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得文网 > 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反思

时间: 新华 小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反思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反思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精品6篇)】,供你选择借鉴。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1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人教修订版第十二册第十六课

学生视角:作者为什么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什么是“匆匆”的?这样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出现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

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

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初读

1、自由读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自悟情况,引导学生的按自己的意愿,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后谈话,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把阅读的权力交给学生,把理解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力交给学生,搜集未读懂的问题,为解学生的“读书之惑”作准备。)

在交流中应明确:生字新词问题、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与其他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等。

三、再读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2、指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补充评价。

(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课思想的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深入读书,体会文字之美,获得个性感受,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感情朗读水平。

教学流程:

一、回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的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温故引新,自然衔接。)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思考体悟文章内容,获得个性的体验,组内研读,交流理解,相互补充。

研读建议:从课文中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如:

⒈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渐渐空虚了。

⒉在逃走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⒊我赤____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地将赤____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走这一遭啊?

⒋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二)小组汇报,加深感悟,相机引导感情朗读。

(读为根本,读书与感悟相互促进,体会语言美,情感美。)

三、统读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再读全文,畅谈感受。)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课堂练习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依照这样的写法,试着加上几句。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录下来。

实践活动: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交流阅读体会。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2

《习作1变形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教学难点

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草虫的村落》为例,明确写作目标。

2.学生交流合作,确定题目写作文。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激发想象

1.谈话:《草虫的村落》一课作者的目光随着爬行的小虫,去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生交流:课文为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昆虫世界?

(草茎组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

二、重温课文,学习表达

1.《草虫的村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三、先想后说,练习口语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也想像《草虫的村落》的作者一样,去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指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东西,也可以想象成小的东西。学生可以相互说一说,自己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说一说变成以后,你会在哪里?你会怎样生活?你观察到了哪些有意义的事物?它们怎样生活?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四、自定题目,独立作文

1.可以从课本上的题目中自己选择一个,也可以自拟题目。

2.学生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习作,请同学提意见。

2.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一、完成习作,自我评价。

1.出示自评标准,自评等级。

(1)自评(一颗星)

语句通顺,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胆想象。

(2)自评(两颗星)

语句通顺、生动;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

2.师补充要求: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吧,并把自评的结果写在题目的左边。

3.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两颗星?谁愿意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习作?还要接受同学们的评价呢!

二、交换习作,相互评改

1.四人一组,自由组合,相互交换习作、评改。

2.教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1)叙述是否具体生动,合情合理。

(2)圈出错别字,勾画出好词好句。

(3)参照自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并将评价成绩写在题目的右边。评出组内有特色的文章或段落。

3.小组按要求评改习作。如果你们小组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老师可以帮帮你们。刚才每个小组都拿到了这张“今日之星”的奖项单。其中,希望星奖给本组习作的同学,冲刺星奖给本组习作进步的同学,神笔星奖给书写最棒的同学,聪明星奖给讲评时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4.四人小组互评互议,教师巡视,并参加一个四人小组的评改。

5.教师组织反馈四人学习小组的评改情况: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聪明星?看来你们是最会听的孩子。那神笔星呢?一定是书写最棒的同学。我们的冲刺星呢?你们的进步,要再接再厉哦!还有希望星呢,未来的小作家。

6.四人小组汇报评改情况:请2—3小组到前面来。(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并修改。)

三、及时鼓励,完善习作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听了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刚才同学间的汇报,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好,那就让我们现在行动,在原文上改吧。

2.自主习作交流会:修改之后,可以去给你的好朋友或现场的老师读读你修改过后的习作,讲讲你变成另外的东西以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听听他们有什么感受和好的建议吧!

