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得文网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

时间: 新华 作文大全

写作文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可以用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历。写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1

清晨,火红的朝阳还未探出暗黑的山头,然东方已经吐白。几缕透过密织着的树叶的白光,穿过桌前那面腐朽的木窗,射在那些零乱的书本上。只听见窗外沙沙作响,也许是风,或者是雨。不禁想起:今日是沉重的清明节。

天空中飘零着纷纷的细雨,模糊了那块嵌在窗上的玻璃。想起那“清明时节雨纷纷”,便想到了“欲断魂”。淡墨色的远山上竟闪着星星之火,还偶尔听见爆竹爆炸的声音在寂寥的道路上回响。心不觉得沉重了。

淡蓝的天幕上还挂着几颗不肯消影的星,楼下已升起袅袅的炊烟,母亲已起床,忙着侍弄早餐。走出门外,细雨仍沙沙地轻打着绿叶的琴键,拨着竹枝的琴弦,叩着水面的鼓。山上愈发地绿了,仿佛被洗去了一层膜色,呈现出本身的绿。翠绿,嫩绿,墨绿,青绿……交汇成一片。

下楼吃早饭,望着墨绿的清明馃,想到绿的山头,绿的平地,绿的春天。吃了一口,外面虽平淡无味,甚至有些苦,但清明馃中的甜蜜,却触动了我的心:丧去亲人的悲痛后,必要将悲痛化为力量!活着的人,该好好地活下去,不要使故去的人再看见他们不愿看见的事发生!

由我经历见证过故去的亲人,忽地在眼前浮现了。我望着他们,在心中大声地呐喊:我不会令你们失望,不会令你们失望!

窗外的雨愈来愈小,终究停了。鸟儿在雨后的洁净中唱响了它们的歌儿。太阳也拨开了云层,温暖着大地。人生总会遇到阴雨天,甚至雷电交加,狂风暴雨,但我们,总会迎来温暖的阳光。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2

每年的4月4月,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清明节,为纪念这一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学校举行“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

清明节一早,全校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坐着车,举着少先队队旗,来到老营革命烈士陵园,师生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向革命先烈门献上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少先队员们面对鲜红的队旗,进行了集体宣誓:“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誓词在烈士纪念碑前久久地回荡……

宣誓仪式上,同学和老师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高举旗帜,沿着他们没有走完的路奋勇向前,让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练好本领,增强素质,为祖国的富强与民族的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接着同学们讨论了关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我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下午3点多,扫墓活动结束了,同学们乘着车缓缓的回到学校,同学们也累了一整天,在车上许多同学都进入了美梦之中……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3

清明是一个祭拜祖先的日子。到清明时节,爸爸妈妈总要带我去给奶奶扫墓。扫墓那天我们总是早早来到墓地,先拿一块干净的棉布把奶奶的墓碑仔细地擦干净,放上奶奶喜欢吃的糕点、水果等,点上香烛,然后我们依次给奶奶磕头,我还要给奶奶汇报下我的学习,我想奶奶在天国最关心的就是我的学习吧!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墓地。

在我的家乡常州清明除了祭拜祖先还有缅怀先烈的传统。我们常州有闻名全国的常州三杰,他们是我们新中国的革命先驱。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舍弃了自己的小家,舍弃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常州革命烈士陵园更有许多为了常州的解放而舍弃自己宝贵生命的人们,他们有些有名字,有些甚至连姓名都没留下,为了解放常州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感谢他们的付出,更应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4

灰蒙蒙的天空下,雨淅淅沥沥的下着,珍珠般的雨点“滴答滴答”的打在伞上。我们全班冒着雨到烈士陵园祭奠先烈。

到了烈士陵园,只见门前的松柏像一位位穿着军装的卫士,威武地守卫着先烈们的陵墓。我们一步一步地走上台阶,走到纪念碑前,怀着崇敬的心情,为先烈们献上了我们精心制作的小白花,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我们慢慢地绕着石碑走了一圈。只见碑后面有一面石雕画,上面雕刻着先烈们与敌人搏斗的场景:他们偷的瞄准敌人射击,有的扑倒在地上,有的正与敌人搏斗……看着先辈们与敌人战斗的场面,我的心里感慨万千,要不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勇敢地用生命保卫和平,又怎么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雨飘飘悠悠地撒着,我们要离开了。但是先辈们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精神,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5

