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电影观后感150字
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观看电影或电视剧时的感受和反应。那要怎么写八佰电影观后感150字呢?这里提供一些八佰电影观后感150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八佰电影观后感150字篇1
战争是残酷的,是血腥的,是压抑的。今天,我有幸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虽然形象不同,性格各异。但都有血有肉,铁骨铮铮。它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保卫祖国的最后一道防线。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许多情节让人泪目。
当时情况危急,四行仓库已被日军包围,四面八方响起飞机的轰炸声。而驻守在四行仓库的革命军却连一面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旗帜都没有,河对岸的爱国民众用自己的生命将一面国旗绑在身上,趁着夜色,游过河水来到仓库,将旗帜交到壮士手中。在危险面前,在正义面前,团长选择升旗,他希望今天的选择燃起中华人民的斗志与激情,也让中国守军能燃起希望。伤痕累累的四行仓库平台上,鲜红的旗帜在军号声中缓缓升起,河对岸围观的民众无不为此激动欢呼。
疯狂的日军看到了四行仓库楼顶飘扬的旗帜时恼羞成怒,发起了更加残暴的进攻。在硝烟中,在炮火中,英勇的将士顽强抵抗,血肉之躯向日军坦克发起总攻。在千钧一发之际,作为敢死队员的陈树生身上捆满了手榴弹,拉响导火索后,从六楼跳下,与日军同归于尽,数十名将士高喊口号,仿佛化作英雄之鹰,用自己的生命守住了四行仓库,成功粉碎了日军这一阴谋。于是,日军的炸楼计划未能得逞。继后,便是一个接一个的“人肉炸弹”从天而降。
此景让河对岸平安无事,中国人乃至各国人内心激荡不已!军人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安全之墙!这情景怎能不令人潸然泪下?心中怎能不慨叹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
日军久攻不下,又驾驶着战机,在四行仓库楼顶上盘旋。他们无休止般不停的在楼顶轰炸,目的就是为了炸毁那面鲜艳的旗帜,但中国军人毫不退缩,他们前仆后继,用生命拼死保护着用战士们的鲜血凝固而成的旗帜!将士们用行动告诉世人:旗帜在四行仓库始终屹立不倒,我们中国人,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不会倒下,中国不会亡!在国难当头,外敌入侵之际,我们会前仆后继的去坚持战斗,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屹立不倒!
致敬八十三年前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八佰壮士誓死不退的血性和中国人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这些都更应当被和平年代出生的我们所铭记。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此繁荣昌盛,回想往日中国的千疮百孔,军人们,感谢你们为祖国做出的奉献,岁月静好,只因有了你们。年轻的新一代,同学们,我们应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八佰电影观后感150字篇2
“中华不亡,中华民族不亡,中华民族万岁。”这个声音在我耳旁回荡,使我热血沸腾。你肯定非常好奇,我耳旁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事情是这样的,我今天和全班同学去看了一部抗战类的电影《八佰》。
电影开始,第88师524团第一营进入了四行仓库,在守卫的第一天里,日本用了挖掘机把墙凿开,随后接连着日本军人冲了进来,有的日本人顶着铁皮开始凿墙。有的中国军人直接往自己身上绑住了炸药,一个一个的跳下去引爆炸药。
第二天,有三个人想要通过下面的河水来逃跑,结果在拐弯处遇见了日本人派来偷袭的敢死队,三人立马潜下水,中途有一人要上去换水,但如果上去就一定会被发现,所以其他二人连忙拉住了他,过了一会儿,日本人走了,那个人也死了,两个人游了出去,有一个人立马喊:“小湖北日本人来偷袭了,日本人来偷袭了。”上面桥上要传去电话线,但日本有狙击手,有一个名叫刀子的人过去传,他先用帽子试探,狙击手果然开枪了,他趁着狙击手换弹的时间一路狂奔,但是却在肚子上种了一抢,他躲在掩体后面突然站起,用力一抛,电话线过去了,但狙击手却一抢命中了他的头部。
第三天,中国军人升旗,要让旗杆不倒,一个个中国人去扶着旗杆,日本人开着飞机扫射,有一个人用枪瞄准,“砰”一声,飞机被打跑了,因为挡风玻璃被射爆了,当这个人还沉浸在自己打破玻璃的喜悦中,而旁边的人却不淡定了,因为那个人看见射下飞机的人的肚子被射破了。
最后一天晚上,大部队撤退,在租借的桥上的门缝中伸出了无数双手来迎接军人们。
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到了林则徐的一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想,从今天开始,我也要做个真正的男子汉,我会用我的整个生命去保卫我的祖国。
八佰电影观后感150字篇3
断垣残壁,鲜血狂涌。没有什么风花雪月,生死就在一瞬间。真正的生离死别,没有缠绵的告别,没有长亭古道,太阳依旧升起,只是有人留在了昨天。
前段时间观看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八佰》,深深撼动了我的心。八佰,四万万,十四亿人的……中国!八佰而非八百,他是鲜活灵动的生命!千疮百孔的城墙上是刻有那年代的热血浪漫!国耻可以原谅但不能遗忘!