小结语:今天,我们用手中的这支笔,给想象插上了翅膀了,开心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回家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家长听,还可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3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指导同学通过自学,重点体会人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强化感悟,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带领同学去读去考虑去吸取,力图让同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读读记记“储藏、干脆、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过程性目标:

⑴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激趣释题

1、尾短像熊,颜面似猫,它容姿美丽,毛色奇特,头和身躯有乳白色,但四肢和肩膀是黑的,头上又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特别是两个黑眼圈儿,活像戴上了一副“黑眼镜”。那竖起的圆圆的黑耳朵,像戴一顶“风雪帽”;四肢衣着黑绒的大“皮靴”,肩上披着匀称联结的黑“披肩”,真是神气十足,令人瞩目。(出示图:憨态可爱的`熊猫。)

2、在路上啄食,频频地点着头,咕咕咕呼唤着,文静地挪动着脚步,它们不怕人,只是人们走近的时候,好像给人让路一样,哄的一声飞起,打一个旋,又唰的一声在远远的前面落下。(鸽子)

3、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松鼠)

4、我们认识一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板题)

5、课件:

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一样东西。

(谈谈自身的感受?)

6、读了课题,你很想知道什么?

二、快速浏览,梳理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松鼠来到我家都发生了什么事?并用简练的词语进行概括。(偷备方糖、晾晒蘑菇、冬眠垫窝。)

2、谈谈自身的感受。

3、再仔细读读课文,你觉得哪件事有意思,还可以化出感兴趣的句子。

4、交流:

⑴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抓住一连串动词体会)

⑵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藏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藏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引导:为了这件事,小朋友们一个星期不允许吃糖,家人责怪松鼠吗?

⑶想象松鼠忙了一个早晨,把蘑菇晾得家里都是,家里人会说些什么呢?

⑷化身于奶奶会怎样说?

5、在我们看来松鼠做的都是荒唐事,它终究给我们家制造了不少麻烦,家里人会责怪它吗?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

三、对比阅读,感受写法

1、通过阅读,你是通过什么感受到我们全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2、出示布封《松鼠》,比较与本文的不同?

四、延伸课外,优??

阅读《斑羚飞渡》。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在大南关小学进行了教学,受到了教好的效果。

一、谜语导入,激发同学浓厚的学习兴趣

针对六年级的特点,谜面设计为描写动物特点的语句,提高谜语难度,调动同学积极性。

二、读书有层次

初读培养同学阅读的速度,提高同学浏览课文的能力。深入读有感受,边读边画认为有趣的句子,目标明确。

三、有新意

在处置第二件事时,采用想象的手法,让同学化身于家里人,充沛抒发情感。小朋友们真实感受谈得教好。

四、对比同题材的文章,感受写法的不同

引入布封的《松鼠》,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

缺乏:应掌握略读课文的特点,再放手些,给同学的发挥空间再大些。

今后,我还将继续研究,继续钻研,对文本有自身的理解和感受,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改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2、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1、读懂原作,先列提纲,理清起因、经过、结果,将剧本改写成故事。

2、了解人物性格,引导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

教学准备

《负荆请罪》的剧本及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2、集体交流,明确要求。

将《负荆请罪》改写为故事。

二、指导。

1、了解什么是改写。

2、回顾剧本《负荆请罪》内容,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引导改写。

(1)先列一个提纲,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刻画人物,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A可以通过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B引导学生将原作内容进行揣摩,如何表达出来。

C可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原作中省略的没有表现的内容,使人物丰满起来。

三、学生讨论交流。

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2、人物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如何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四、学生自由习作。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习作。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习作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不足?

3、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是怎样写具体的?

4、提出修改建议。

二、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的习作,找自己习作的精彩之处、不足之处。

2、检查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改写要求。

3、进行修改。

4、小组内交流、评议。

5、再次自行修改。

三、抄写习作。

将自己的习作抄写在本山。

第三课时

一、组内交流,品评习作

1、小组内交流,品评习作。

2、推荐小组优秀文章。

二、全班交流优秀文章

1、学生朗读优秀文章。

2、学生点评,教师点拨。

3、师生共同推荐优秀文章,共同欣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

教学准备

黄果树瀑布的录像,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公里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河床突然中断,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

人喧马啸白绢响遏行云摄人心魄

摩肩接踵冠盖相望撩过来

凝神谛听如痴如迷

(2)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思考。

(1)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围绕中心句,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的中心句是: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课文按游览顺序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作者在谷底的感受。