今天是清明节,我起的很早,因为我要跟着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去乡下祭祖。这是我第一次去乡下祭祖,我很激动。

一路上,我趴在车窗旁,看着路边的大树飞快地向后跑。过了好久,“到了。”爷爷说:“这就是爷爷的老家。”顺着爷爷指的方向看去,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哪是一个村庄啊?这不明明是一片废墟吗?房子被拆的七零八落,地上堆满了碎石砖。爷爷又接着说:“唉!爷爷的家都被拆没了。”说话间,眼里还透露着满满的伤感。

汽车开不进去,我们只能徒步前进。出了村庄,爷爷指着几个“草堆”说这是你老爷爷老奶奶的墓,这是你二爷爷的墓……说着说着爷爷的声音变得沙哑了,泪水夺眶而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大概就是说像爷爷现在这样吧。

祭祀开始了,我们摆好鲜花和贡品,跪在墓前,爷爷奶奶伤心的哭了起来,看到他们这样,我鼻子一酸,眼泪也流了出来,我终于能够体会杜牧的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尽管今天艳阳高照,春风和煦;也温暖不了人们心中的悲凉,吹散不了人们心中的忧伤。我学着爸爸的样子,磕头祭拜,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一样沉重。

祭祀结束后,我们绕过村庄从另一条路返回。忽然,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哇!是油菜花呀!远远望去一大片油菜花就像金色的海洋。池塘边的柳树换上了绿装,脚下的小草也被春姑娘唤醒了,探出了小脑袋。到处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我在小路上蹦跳着向前奔去,爷爷奶奶微笑着看着我说:“慢点儿……”

这是我过得有意义的清明节,我深深的体会到,我的爷爷奶奶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我以后一定会好好珍惜我的家人,好好陪伴他们。绝不虚度光阴,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他们。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6

清明节是大家中国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大家以此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尊敬与怀念。

今年清明节,大家全家还是象去年一样,早上乘车到木洞镇后,大家就急急忙忙地登上渡轮。站在船头,我抬头一看,天空灰蒙蒙的,像要下雨的样子。一阵江风袭来,我不禁感到阵阵寒意,我赶快捂紧随风飘动的春衣。一阵“呜呜呜……”的船笛,又使我不禁精神一振。忽然,一只水鸟像闪电一般掠过江面,在白雾茫茫中转眼不见了踪影。渡轮在隆隆的马达声中抖动着,送大家渡过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来到了江北。

路边农田的油菜花一片金黄。远处山上红的桃花,白色的李花也竞相争艳,夹杂在青山绿树间真是好看。一阵微风送来的阵阵花香,真让人陶醉。小溪两旁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像在给大家扇风一样,更让我觉得春寒料峭。

大家一家人在山路上蹒跚前行。临近墓地的一段路很不好走,大家一步三滑地好不容易到了墓地。这时天上飘起了零星小雨,滴在我的脸上,令我感到了丝丝凉意。我不由得想起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来。诗中的描写的情景与现在是多么相似!这时,外公将白色的纸幡挂上坟头的竹枝上。纸幡立即随风飘舞起来。我和大姑婆把篮子放在地上,在墓前点上香烛和纸钱。大人都表情凝重。妈妈教我点好三柱香,在墓前行了跪拜礼。大姑婆眼圈红红的,跪在坟前说:“爸爸,大家来看你来了。”这一番话让我心潮起伏:清明节来已故长辈坟前扫墓,这是儿女在表达对父辈的缅怀和尊敬,这是浓浓的、割不断的亲情啊!我的思绪随着袅袅青烟飘逸着……这时,我觉得自己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红烛发着或明或暗的光,一闪一闪地燃烧着,流下的蜡像是在人们流下的泪珠。