一条河为界限,桥的那边是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天堂,桥的这边却是血沫横飞的地狱。他们铁骨铮守四行仓库,保卫自己的同胞,保卫租界的人民。为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三千五百万人以上。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远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何为中国?糜烂与繁华被揉碎,拨开年代上的腐朽古老的蛛网,从容不迫的戏腔和优雅绵长的外语歌喉化为震耳欲聋的战士嘶吼出的“冲啊!”,凝聚空气中的血雾最后汇成了东方大地顶天立地的一根铮铮铁骨。这,就是中国!
吾辈自当强。总是在说现在的孩子是温室里娇贵的花朵,我们该长大该独当一面,要用拼搏不断书写传奇,担起时代赋予少年的使命。九年沉沦书海,英雄志在扬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有我们的担当勇于砥砺前行,应让青春在家国中绽放,我们自强不息勤奋勇敢,面对新时代的浪潮要举起倾斜却从不会倒下的国旗,我们是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少年!刺向咽喉的刀是烙在骨子里永远的伤,这盛世终不负英雄血泪,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敬那些为祖国牺牲的英雄。愿你们来生生世世活在阳光下,看中国繁荣昌盛,看人民安居乐业,看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知识,听朗朗书声。没有战争,没有死亡,没有绝望。
八佰电影观后感150字篇4
影片中有大量对比,苏州河两边,一边歌舞升平,一边枪林弹雨;一边是国军全面撤退,一边是400多名壮士舍身守城;一边是小人物的贪生怕死,一边是士兵的大义凛然……翩翩白马是对民族的希望,密密麻麻的弹孔是残酷的现实。
影片的最成功之处在于,我没有认出任何一位演员,也没特别记住哪一张真切的脸,但是那种对生命的渴望,对家园的守护,深深打动了我。一句“四行仓库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是我们的坟墓”,感天动地!没有预演、没有动员,绑上手榴弹说跳就跳,令人闻风丧胆!
影片的人物塑造也挺真实,没有伟光正,一个个小人物的猥琐、惜命、冷漠、亲情、仗义、转变、热血、英勇……都交融在一起,这才是人性。
第一个感受是:不想打战,战争就是个屠宰场。政治、经贸、科技等各方面的争议,能坐下来谈的就不要战争。无论是胆小鬼还是真英雄,无论是走狗还是义士,哪一个不是血肉之躯、父母生的?那些血肉横飞、鲜血四溅、砍头颅当人体靶子的,都不是人类行径,已经把人降级到了动物阶段。特别是,如今的武器今非昔比,一旦打起来,那是真正的灰飞烟灭。
第二个感受是:那些用生命用血肉来守护家国的战士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民族之魂。明知仓库就是坟墓,甘愿舍命守护;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搏命也要遵守军令。他们很傻,傻得不计算性命的价格;他们很真,唯有这份真,才能守护真正的家国大义。
第三个感受是:当年的中国实在太弱了。日本入侵,东北溃败、华北溃败,淞沪战场上,80万的正规军打不过20万的日军。为了掩护50万正规军的撤退,也出于政治秀的需要,把租界对岸的四行仓库当成了剧场,把一个营的战士当成了演员。但是这群战士是当真的,他们甘愿视死如归、舍生成仁。无奈他们的表现再好,戏终究是戏,没有实力的民族终究只有被人欺压的份!