四、归纳总结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了解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2.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人喧马啸白绢循环生生不息晚霞捣乱塑像

2.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用画出描写瀑布形态的语句。

二、学习写声音的语段

1.谁愿意读一读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语句呢?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声音的句子。

3.(投影出示句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4.师:你们觉得读这段话的时候要读出什么?(读出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

5.谁愿意读。(指名读)评价:你读得不错,读出了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

6.再指名读。

7.指导赏读。

(1)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欣赏的语气再来读这段话。什么叫欣赏地读呢?就是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欣赏作者精彩的语言文字。你们读读这段话,想想作者哪些字词用得精彩,为什么。

(2)交流品味飘拂漫涌盖。

飘写出了声音的悠扬、轻柔,声音连续不断,一阵一阵地过来

拂好像拂过游人的面颊

漫涌表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快、越来越猛烈

8.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作者的语言又是那么准确、生动,我们要用心来读好这段话。(齐读)

9.再读读其他描写声音的句子。

三、学习写形态的语段

(一)引入:文中哪儿描写了瀑布的宽?(引出第2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1)老师特别欣赏你读的挂和倾泻这两个词,说一说你为什么要突出这两个词。(学生回答)

(2)老师再请一个同学说说看,他又是怎样读好这句话的。

3.齐读这句话。

(二)引入:还有哪儿也写出了瀑布的形态?(引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瀑布形态的句子)

1.指名读,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2.师: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不光要学会欣赏作者精彩的语言文字,还要一边读一边想,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

3.学生汇报想象的画面。理解银雨金街。

4.老师发现同学们很会读书,读书就要这样,要一边读一边想,读出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的画面。

5.齐读这段话。

小结:同学们,我们找到了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语句,并进行了赏读,前面又领略了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现在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欣赏一下瀑布磅礴的气势。(放录像)

师:此时此刻,你有何感受?(指名说)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自读思考)

四、学习写感受的部分

1.文中哪儿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引出第5、6、7自然段。

2.自由读,说说哪些句子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重点理解:

(1)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乐池中这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恢弘。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我们聆听着轰然作响的瀑声荡起天地间纯净清澈的音响。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在大自然的感染之下,人的胸襟开阔了,全身充满了活力)

五、升华感受

1.读最后一段。

2.跟着作者去黄果树风景区欣赏了一番,我们也真的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想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呢?

3.指名说。

4.作者又是怎样赞美的呢?(出示文章第一句)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在心底里默默地赞叹(齐读)

让我们一起由衷地赞叹(齐读)

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赞叹(齐读)

5.总结

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从天上飞泻而来的歌,它从岩壁上飞下,直入山谷,它用动听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再次齐读课文。

六、作业

1.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家人听,注意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

2.学习按游览顺序写一处景物。

板书

黄果树听瀑声响响遏行云

形态阔幅白绢

感受人瀑相融大自然的杰作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反思篇6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真观。自主积累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准备:

1投影片

2搜集有关中山陵、莫高窟、圆明园、故宫、漓江、黄山等名胜古迹的资料。

3课前出好一期黑板报。

4准备一次演讲(限定2分钟)参考话题(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2)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3)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

5课前参观校(或乡镇)的有线电视台,采访节目制作的有关情况。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一幅绘画作品(如《黄山雪霁图》、《秋兴八景图》等),说说看了图的感受。

讲述:这是明代画家董其昌的画,怎样才能画好画呢?他说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板书)。其实不光是学画,这种方法对我们学习语文也很有益处。那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什么意思呢?学习语文为什么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应该怎样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途径来学习语文知识呢?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

二指导看图,学习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一页的三幅图。

(1)观察第一幅图。

(2)讲述;图上画的天文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的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我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创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天仪,并取得了辉煌的天文学成就。看到这些古代天文仪器,会想到什么?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对,我们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的。

(3)观察第二幅图

过渡:在参观了古天文仪器后,老师又带领同学们去了天文展览馆,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说说展览馆墙上的照片上有些什么内容。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要从小爱科学,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4)观察第四幅图

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说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碑刻,碑刻就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者图画,这些文字或图画大多出自画家之手,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图上的同学们看到这块碑刻,会怎样想,怎么说?