大家祭拜完后,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大人们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慢慢地离开了墓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在满眼春色中,我感到自己长大了,自己肩上已有了不轻的责任。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已故的亲人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7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_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节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8

蒙蒙的天,好像谁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使天幕染上一层黑色,细细的雨丝,从天窗纱缝般的云层中钻出,融入了空气中。

我独自一人,背着厚重的行囊。孤独地走在这凄凉的大道上,偶尔有一两个行人,但也是行色匆匆,眼神里透露着愁苦。

今天,是清明。

我继续向着前方的集市走去,此时的我,在这个特定的时节,心里也不免有些悲凉。

这也难怪,谁被流放到这种穷困的地方,都会产生这种情感,就像苍耳球似的粘在你心头。

两旁的房屋前,都摆满了白、黄色的菊花,远方的山上,不时传来几声鞭炮的响声和人们告念的声音。

我停下了脚步,抬头望着灰色的天,心中十分难受。是啊,我已有几年没见到我那年迈的老父老母了,不知他们的双鬓是否又添了几丝银发,不知他们身体是否还好。

我叹了口气,望向前方的一片朦胧,不知未来的道路上还有多少苦难等着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完成心中的理想。

叮铃~叮铃~

我身后传来了铃的声响,我转过头去,发现一个十二三岁的牧童,骑在一头老黄牛背上,正悠闲地削着竹笛。老黄牛也慢悠悠的走着,脖子上的牛铃发出清脆的声响。

牧童也看到了我,连忙让老黄牛停下了脚步。

“敢问先生要去何处?”那个牧童笑着问我,仿佛他并没有受这时节气伤的感染。

我愣了一下,连忙答到:“吾乃自京都而来,现已在此,不知此处是否有酒家?”

牧童笑了一下,答到:“先生算是问对人了,从此向前行五里,便可见杏花村,里面有酒家待客。不知先生为何而来?”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吾乃为理想而来。”我回答到。

“祝先生顺利,告辞。”牧童似乎察觉到我的不悦,连忙骑牛而去。

我站在那里,心中如波澜起伏。

为理想?为理想。为理想!

一瞬间,心中的迷雾被驱散,清纯的阳光直射心房,把心中那美好的东西,给点亮。

我又背起行囊,带着别样的心情,向前当走去……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9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去参加扫墓。刚到山坡下的柏油路时,我看见马路右边摆满了小车和摩托车,看来我们不算太早哦。

我们一家人沿着一条窄窄的小山路向山坡上走去,山路左边排满了一座座墓地,右边长满了小草和稀稀松松的大树,山上不时传来阵阵爆竹的声音。没走多远,就到了太奶的墓地。奶奶和妈妈用镰刀割墓地边上的野草。割完草,奶奶把带来的鱼、鸡、米果等供品摆在墓地前,点燃香烛,爸爸把爆竹点燃,“啪啪啪”的声音立刻在山腰上响起,浓浓的烟在墓地前冒起。放完爆竹之后,奶奶叫我在墓地前跪叩了三个头。

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来参加扫墓。爸爸说“因为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活着的人怀念死去的人的节日”。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春。”听了这首古诗,就让我想到了,5月5日清明节就要到了,今天我们4~8年级有老师带领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起床,洗漱,整装完毕后,就到沥青的操场集合,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有关内容,我们也听的专心致志,到了7:30了,我们一排排队伍也出发了,我们长长的队伍就像是一条长龙飞舞在去烈士陵园的路上。

一路上,我们怀着激烈的心情走着,一会一个小孩笑了笑,一会一个小孩摔倒了,都要可能老师会说今天去扫墓是件严肃的事请大家注意。

终于到了烈士陵园,那里好壮观,还有十几个小坟头,那里其实是革命先烈的尸体,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也要讲话了,有两位五年级朋友讲话,下面有忠诚领导讲话:“他说,烈士碑上有105个星星,就代表着105个烈士去世了。”我听后心里不是什么滋味,我发誓,决定以后以成绩报答烈士们。

时间过的差不多了,我们也该退场了,由于我的心情没有平静,一直不舍得走,直到老师叫我我才依依不舍的`走开……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11

