会合的日子。那片充满星空的夜,印在我的心里。那个神话故事,印在我的脑海内。真美,七夕夜。
——题记
六七岁那年,是我第一次到外祖母家中。记得那时还小。什么节日啊,一概不知。唯一记忆最深的就是七夕节。
夕阳西下,迎来了星光照耀的晚空。玩耍着,看到正在望着星空的表姑,问她:“表姑,你看什么。”她回答:“萍,你看,那两颗正在靠近的星星,牛郎织女会合了。”抬头看,真的,有着两颗星星正在靠近。近了,近了,直到完全相依。
但童年的我,不懂。问:“这有什么好看?”她微微的一笑,牵着我,回到家中。说:“你知道么,今天是七夕节。”童年的我,不懂七夕节是什么。我问:“七夕节干什么用的。”表姑微微一笑,笑罢,跟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听完,又问:“织女的外祖母为什么要拆散他们?”至于表姑说了些什么,我记不清了。但我知道,那天,听完故事我又看了一次星空。但表姑讲了好长的一段时间,牛郎织女会面的时间已经过了。
那天,我仰望着星空,满天都是小星星的星空,充满的小星星的七夕夜的星空。好美。
又是七年后的七夕夜,同样的七夕夜,可我却看不到满天都是小星星的七夕的星空了。只是偶尔有几颗若隐若现的星星,只剩这么几颗星星,不过是为星空多加了几分凄凉的景色罢了。
我好想再看一次满天都是小星星的星空,可是,现在污染严重了,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啊!那片充满了小星星的星空啊!你好美,啊!七年前的七夕夜啊!你真美。
望梦中能见到你,七夕夜。
七夕开展作文篇2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今年暑假,我有幸在外婆家过了一个快乐、温暖,又意义非凡的七夕节。
早晨,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我听外婆说每年在七夕这一天,大多是要下雨的,或大或小,或早或晚,或喜或悲。传说这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后,诉衷肠泪满襟,他们的眼泪,也便化作这蒙蒙细雨,从空而降,可到了晚上,天空晴朗,人们抬头就可以看到织女星和牛郎星隔河相望。
午饭后,人们开始张罗了,年轻人开始搭棚,老人们开始拂娘娘,他们用稻草做成身子,有订做好的固定头像,再用一些漂亮头花做装饰,接着给身子装上装饰好的头像,最后穿上颜色鲜艳的、漂亮的衣服,一尊栩栩如生,和真人大小一样的王母娘娘就做好了。不一会,英俊潇洒的牛郎和婀娜多姿的织女也做好了,他们分别站在王母两边,好似小心翼翼的侍奉着至高无上的王母娘娘,以换来如此一天短暂的相聚。
在王母娘娘前人们放了一张很大的八仙桌,倾刻间桌子上已摆满了各家各户端来的贡品,有自己蒸的花食;有买的糕点和各种水果;还有专门养的绿油油的豆苗,简单而隆重,热闹而虔诚。此时,还放了许多鞭炮,以感谢我们生活的幸福和安康,祈祷明年的风调雨顺。
这个时候大人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很恭敬的磕头,以保佑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学有所成,可孩子们就不那么虔诚,他们一会儿拽个葡萄放进嘴里,一会又掰个香蕉吃了;一会安静、一会儿又淘气。总之大人们看在眼里,却乐在心里,满眼都充满着对孩子的包容和爱。我也不例外,也被外婆拉去磕头,尽管有些羞涩,却也没拒绝,学着前面几个小朋友磕头的样子,也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并且从心里告诉自己尽管这是一种迷信活动,但却寄托了许多人对自己孩子的希望和祈盼。
王母娘娘从一而终都端坐在中央,接受着人们的拜祭,虚心地听着人们的祷告,没有一丝厌烦,我都有些怀疑那个从小听到现在的《牛郎织女》故事中,那个恶毒的娘娘和这个面带笑容的娘娘是不是同一位神仙?这样的祭拜要到很晚很晚,一般孩子们是不会等的,只有大人会等到放着鞭炮结束的时候,拆了的人物头像要专人细心收藏起来,稻草做的身子要烧掉,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家乡的七夕节,别具一格,是大人、小孩们都喜欢的节日,我有幸在家乡亲自经历这次七夕节,令我懂得了许多知识道理,并且我们传统节日的习俗而感到惊奇,家乡的人们用纯朴的民风,传承了民族文化。
七夕开展作文篇3
故乡的七夕是一个很喜庆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宴请亲朋好友,所以整个村子都是热闹非凡的。
七夕那天,人们早早就开始张罗,收拾桌椅,收拾碗筷,请酒楼里的大厨过来做菜......一
走到小街上,看见有些人在摆地摊卖东西,摆的都是琳琅满目的玩具,精致的饰品和晚上会更亮的荧光棒,许多的小朋友都买了自己喜爱的玩具和其它的东西,摆地摊的东西真的非常的多,购买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小街上就非常的热闹!
