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得文网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反思

时间: 新华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反思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反思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反思(优秀7篇)】,供你选择借鉴。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反思篇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思想感情。

3、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感情。

2、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1、概括段意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夜莺鸣叫的灵音带),请同学们辩音乐

这就是夜莺的鸣叫声,它如高山流水,又似鼓乐叮咚。可是这婉转动听的鸟叫声,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

《夜莺之歌》这篇课文中,那动听的夜莺的叫声是由谁出的,他在传送什么信息?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二、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同组同学合作完成)

三、学习一段

思考:

自学方法:

1、读课文

2、画词语,找句子

3、说理解,谈体会

讨论明确:从下面的课文可以知道,孩子不管是坐在河边吹哨子不是带路时吹哨子,都是用来麻痹敌人,同时又是为埋伏在附近的游击队报告情况的。

四、读句子,想想句子的含义

1、怎么就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明确:这是孩子故意打岔,把自己当作夜莺,避开敌人总是的实质弄了这位德官,表现了孩子的机智和勇敢。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开火,村子就着了火,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概括段意:

“小夜莺”给德国兵带路,把敌人引到了游击队的伏圈。

七、学习第二段

默读思考:

自学方法:

1、读课文

2、画词语,找句子

3、说理解,谈体会

讨论明确:机智勇敢的小夜莺一边给敌人带路,一边吹着口哨。

他用不同鸟叫声向游击队报告敌人有多少人,有多少机枪。使游击队有准备地全部歼灭敌人。

八、概括段意

“小夜莺”给敌带路,巧送情报,游击队积极备战,全歼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九、学习第三段

这段写是什么?

“小夜莺”又坐在河边吹起口哨,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十、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十一、课文为什么要以“夜莺之歌”为题?

明确:课文主要内容中的主要线索是紧紧围绕“小夜莺”展开的,表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小夜莺”这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憎恨敌人的孩子。

十二、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造性地复述

板书17、夜莺之歌

中心: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憎恨敌人

内容:带路传信歼敌

旁若无人莺鸣鹃啼

诱敌再去

所答非问巧送情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反思篇2

一、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难点:

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跟老师一起学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瓦砾lì、耷拉dā、木屑xiè、鹧鸪zhè、gū

蠢东西chǔn、轻蔑miè、胳膊bo、云杉shān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耷拉:下垂。

婉转:悦耳、动听、形容声音特别好听。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生机勃勃:生命力特别旺盛。

垂头丧气:低着头、没有精神、沮丧的样子。

3、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注意:文章的主要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另一个部分是课文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也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要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感知课文,再把重点概括出来。

4、文章为什么要以“夜莺之歌”为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想到:这个问题是围绕着主要内容展开的。从内容上讲:

⑴夜莺之歌在文章中出现过5次。

从表达意义(即中心)上讲每一次的作用是不同的。

第一次的作用: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第二次的作用: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四次的作用: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第五次的作用: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从他的反复的穿插出现,并且作用不同,我们可以看出:夜莺之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是夜莺之歌把内容巧妙的串联起来的,同时由于每次出现时的不同作用,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

⑵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展开描写进而刻画人物,这篇课文着重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三种描写方法。

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

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

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文章的最后夜莺灵巧地摆脱敌人的跟随,也就变得有说服力了。)

⑶在这篇文章中,除了有很多对人物的刻画,同时也有大量的景物描写。

文章中景物描写语句:这些景物描写,不是随意的书写,而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每一处描写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

这一处景物描写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街道两旁尽是黑色的瓦砾,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是一处拟人描写: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时,我们称之为拟人描写,垂头丧气本来是对人的描写,这里用来描写树,既形象又生动。在我们写作时特别值得学习。

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树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了情节的发展。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反思篇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出塞》诗,并默写《出塞》诗;

2.通过反复对诗歌进行欣赏,感受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经典的无穷魅力,增强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鉴赏,感受当时戍边将士的苦难生活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培养辩证的历史态度,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重点:目标2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或诗歌卡片)

学习过程:

一、赏“月”

1.谈话:自古以来,喝酒的人喜欢借酒浇愁,而作诗的人喜欢“借月抒情”。看以下这几句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谈话:以上的诗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中都描写了月亮。现代的诗人们也喜欢在诗歌中描写月亮,而且还谱了曲,唱成了歌。歌星胡彦斌唱过一首歌叫《秦时明月》,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出示歌词:“望明月\心悲凉\千古恨\轮回尝”)。引导学生想象歌词中的意境,并有感情朗读这句歌词。