又到一年清明时节,我随爸爸妈妈回到老家扫墓。

我随着人群,慢慢上山。山道两边,有那么多的坟墓,心里感觉不胜复杂。这些墓中人像我们一样,活过、累过、爱过、恨过、得意过、失意过,而今只有一块块碑石躲在杂草中叙述着他的光荣与泪水。

向远处望去,一眼小池睡在两山之间,风水挺不错。

中国老百姓家要是买房子亦或其他地皮,总会叫风水先生来瞭瞭风水。风水好,利子孙,老一辈就觉得心里塌实。在老人心里,自我是次要的,要紧的是作为生之大流的一个点滴,能够让江海永远不停地流去,波澜蔚为壮阔。接天连城,成为一个动态的永恒!有了这样的思想,不就有了万人拜山、民族扫墓的注脚吗?

山上的住户越来越多,好在与我无关。自生下来起我都没经历过亲人阴阳散的生离死别。对于那些早已安睡,化为一抷黄土的老祖宗,心底对他们赐予我生命而感谢。除此,很难在心里找到什么伤痛的感觉。只有在清明节回去焚香致祭。回想某位大爷喂过我吃饭,某位大婶抱过我,某位大伯救我于患难。种种往事,在岁月里发酵,越酿越醇。

是的,去者渐多,但生机并未了无。你看,每年清明,四野的人群不是越来越汹涌了么?坟前墓后,或弯腰除草,或低头默祷,或促膝长谈,或焚香祭拜。向山下望去,个个坟前都有人在叩拜。这是一个朝圣者的行列,整个民族投入其中。叩拜我们的祖先,这是传统的信仰,中国的力量。清明节,它漂泊了几千年,渡船泛舟在时间岁月的沧海间,告诉我们,斯人在黄土间等我们,除去杂尘,作番安顿。

今天的扫墓触发了我许多感想,我不禁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12

在半年前,我心中清明节的主旋律是快乐,因为它意味着假期的到来。我曾经也经常来到这里玩耍,对这块正气碑颇有印象,但也只是觉得它很肃穆,很突兀,从没因思索这正气二字而折煞脑筋。每每我在这块土地上掷下欢乐,都不曾发觉这地里埋藏的一段不朽之骨,一曲悲怆之歌。

直到我知晓了这正气碑后的故事,我对清明节就下了另外的定义,怀有了更特殊的情愫。

他们是新四军中的成员,成天在枪弹上飞跃,在刀尖上行走,只为完成精忠报国的夙愿。

从参军那天,他们就把生命置之度外。在那最坏的一天的到来之际,他们也很淡然,没有屈服在日寇的刀下。就这样,凶残的敌人,将他们抛向了滚滚的硫酸水之中,任凶猛的硫酸水,淹没他们的头顶,灼烧他们的脸庞,侵蚀他们的肉身。

他们的名字我无所知晓,但他们绝对配得上英雄的称号。他们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诠释得淋漓尽致。

忆往昔,峥嵘岁月,金戈铁马。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身影,耳边就会响起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誓言;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征路上倒下的年轻战士,渣滓洞里昂首挺立的员刘胡兰,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那些建设祖国鞠躬尽瘁的模范人物…… 从古至今。

时间的波澜又淘尽了多少英雄人物!可有谁知晓,他们就是一缕正气,一直在世间升腾。

也许那凄风苦雨的岁月是远了,但每当看到地理书上,我国无法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我也总会惆怅。我等晚辈,风华正茂,恰同学少年,又何不可勇敢顽强奋力向前,挑起复兴,建设中华那任重道远的使命!我们无须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何尝不能将那些最微不足道的事做得尽善尽美,炼出刚毅的品格,和气量呢!在体育课上咬咬牙坚持跑完800,1000米是坚持,在数学课上,动动脑攻克难题是智慧,在晚自习上,开开口为同学解答就是友善。在食堂,少插一次队,在课间,少聊一些明星八卦,同学之间,少红一次脸,少横一次眉。