到了晚上,晚饭也非常的丰富,非常的美味,客人也吃的很开心,晚饭结束后,我们搬着椅子去村里的篮球场看粤剧团的演出,每到七夕节,我们村都有粤剧看做三个晚上,这是我们村里的村委会请回来的,我们把椅子拿到前面,这样就看得非常清楚了。到了八点,粤剧团开场了,表演的人出来了,每个人都化了妆,很好看,剧也非常精彩,在粤剧表演中,我有一个人非常敬佩的,他就是那个粤剧团里的文武生兼花旦,他不但唱得棒,还会唱女声,非常棒,戏也做的精彩不已,大家都喜闻乐见,多开心啊!粤剧看完了,大家都恋恋不舍的,非常期待明晚粤剧团的演出,我非常想去后台问那文武生拿张签名照,因为他实在太棒了,可惜我没有去,因为实在太晚了,我要回家了,我也不想去打搅他,他演出了也非常的辛苦,非常的累,就这样,这个充满喜庆、快乐的七夕在晚上的十二点悄悄的走了,走得无声无息了。
故乡的七夕真的很热闹,我已经很久没有回故乡过七夕节了,今年一定要回去过。
七夕开展作文篇4
今天,外婆买了一些面粉和红糖。因为今天是七夕节我和外婆一起做米饼。我们先拿出一口锅,再锅了放一些面粉,在面粉上洒一些红糖,然后搅一搅,我在把清水洒再面粉上,外婆用力揉,最后,面团做好了。先拿出面团揉圆,最后压扁,不一会米饼做好了,米饼真像圆圆的月亮。接着外婆把米饼一个一个的摆到锅里蒸。
过了几十分钟,米饼终于蒸熟了。看它得样子就忍不住吃上一口。原来米饼这么好吃!软软的,香香的,又香又甜。后来,外婆煮了一碗冬瓜螃蟹汤,汤真鲜美啊!我把一碗汤和几个米饼都吃完了,肚子吃的饱饱的。
七夕开展作文篇5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鳘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向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划房,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划房内。
一天,牛郎赶牛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树林,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牛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是美丽的仙女。科看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从,悄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时,其它仙女纷纷穿起五彩霓裳,驾着祥云而去。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这时,牛郎从树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脉脉含羞的点了点头。
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将,捉了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拨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
肝肠寸断的织女和挑儿女的牛郎,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七夕开展作文篇6
“竹梢随风轻轻摇,枝头祈愿路迢迢。牛郎织女鹊桥会,繁星明月映九霄。”
我与姐姐盘腿坐在家门前的石阶上,一边拍着手,一边唱着一首首古老的歌谣。清亮的月光洒在苍老的榕树上,一阵微风轻轻吹过,将斑驳的树影打乱在身旁的铺路石上,风中夹杂着一丝丝甜蜜的味道。我们站了起来,抱着满怀的甜味儿风,决定去繁华的大街上,体验一下七夕之夜的浪漫氛围。