指名说

同学们在书法课或外出旅游时,欣赏过哪些碑刻?在欣赏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讨论交流

2指导观察第2~3页通版插图。

(1)逐幅图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观察第2页最上面的两幅图。

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他们游览了漓江和黄山之后会有什么感受?

分组讨论。

指名说。

观察第3页最上面的图。

分别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同学们参观了植物园会有什么收获?与丹顶鹤一起嬉戏会有什么样的乐趣?

指名说。

(2)观察大海图。

a.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样的景象。

b.小结: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很长,站在海边,眺望大海,能让人领略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美景象(投影映示,教师简要释义,学生朗读)。

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包括生活积累),结合自己所读的关于大海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见到辽阔大海后的感受。

指名说。

观察右边的两幅图

a说说图上同学在干什么,中山陵和莫高窟在什么地方,同学们游览这些名胜后会说什么。

指名说

b让学生结合造假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山陵和莫高窟的资料,介绍一下这两处名胜。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获得了什么知识?

指名说

(3)观察第三行插图

观察左边一幅图

a说说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说说圆明园美在哪里,它又是怎样被破坏的。

请同学介绍

c听了同学介绍有什么感想?

指名说

观察右边一幅图

a说好所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故宫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同学们课前已经查阅了资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师多,谁愿意老介绍?

指名说

评点

c听了同学们介绍你懂得了什么?

指名说

评点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有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

(5)你们的家长曾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名胜、什么景点,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

三、总结

1通过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

2谈谈准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讨论交流

3小结: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从课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大自然中获取。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图中的这些同学,他们走出课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语文知识,收获很大。

当然,“行万里路”并不一定要有“万里”之遥,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读好社会和自然这本大书。同时还可以结合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作业

1阅读徐霞客的故事,学习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精神,加深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体会。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中“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上一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学习,你知道了应该怎样学好语文吗?

2、教师谈话:学习语文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不仅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更要在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图。

(1)教师边指图边讲述:图上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边是控制室,里面的几位同学通过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况,也可以把信号传到预定的地方,右边是学校电视台的播音室,通过摄像机和专门的路线可以把声音传导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据需要加以处理。

(2)图上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指名说。教师给予提示和补充。

(3)课前同学们参观访问了校(或乡镇)有线视台,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制作节目的?指名说。

(4)小结。

2、观察第二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表情怎样?

同桌讨论、交流。

2、小结。

3、请班上毛笔字写得好的一两名同学作书法表演(字不宜多),并表扬认真写字的同学。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指名说。

2、我们在第十一册已经学习过演讲,老师也请大家课前作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演讲?请两位同学作演讲表演,同学予以简短评价。

3、观察第三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指名说。

2、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集体或单独朗诵、配乐朗诵、背诵、抽签朗诵或背某一诗文,突出某一主题的朗诵,比如背有关写月亮的诗句,指定某一作品的朗诵、背诵,比如背李白的诗句等。

3、抽签背诵古诗文。教师评价。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他们办的黑板报质量怎样。指名说。

2、我们班这期的黑板报出得也非常好,栏目丰富,插图精美,书写完整。我们请本期的作者和编辑分别来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选择内容、写好稿件、确定栏目、设计插图的。

指名介绍。同学评价。

3、同学们对出好黑板报还有什么建议?指名说。教师评价。

4、观察第4页左上角的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么样。

指名说。

(2)展览各组课前出的小报,说说质量怎样,然后请几位编者或作者谈谈是怎样编这期报纸的。指名说。

5、观察第5页6右下脚的插图。

(1)讲述: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正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郊和他的母亲。

(2)图上同学表演得怎样?指名说。

(3)同学们学过不少课文,也演过课本剧,请参加过演出活动的同学谈谈演出的要求和体会。

(4)小结。

三、总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应用语文的例子。

2、小结。

四、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五、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十一),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收获。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