第四个感受是对历史的哀叹:过桥之后的战士成为弃子才是历史真正的悲哀。最后的过桥片段,是当年战争中死伤最多的场景,影片展现出来的战士几无生路,而历史中,过程虽然惨烈,但414(有各种说法)名战士,经过四天的战争,伤亡十余人,其余成功撤入租界,相对幸运些。
但是,没有了战争和镁光灯的高光,残酷的现实才刚刚开始。一进入租界,这些战士就被缴了械,扣押在原是万国商团意大利的兵营,但是该处早已被遗弃,是堆垃圾、扔死婴的一片荒地,称为孤营,他们也被称作孤军。租界还在四周拉上铁丝网、配上哨楼。既非败军、又非俘虏的战士们就在自己的国土上被租界给囚禁起来。
虽然缺衣少食,军人们面黄肌瘦,但是他们依旧每日操练,军容整肃,如果想要突围,租界的武装力量根本挡不住。但是军人有军纪,谢晋元向国际声援,也向蒋介石求助,换来的是蒋介石的冷漠回应(1938年6月19日):“五月三日函悉,尚望忍受一切艰苦,以维护国家荣誉。”
于是,谢晋元选择忍辱负重。接下来的时光中,军队与租界不停地冲突,战士内部也矛盾不断,在物质越来越贫乏,连饭都吃不饱的境地中,日渐走向奔溃,出逃暴动,加上外部的暗潮涌动,最后谢晋元被自己的部下刺死。
余下的部队还被汪精卫诱降过,但是他们没有答应,于是整个队伍被拉着去各地做苦役。害怕他们整个团队的合力,战士们又被分散流落到各地。在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当年的约400名战士最后只剩下了100余名。
凶狠的日本军没有消灭他们,无情的政治和残酷的现实把他们打得七零八落。
电影《八佰》呈现了战士们最辉煌最英勇的一面,但我期望中国再没有那么屈辱的一天,也再没有让战士们“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悲壮。如果不幸有那么一日,那么请善待我们的英雄,不要让他们在为民为国奋战之后成为弃卒。
翻看现今上海的夜景,83年前的故事恍如隔世。然而,20__的时局并不太平。历经了一战二战,被裹挟其中的,哪一个民族不灾难深重,不深刻反思?唯有远离战场、发战争财的民族才会热衷其中。战争、冷战绝不是儿戏,平和和发展才是人类主流,需要我们用极高的智慧和强大的实力来守护。
八佰电影观后感150字篇5
没有天生无畏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题记
告别半年的“冰封”状态,电影院复工已有一个多月了,近期《八佰》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疫情虽然让人惧怕,但观众对这部《八佰》电影却充满了期待!上周我和同学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讲述了日军攻打上海时,“八佰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用智慧、勇气和鲜血,迎面阻击敌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八佰》选择自下而上的底层视角,以一群临时并入阻击部队的非正规军为主视点,讲述了一群英勇无畏的热血儿郎们也会眷家恋母,但为国捐躯但死而无憾,怕死畏战的散兵游勇在迷茫怯懦中找回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的故事。
跳
“快,快给我砸!手不要停!找准点,给我砸!”这是四行仓库里谢晋元发出的指令,日军就在楼底下,只有砸开了这面墙,才能与日军进行搏斗,那墙是用砖头一砖一瓦砌成的,非常的坚固,想要用锤头砸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面对日军的进攻,就必须要把它砸开!说干就干,陈树生和老算盘一起用锤头砸墙,你一锤我一锤,终于把墙砸出了一个洞来。以陈树生为代表,一群战士们义无反顾的将炸药绑在自己身上,异口同声的喊着:“绑紧点”!他们将炸药牢牢的拴在自己身上,然后整齐的排成一字形,跳下楼去,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无畏生死、义无反顾的精神使我感动至极,泪珠在眼眶里不由得的打转……
护
谢晋元在征求过大家的同意后,决定在天台上升起旗帜。而这面旗帜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热血希望,更是在向敌人们挑衅!果然旗帜还未到达顶端,日军的飞机便飞来了,谢长官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保护旗帜!战士们纷纷跑上前去,不顾危险,死死地抱住旗杆。即使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外面,敌人的炮弹随时会击中自己,但他们的手,以及他们的保护旗帜的决心,并未因此而放开……
