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的体会征文
写作文有很多好处,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技能。写清明祭扫的体会征文有什么要注意的呢?这里给大家带来清明祭扫的体会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祭扫的体会征文篇1
我和弟弟妹妹和大伯大叔等一行9人带着:纸钱,银杯子,纸手表等物品就去做清明了,据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我们大概走了3千米,弟弟的一声累了,使我们全部的人都觉得累了,于是我爸就提议全体休息30分钟。~~30分钟后,我们全体人又充满了精神走着走着,我们就来到了第一个坟墓,只见爸爸他们手里拿了3根香,鞠了鞠躬,就插在坟墓的的前面,然后他们就叫我在坟墓的一周插上香,就摆出糯米饭和酒等了一下,他们就说死人吃完了,就这样第一个坟墓就算做完了。
后来,我们看到了几间竹子做的房子,后来爸爸就说:“这就是不努力读书的下场。”后来我们就走了,接下来做清明和钱面都是千篇一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就是我清明节的一天!
清明祭扫的体会征文篇2
4月5日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学校为了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对全校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全校师生到淮海烈士纪念塔去扫墓。
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坚实的步伐,迎着春风,来到了淮海烈士纪念塔。
公园里,笔直的道路两旁是苍翠的松柏,高大挺拔,就像一个个绿衣卫士守卫在这里安息的烈士们。
在纪念塔前,队伍缓缓停下。只见墓碑上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四周还有各位革命先烈的生平简介。看着这些,我不由得想起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多少烈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常想,大地上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每片土地上都洒有烈士的鲜血;红旗为什么这样鲜艳?因为它是烈士们用鲜血染成的。想着想着,我的心情难以平静。
我们开始举行扫墓仪式。先是奏《国际歌》,然后是少先队员代表献词。我站在台上献词,既自豪又紧张。在默哀中,我仿佛看到在和平年代,无数烈士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人民的生活幸福,舍身跳进洪流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又有许多英雄为了人民生活安定,与歹徒展开搏斗,不顾个人安危,以身殉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都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吗?现在,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烈士们,安息吧!我们将踏着你们的足迹奋勇前进!
清明祭扫的体会征文篇3
清明节是我们祭奠祖先的日子,这一天里大家会去扫墓。
每到一年清明,家乡里的人们也都着手扫墓了。清明节那天我会拿上一束束花,去摆放在祖先的墓地上。我会跟在爸爸妈妈身后,听着他们讲着这些祖先们的故事。我听得很认真,去了解我的祖先们,他们的生平,其实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尽管我不认识他们,没有见过他们,但是听着爸爸妈妈们的讲述,心里却隐隐的将他们的生平构出了一个个画面。
当我拿着花来到墓地里的时候,我看着去年里,我插上的花儿还在风中摆动着,心里有种高兴。不过接着,我就蹲下身,将今年里买上的新花又插了上去。新花旧花合在了一起,好像在见证着时间的流逝,也像在述说着我们对这些逝去的亲人们的不舍。
一直长大至今,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因为到现在我还没有经历过至亲之人的逝去,我的爷爷奶奶们他们都还健在,我身边那些我所认识的亲人们也都在。只有有时看到别人家里的亲人去世的时候,我的心里也会生出一种不舍,心里也更加的珍惜我身边的每一位亲人,珍惜他们还在的每一天。
清明节表达的也就是我们对已逝之人的想念,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我们懂得好好珍惜现在所有拥有他们的每一天。
因为时间总是流逝得很快的,就像坟头上那些新旧相杂的花。前年、去年、今年,也都是转瞬即逝,今年的花看着是崭新的模样,可是一等到来年,在时间无情的流逝之下,又成了去年的花。
当我们感受着时间流逝的时候,我们也该知道,所有流去的岁月里,我们可否有好好珍惜?今年的清明节就这么过去了,明年的清明节也不远了。
清明祭扫的体会征文篇4
清明节即将来临,一年一度的吴文化节就要开幕了,让我们又想起吴地先祖——泰伯的丰功伟绩。遥想当年泰伯为了顺从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从而再把王位传给孙子姬昌的旨意,三让天下的故事被人们传为美谈。当年泰伯出亡后,与弟弟仲雍结伴到了陕西西部,建立起了吴文化的雏形——句吴。泰伯出亡后不久,其父病逝,他为尽孝道,回国奔丧。这时季历提出要让位予泰伯。泰伯坚决不受,季历不依。泰伯多次避让不成,只好又回到荆蛮吴部落中,为了表示义无反顾之心,他带着族人远走高飞,来到了我的家乡——无锡,兴修水利,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给江南这片蛮夷之地带来了文明的种子。后来,季历又派人让泰伯回北方当王,泰伯用对犯人的刑罚对自己施了一遍,笑着对来人说:“一个犯人怎能当王呢?”
泰伯如此三让天下,连被称为圣人的孔子读到泰伯的故事也拍案惊呼。在他看来,泰伯的品德已达到了几乎不可逾越的境界。想想泰伯三让天下的美德,再想想我们现在连排队买饭都要插队;公交车上,有人连个座位都不肯让给身边的老婆婆。现在,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想想泰伯当时可不是让早吃一顿饭、一个座位……是天下啊!你们这样做,想想泰伯当时的行为,你们心安理得吗?想想泰伯当年为了江南水乡的建设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才换来了后来几千年的繁荣昌盛啊!吴文化是祖先们自古传承下来的,作为吴文化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刻苦学习,把吴文化发扬光大!
又是清明,我们循着历代鸿山人的足迹,来到泰伯目前,缅怀先贤的圣德,作为新一代鸿山人,进一步坚定了认真学习的决心。我们将把这悠悠吴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