出了小巷口,一股浓郁的爆米花香迎面扑来,我和姐姐也不由自主地随着香味挤到了买爆米花的队伍中。平日冷冷清清的小摊在今夜却显得格外的热闹。趁着排队的空余时间,我们怀着好奇的的眼光打量着身边排队的小情侣们:只见男男女女们今夜都打扮的十分的美丽或帅气。这些小情侣们有的是十指紧紧的相扣着,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有的是幸福的相拥着,眼里饱含着浓浓的爱意;有的是你追我赶的嬉闹着,举手投足间无不体现了此时的快乐……。
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借着风儿吹入了人们的心里。现在的七夕也不是小青年的专属节日哦。我与姐姐漫步在马路旁,就在昏黄的路灯下看见了两道熟悉的身影。咦?那不是楼下的吴伯伯与吴奶奶么?他们也是来过七夕的吧。
只见吴伯伯从口袋里颤颤巍巍地拿出了一颗糖,将糖纸小心翼翼地撕开再放进吴奶奶的嘴中。对哦,伯伯跟我们说过,吴奶奶她从年轻到现在一直很喜欢吃糖,伯伯当时就是在30几年前的今天用几颗稀有的进口糖跟奶奶求婚的,当时奶奶可是高兴得都要蹦起来了。这件事情我们虽然已经听着伯伯念了几年了,但都还是不厌其烦的一直央求伯伯再讲一遍。昏黄的灯光照在奶奶脸上,照着她嘴角的笑意,时光也仿佛回到了属于他们的金色年华。
城市里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照亮了整个夜空,我抬头看了看头顶那一片闪亮的繁星,心想:牛郎与织女现在一定很幸福地相会在鹊桥上吧……。街道上汽车的鸣笛声,小贩的吆喝声,人们的谈笑声以及天上的烟火声,此刻在我们的耳朵里,心里都交织成了一曲浪漫的七夕之曲。
七夕,让我们与爱携手吧!
七夕开展作文篇7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七夕节就快来到了,明天就是七夕节了。妈妈说:“你知道七夕节的来历吗?”我说:“我当然知道七夕节的来历啦!七夕节又名牛郎织女节,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妈妈笑着说:“你这小家伙脑子里装的知识还真不少呢!那你知道吗: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我当然知道了,这不用说我就知道,那我为什么还要说呢?”
妈妈说:“你还真是个小调皮!”
对啦,忘啦说正事啦,我这次发表文章是为了提醒大家:七夕节到啦,请大家不要忘记这重要的日子哦!我听说:只要坐在那葡萄架下面,就能看见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样子呢!怎么样,你们要不要看看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样子呀?想看就坐在葡萄架下面吧!
七夕开展作文篇8
“乞巧”----是“七夕节”节俗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乞求智巧,祈求心灵手巧之意。
在我的家乡蓬莱,七夕节“乞巧”家家户户都要做巧果。
巧果是一种面食,用模子造型(各种动植物水果及吉祥物的形状),在大锅里烙成金黄酥脆小面点,然后待冷却后用线绳穿成串,挂在炕头的墙上,遂成一道七夕风景。
巧果是大人们的忙碌和辛劳,孩子们的最爱和欢喜。
每当七夕临近,孩子们都要提前好几天到东邻西舍去预定“巧果”模子(模子不是每家都有。有大中小三个号,而且图案也不一样),协商约定先后使用顺序,然后甜言蜜语讨妈妈欢心,请求妈妈多发一些面,多做一些巧果,并且发誓多帮妈妈干活,揉面,卡(音)巧果,烧火。
七夕这一天,从早到晚一整天村里都飘着巧果的香气,还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做巧果:发面,揉面,搓面,切或揪面剂儿,然后是把面剂儿按到模子里,按实按平整,然后在面板上一卡(音),形态各异的巧果初成。
然后是烙巧果,烙巧果是技术活也是辛苦活。
七月暑热,妈妈们俯身在胶东大锅上,在烟熏火燎中一边摆翻腾挪,一边指挥灶火的大小旺炆。一锅又一锅……烘烤的面香氤氲着、弥漫着、飘荡着。房间里,村落中,人们的脸上,心中。