退
四行仓库和安全区只有一座桥的距离,谢团长在收到指令后,决定当晚全员撤退。虽然桥并不长,但是这也相当于完全暴露了自己,果不其然,谢团长冲锋在前,带着几个人先行上桥,被日军击中了。但他们并没有倒下,而是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为队友打掩护。最后,他向后面的队友们喊了一声:“快过桥,活着就是胜利!”最终大家还是成功过桥了……
八佰壮士最后的坚守,极大地激发了河对岸所有百姓强烈的抗日情怀,犹如星星之火一般,却可以燎原!
片中有多个触人心弦的时刻,其中最让我戳泪戳心的一幕,源于一个看似平常的对话场景:跟随方记者进到四行仓库的外籍女老师询问战士们,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还这么拼命抗争,有什么意义?
一位战士回答:“意义?这里是我们的家!”
《八佰》它不是一部简单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电影,而是一部带给我们许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家国”的意义、“壮士”的意义、“军民顽强抗争”的意义以及“舍生取义”的意义。
此刻,我想起片头打在银幕上的那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向所有为保家卫国贡献过力量甚至生命的烈士们致敬!
八佰电影观后感150字篇6
一直想去看《八佰》,刚好昨天下午有时间,和老婆一起去看了,深有所触,说上几句。
先说数据,加上点映,上映三天,票房7。7亿,由于疫情对观众入院观看信心的冲击,我觉得成绩什么可观。猫眼评分9。2,心想豆瓣评分绝对会—1,果不其然,豆瓣7。8,豆瓣早已失去国民评判准信力,国外电影再烂评分至少+1,国内电影自动—1,这不是电影工业发展滞后带来的附加影响,而是长期外部文化价值观输入带来的直接影响,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影评人根据地多在豆瓣。扯远了,男女观众比接近7:3,20—35岁观众占比75%,你别吓一跳,再过三年我都不算一个适龄观看群体了,很难过,我觉得我至少还能常进电影院15年,拭目以待吧。
再说感受吧,票房已经确定《八佰》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战争片,但也更像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它以悲壮的表达手法向后人阐述了抗战史上先辈们不屈的斗争精神,现实只会比电影更残酷,因为工作原因,十多年来,接触了很多上过战场的老兵,当你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亲身讲述战争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电影中士兵被子弹击中的画面还原度应该有85%,我见过很多现实中被枪击的照片,指头大小的枪口,后面是碗口大小的创口,击中重要部位断无生还可能,我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深知一个人在枪林弹雨中穿行需要多大的勇气,活下来的运气占了一大半,上了战场,都抱着一颗必死的决心。后人,只是看到一个个数据,伤亡多少人,幸存多少人,真正上了战场和敌人厮杀,九死一生,十不存一,是常事。
电影中大家都看到的是河对岸租界隔岸“观看”的人们,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是叫做“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觉得人数在55开吧,乱世之中一半的人为了生存而自保,只要活着,谁主政并无所谓,河对岸另一半的人大多是无能为力罢了,只能眼看着战士在一侧和敌人厮杀。所以电影中也用不小篇幅描述了送物资、跑桥送电话线,包括后面的募捐。不过电影对上海女人一点都不友好,也算是一个地域的缩影……
我从不会怀疑士兵们会不会向影片中描述的勇敢、无惧生死。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是给我们一次中继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过去很多年我们疏忽对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每次你看到网上一些无脑的评论肯定会恨得牙痒痒,甚至有时也会附和一句。教育始终是国之大计,键盘侠并不是多了,而是会使用键盘的人多了,有句话叫“人出一百,必有鸟人”,甚至你回想一下,自己上学时班级里是不是总有一个格格不入的人,生活群体中总有一个言行相异的人,别去做这个人,善待他人。