二、读诗

1.谈话:今天我们来赏另外一轮明月,那就是刚才提到的曾被贬官到贵州隆里的王昌龄笔下的明月。请把书翻到49页,读一读王昌龄的《出塞》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清爽了为止。

2.朗读:①指明读,并正音;②师生合作朗读(先由生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师读每句诗的后三个字,然后调换顺序再合作读);③生齐读,强调要读准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提问: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让学生将他们想到的词语写在课文旁边)

3.初次感悟诗歌内容

①引导学生领悟“秦时”与“汉时”加在“月”和“关”前之后创造出的时空交织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②引导学生想象王昌龄在月下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说一说。

③带着感悟到的感觉朗读诗歌。

4.走近李广

①谈话:由于千百年来的边疆战乱给人民造成了无比巨大的痛苦,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个能止息边乱的人来,他就是汉代名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李广将军。

②简介李广生平,学习和朗读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的结束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并引出蔡琴演唱的《出塞曲》中的歌词——“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引导学生欣赏、朗读。

5.再次感悟诗歌内容

①引导学生领悟“秦时”与“汉时”加在“月”和“关”前之后,“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仅是当时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的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共同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因为它写出了历史的普遍悲剧,表达了人们的共同心声,人们从他的这首诗获得了感情共鸣——这正是这首诗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②带着新感悟到的感觉朗读诗歌。

三、总结

同学们,李广将军连同他生活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王昌龄的时代也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饱经几千年的风霜,如今终于步上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道路。我们的边关不再烽火连连,我们的战士也不再万里不归,但是大家要看到,在我们繁荣、稳定的背后还是隐藏着非常巨大的战争危机的,只要我们稍作松懈,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夺关占土,将我们重新推入战争的海洋。王昌龄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是不可能再寄希望于李广了,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在座的各位,祖国以后的天空就要靠你们来支撑了。李宇春凭着一首歌获得了湖南卫视百度娱乐沸点2008年度盘点的最人气偶像奖,这首歌的名字叫《少年中国》,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所以,希望各位,好好努力,你们就是祖国将来千千万万的李广啊!

同学们,我们今天破天荒在大白天赏了一回月。这些月有张九龄笔下的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苏轼笔下的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王安石笔下的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有杜甫笔下的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有李白笔下的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当然还有王昌龄笔下的月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同学们,这些描写月亮的诗篇,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经典,留给我们的文化!希望大家可以将这些经典好好诵读,可以将这些文化好好传承、好好地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历史悲剧

│ │ │

_________________

时空交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共同愿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重点字词“痴想、凝成、诱惑、喧腾、瞬间”等。

(2)训练朗读能力,品味诗歌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加强合作学习指导,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

(2) 树立理想,培养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朗读诗歌的主要方法,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学习方法:

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丽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为什么会这么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文章,感受内容

一读,辨字音。重点字词:痴想、凝成、诱惑、喧腾、瞬间

二读,知大意。给诗歌另拟个小标题,例如:我心中的大海;山里娃的梦……

三读,理内容。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主要内容,例如;

第一节写我渴望山那边的海,第二节写我追寻心中的海;

第一节写我童年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长大后的感悟和信念;

……

朗读方法可多样化。自由朗读,齐读,男女分节读等,可视情况灵活运用。力求以形式丰富的朗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对诗的内容有初步的理解和整体的印象。

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细读、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例如;

“山那边的山啊,为什么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这里的‘种子’是指什么?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山的那边是海啊,用信念凝成的海’,为什么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

妙词佳句赏析,例如;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更坚强了。

四、精读课文,设计脚本

好诗不厌百回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所谓“文贵自得”,“读中有悟”。试模仿例子,从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进行朗读设计,编写朗读脚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淋漓尽致地演义出来。

例子;

哦,山那边 / 是海吗?(“是”字重读,句子呈升调。要读出充满疑惑和向往的语气。)

在 / 山的那边,是海!是 / 用信念 / 凝成的海(“是”“信念凝成”应重读,要读出肯定的语气,突出实现理想的必然性和信念的坚定。)

先由学生独立设计,小组内交流、试读,然后在班级展示。

明确:第一节情感变化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第二节情感变化为坚定──渴望──充满信心、乐观。

最后融合全班的设计成果,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五、体验与反思

经过这样反复的朗读,你们明白了诗中的“山”和“海”象征什么吗?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

1. 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2.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小时候――――爬山、看海――――失望(不懂妈妈的话)

长大后――――生活、信念――――自信(悟出妈妈话之含义)

现 在――――生活、哲理――――勇敢面对困难,追求新的生活。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5、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1、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2、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你可以介绍自己记生字的方法,也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某个生字的读音或字形。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4)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

三、学习琥珀样子部分。

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反思篇6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经过。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阿炳身世和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心灵聆听名曲。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指名说)

2、这节课,老师先播放一段感人的典子。世界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典子时,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究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小泽征尔的心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吧!