巧果出锅,盛在笸箩里,簸萁里,金黄酥脆,香气四溢。
穿巧果:是用线绳将烙好凉透的巧果穿成串。穿巧果也很讲究,先要用彩色布条缝好的穗头或是水果(沙果,海棠果,小苹果)打底,然后把巧果一个一个穿成一米左右的串。(还要考虑图案形状的搭配)。其间还要穿一些迷你小串,让孩子们提在手里,玩耍、比看、吃食。
送巧果:邻里间,亲戚间,家里有孩子的还要互相赠送巧果,以示友好;长辈还要给自家的孙侄辈送巧果,以示喜爱。
挂巧果:巧果穿好后,家长会给孩子们分配,一人少则几串,多则十几串,然后挂在炕头的墙上。既好看,又可慢慢风干,还可以随时取食。这样可以存放到春节不坏。到春节时用油一炸,金黄酥脆又是一道美食。
七夕巧果是儿时的期盼、快乐。也是记忆中永存的美好和温馨。
因为七夕是弟弟的生日,更增加了对七夕的情感和留恋。
如今每家的孩子少了,七夕一定没有以前热闹。缘于七夕巧果的快乐正在慢慢淡去。
现在,孩子们的小食品如此丰富,不知还有几家七夕在做巧果!孩子们还会喜欢吃巧果吗?
七夕开展作文篇9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花草飘香。相传每年的这个时候,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人们称之为七夕节。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心灵和灵巧的双手,祈祷自己的生活幸福美好。
据传说,星汗灿烂之际,如果看到天河中看熠熠白气,并闪耀这玉色的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此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恩赐。据说牛郎,织女是勤劳和化身,所以跪拜者求农求赐婚都可以,但求金求银求发财则要适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则不灵。
勤劳的牛郎,痴情的织女,善良的老黄牛,热心的喜鹊,美丽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曾使很多人深受感动。
七夕节快到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七夕开展作文篇10
我除了爱游泳,也喜欢做巧果。
你知道农历的七月初七为什么要做巧果吗?是因为那一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又一次幸福的相会。织女很会做巧果,我也学做巧果,希望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七月初七那天,我正在姥姥姥爷家里。早上吃饭的时候,姥爷把面和了。是用香喷喷的花生油和鸡蛋和的。姥爷说:“到中午的时候面就‘醒’好了。”中午到了,我和奇奇又笑又唱,快活极了!我们洗干净了手,来到桌旁,高高兴兴地干起来。姥爷给了我们一些模子,它们都很漂亮。小鱼形状的,蝴蝶形状的,各式各样!不一会儿,一些可爱的巧果做好了。姥爷把它们拿到锅里去bo。
过了一小会儿,一阵一阵的香气从锅里喷出来了!“哇!好香!”我和奇奇异口同声地叫道。妈妈逗我们:“嘻嘻!馋吧!”我和奇奇使劲儿点点头。“哈哈……”大家笑了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巧果出锅了,姥爷把巧果放进了盘子里。刚端出来,我和奇奇像两只松鼠,机灵极了,伸手就抓!“烫!”妈妈叫道。可是已经晚了。“啊!!”我和奇奇妹妹尖叫。“好烫啊!”我说。“早知道我不当松鼠了!”奇奇妹妹也说。“哈哈……”大家又笑了。
七月初七,如同我们的节日。
七夕开展作文篇11
小时候,家中院里种着几株葡萄,妈妈总是告诉我们,在七夕这天的晚上,可以在葡萄藤下听到牛郞和织女在鹊桥上的谈话。那时,姐妹几个对这个故事信以为真,相邀着七夕晚上来听。可那时太小,对阴历没有太多概念,一直错过,直到现在,葡萄藤已不存在,牛郎织女的稍稍话,再也不能听到了。