又到清明,雨也纷纷,泪也纷纷。地下沉睡着伟人先烈,就让阳光下的我们演绎绚烂的传奇!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13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几日?有几种说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称寒食节,这样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二天。唐代元稹的诗云:“初过寒食一百六”,认为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清明节与冬至本身所处的日期,就有一天的差异。因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又往往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严格区分了。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14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

清明时节,正是四月,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耕种的时间,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农民忙碌的身影,春天的时候,天气很难把握,刚刚还是晴天,一会儿就下起了雨来。所以农民下田的时候,经常被雨淋湿。于是就有了在清明那日吃一种用艾草拌和制成的食品,如糕、饺等可保一年不被雨淋坏这样的说法。

我的家乡在绍兴。绍兴人过清明节也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过法。

每到清明,姥姥就会做很多艾饺,蒸在笼里,热气腾腾,使人垂涎欲滴。我们有时做的很考究,不仅吃起来让人赞不绝口,连看上去都十分漂亮,绿色的外衣,形状美观。

清明的时候还要上坟,也就是要去“看望”一下死去的亲人。上坟的时候,我们会带很多水果,和一些“活口”,就是将鸡鸭鹅要等到用的时候才杀死。比如说“上坟鹅”。“上坟鹅”因为饲养精,饲养时间短,又是春季,所以它的肉又嫩又肥,实在是上品。不过绍兴农家上坟用鹅,倒不是单单为了它的味道,而是另有寄托。“鹅”谐音“我”,列祖列宗、已故的亲人看到之后不是很高兴吗?

这就是清明节,这就是绍兴人的清明节。

描写清明节的作文大全篇1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这天好像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来,我也情不自禁想起了离我们远去的外婆,想着他以前疼爱我的种种回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非常想念他了。

我无法忘记,那一年回到故乡,看到躺床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干枯的手掌,指节发白。我和妈妈无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舅舅带外婆去医院检查时,已发现她得了骨癌。然而拿到化验单的那一刻,外婆却告诉舅舅不要让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疗,只是静静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学教书。

原来,这一年多,每天讲台上给学生上课,把一叠叠试卷带回家批改的外婆,竟忍受着病情不断恶化的折磨。她手拿粉笔黑板上书写汉字之时,她的手会传来阵阵剧痛。独自一个人居住老家,儿女们搬到大城市之时,她时常深夜因为疼痛无法入睡,辗转反侧到天明。这一切,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独自承受,不告诉儿女,不让儿女为她担心。她担忧儿女为她支付巨额的医药费而经济窘迫,还尽可能地延续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尽可能地教书育人。

这时一切已无法挽回,妈妈、舅舅他们已经阻止不了外婆病情的恶化,唯一能做的,只是减轻她的痛苦。可是,外婆艰难吐出的几个字却是:别,别再为我花钱。她心甘情愿独自挺过这些折磨,不让子女为了她陷入经济上的困境。甚至于,儿女们轮班守夜,陪着她之时,她选择了偷偷服食睡眠药,早点结束这一切,不拖累儿女。当我们及时发现,外婆终于醒来的一刹那,我们悬着的心放下,却又被外婆自责、内疚、颤抖的目光所刺痛。妈妈搂着我哭了,她说:“该自责的是我们呀!你的外婆,我们太对不起她!”

那天晚上,妈妈陪着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复些精神,完整地说出了几句话,她满是不舍地说:看到你们过得好,城城也考上了大学,这就够了。后来她安详地睡去,我们以为将是一个美好的明天,然而,这是永别。

这些年老家的人们不时会提起外婆,说她是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好老师,爱教书,爱孩子,就跟有时电视上放的节目里的人一样,感动着村里的人。我想,外婆也许没有那么伟大,但她对儿女、子孙的爱,深沉得让当年仅八岁的我感到生命的悲凉与母爱的伟大。她让我永远铭记,处于多么痛苦的忧患中,她的生命书写了多么深刻的爱。

想到这些,我也暗暗对自己下了决心,以后不管再远,忙,每年清明节都要回来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对外婆的思念。

7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