3、播放《二泉映月》,生用心听,看自己听出了什么。听后谈感受,并说出曲子的创作者。

4、一首名曲,我们用心去听时,会听出丰富的意蕴,阿炳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这篇课文又讲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二泉映月》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用心灵感受阿炳。

1、《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是阿炳用纤细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用长期积淀的种.种情怀创作的。他一生的悲、一生的根、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首深情的旋律中,欣赏完这首感人的旋律,让我们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

(出示阿炳像)

2、他是一位双眼失明的盲人,这个世界再怎么五彩缤纷,对他来说都只有漆黑一片,他从小就没有爹娘,浓浓的父爱,伟大的母爱,对他来说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流落街头,形同乞丐,他生活贫困,疾病缠身。为了生活,他只得以卖艺为生,他饱受了人间的艰辛和苦难,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亲人――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也离开了人世。

(出示词语:双目失明 没爹没娘 流落街头 形同乞丐 生活贫困 疾病缠身 卖艺为生 饱受艰辛)

3、请同学们用心去读一读这些浓缩了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位盲人的不幸命运。

4、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三、用心灵诵读课文。

1、这位尝尽人间辛酸的盲人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不朽的乐曲呢?打开课文,听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

(教师范读课文)

2、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指名学生说)

3、听着音乐,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自由练读课文。

(学生练读)

5、指名诵读第5自然段。

6、评一评,说一说。

四、用心灵感悟内涵。

1、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生自读自悟、师巡视,个别交流点拨)

2、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为什么?

(指名说,说完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如:悲伤、痛苦、爱、信心……)

3、同学们、阿炳用他那纤弱的琴弦,苦难的人生谱写了如此不朽的作品中,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阿炳由衷的敬佩吗?

(指名读)

4、阿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用音乐诉说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同学们,如果这个时候我再问你,《二泉映月》写什么,你还会简单地告诉我《二泉映月》仅仅是一首曲子吗?你会怎样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5、总结升华。

五、回顾全文,课外拓展。

1、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二泉映月》。

(播放《二泉映月》再读课文)

2、上网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的活动,感受民间音乐家坎坷的一生。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反思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感悟“卖艺度日”“坎坷”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3、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理解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第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阿炳的悲惨身世,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为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带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贫穷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再一次的来到二泉。

2、这一次的到来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他想起了什么?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学第四自然段,比较这一次的到来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时他想起了什么?

(以前他是跟着师父来赏月,他看到了水面的月光如银,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音。这一次他什么野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2、小结: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已经无法欣赏眼前的美景,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

3、一读,指导朗读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4、你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阿炳的心声,也是师傅的心声,更是穷苦人民的心声......)

(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5、二练

阿炳为_________而深沉地叹息。(自己坎坷的人生)

阿炳为_________而伤心地哭泣。(自己师父的离去)

阿炳为_________而激愤地倾诉。(自己的坎坷命运)

阿炳为_________而倔强地呐喊。(自己追求幸福的生活)

6、三听、《二泉映月》

(过度)师述:就这样,一曲《二泉映月》从阿炳的琴弦上流泻出来,它久久地回荡在二泉池畔,久久地回荡在我们的心里.下面我们学习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

(1)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听着,听着,......他的手......泻出来。)

(2)找出描写音乐变化的语句;用“﹋”画出;(起初......在......在......在......人生道路。)

(3)找出音乐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倾吐”即“倾诉”。

(2)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什么?

(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3)阿炳要“倾吐”什么? (阿炳要通过琴声倾诉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赞叹...... 怀念......思索......)

(4)通过什么“倾吐”?(二胡)

3、交流描写音乐变化和音乐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字幕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再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通过琴声把自己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比喻句:月光流水音符,排比句:在…在…在…)

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这一句,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字幕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____,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阿炳通过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板书:看到阿炳的坚强)

②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

(3)出示字幕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什么?(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③指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读出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4、小结:正是长期积淀在胸中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诞生了。相机指导学习第6自然段。

六、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小结:是啊,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诞生了,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七、 课堂教学总结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这首美妙的乐曲,通过文本的反复学习,我们仿佛听到阿炳深沉的叹息、悲伤的哭泣、激愤的倾诉、通过倔强的呐喊,我们看到了阿炳的坚强,感受到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说明了阿炳(板书:)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首美妙的乐曲,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再听《二泉映月》完成对对联练习

上联:泉声 琴声 心声声声入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诵全文

2、预习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听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看到:坚强

感到: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说明了: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