上学后,很喜欢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心里总会对牛郞织女不能常相见而叹息。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又称为“乞巧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希望女孩都可以心灵手巧。魏晋南北朝时,随着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日趋完善,七夕已成为普遍的节日,节俗活动日臻丰富多彩,而“乞巧”之举则成为最为普遍的节俗活动。《荆楚岁时记》一书中描述此俗云:“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等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现在,七夕节原本的习俗已被遗忘,而由于牛郞织女爱情传说的存在,被大家称为“中国情人节”。
七夕开展作文篇12
今夜是古老的节日
我对你的那份
牵挂却永不衰老
是牛郎织女的神话
伸长了世间的冷漠
还是世间的冷漠
伸长了牛郎织女的距离
我把见到你的那天
称作我新的生日
让我粘满
因寻找你而弄脏的手
从县城的这边
带着暖意的春天
飘摇到你散落的水乡
顺便
让四轮马车上的信件
载着纸尖跳跃的
细小的碎片
更承载我的忧怨和想念
送去我最诚挚的祝愿
现在的星辰不算亮
却满是我期待的眼睛
看着月色光洁的纹路上的你
充满了幻想和怀伤
如果马上
就要下场内心的雨
我想
一定是眼睛浸渍着湿液
就像
你所在的水乡
七夕开展作文篇13
七夕是美丽朴素的日子。
七夕这个日子是何时开始有了鹊桥相会,情人依依的概念,倒记得不甚清晰。给我带来七夕美好印象的是这段美丽朴素的童话故事。
童年里,五六岁的光景,在家乡院子里的大梧桐树下,晚上铺张凉席,躺在父亲跟前,他给我讲着穷小子与仙女的故事。那刻觉得父亲是温和的,友善的。夜空群星璀璨,晚风习习,夏夜凉爽,讲了哪里是银河,隔河有两颗亮晶晶的星星:牛郎与织女,是两个故事里的人变的,人们在七夕的这天夜晚葡萄架下,甚至能够听到牛郎与织女的说话及哭声:织女讲这一年天宫的心酸,牛郎诉凡间孩子如何,生计怎样。
父亲识字不多,读了小学三四年级的书,经历过上代人普遍经历的三年自然灾害,去东北逃过荒,幼年成了孤儿,成天幻想着能顿顿吃上白面馒头。他对待子女没有文明的爱护,两句不耐烦或累了急了会打老婆孩子,以至记得从小见到他就撇的远远的走,甚至拿过铁锨给他对峙过。当时他给我冠以:小小年纪就知道跟老子干架了。
在村里,人们都说父亲好,人老实,干活是村里有名的老黄牛,不知疲惫的一年到头的在地里劳作。闲了,为了贴补家用,置办过一整套渔具到各村河里打渔;看到电影院门口的瓜子好卖,又专心炒瓜子,瓜子卖不动时,又值天气阴,瓜子受潮变质,不舍的扔掉,就自己在那不停的磕掉,一解对天天卖瓜子而不舍的吃瓜子的嘴馋;以后干过窑场、卖过油茶、干过护林工、养过兔子等等,经常被母亲骂作干什么没个长劲,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其中后来的养殖兔子给他带来过风光,在乡里开过大会,受过致富能手的美誉,给我最直接的受益是能吃上油炸的糖糕,而外人则把父亲传为当地的“万元户”。或许对他来说这是上天给的最后机会,一场瘟疫,兔子损失殆尽,接着兔子行情一落千丈。庄户人家,对打击也谈不上,只要能吃上顿饱饭,已经知足。可接着一场病送他走完了没有顿顿吃上白面馒头的梦想。而留给我的童年里最醒目的印象是他那黑漆漆的棺木送进黄土。
后来七夕葡萄架下牛郎与织女的对话,困苦时听过,喜悦时听过,爱恋时听过;在家乡听过,在边疆、在大漠戈壁听过,为父后也会常带着儿子去听,听父亲温饱、稳定的梦想,听自己安宁、鲜活的生活,听那份七夕美好夜晚的星河与身边真切的风声与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