其实也想带儿子去看一看,不过才四岁,应该也看不懂,留在日后再说。经过三十多年坎坷起伏又始终徘徊在地面的人生告诉我,一个人培养好的心性远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学习主要靠自己,但路走歪了,回头就难了。
八佰电影观后感150字篇7
断垣残壁,鲜血狂涌。没有什么风花雪月,生死就在一瞬间。真正的生离死别,没有缠绵的告别,没有长亭古道,太阳依旧升起,只是有人留在了昨天。
前段时间观看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八佰》,深深撼动了我的心。八佰,四万万,十四亿人的……中国!八佰而非八百,他是鲜活灵动的生命!千疮百孔的城墙上是刻有那年代的热血浪漫!国耻可以原谅但不能遗忘!
一条河为界限,桥的那边是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天堂,桥的这边却是血沫横飞的地狱。他们铁骨铮守四行仓库,保卫自己的同胞,保卫租界的人民。为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三千五百万人以上。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远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何为中国?糜烂与繁华被揉碎,拨开年代上的腐朽古老的蛛网,从容不迫的戏腔和优雅绵长的外语歌喉化为震耳欲聋的战士嘶吼出的“冲啊!”,凝聚空气中的血雾最后汇成了东方大地顶天立地的一根铮铮铁骨。这,就是中国!
吾辈自当强。总是在说现在的孩子是温室里娇贵的花朵,我们该长大该独当一面,要用拼搏不断书写传奇,担起时代赋予少年的使命。九年沉沦书海,英雄志在扬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有我们的担当勇于砥砺前行,应让青春在家国中绽放,我们自强不息勤奋勇敢,面对新时代的浪潮要举起倾斜却从不会倒下的国旗,我们是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少年!刺向咽喉的刀是烙在骨子里永远的伤,这盛世终不负英雄血泪,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敬那些为祖国牺牲的英雄。愿你们来生生世世活在阳光下,看中国繁荣昌盛,看人民安居乐业,看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知识,听朗朗书声。没有战争,没有死亡,没有绝望。
八佰电影观后感150字篇8
国庆期间,一部风靡一时的电影——《八佰》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震撼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点燃人们的爱国热血。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侵略上海,半个世纪几乎沦陷。除租借外,上海只剩下了一座孤苦的四行仓库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谢晋元率领着东拼西找来的逃兵和保安团,加上大火力的军队,与日军抗争,在密集的重火力下,坚持了四天四夜,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有力地回击了日寇,给了日本人一个响亮的耳光。最后,以仅留的两百人逃入租界而告终。当时四行仓库只有大约四百人,那为什么谢晋元还声称有“八百”人呢?原来,他是扩大声势,让日寇知道,中国人还有,还有很多,让日军士气上大减。后来,人们便称四行仓库里这四百多人为“八佰壮士”。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战士数不胜数。在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中那些抗击新冠的白衣天使就是“八佰战士”。他们看着战友倒下,看着自己受苦,看着病毒节节败退……他们奉献着青春,以一片赤子之心回以国家,回以人民,回以家人,这不是“八佰战士”的作风吗?
他们爱着祖国和人民,爱得那样深沉,那样深刻。
《八佰》是一部电影,是一段历史,是一颗颗爱国的心,是一滴滴血和泪。把心奉献给祖国,献给人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报效我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