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得文网 > 作文 > 观后感 >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 育祥 观后感

在写《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时,分析电影中音乐的作用和影响,探讨音乐如何影响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以及音乐所传达的深刻内涵。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近来天气寒冷,下班晚上回到家闲时就宅在床上看电影,IPAD被我看得一天一充电,看过的多部电影中,唯有《海上钢琴师》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是忧郁、单纯的1900个人非凡的钢琴天赋?是为了坚守精神家园而舍弃爱情的勇气?……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该片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被命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心灵深处,影片采取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让我这个乐盲的人都感到绕梁三日,非常好听。

1900年,在一艘豪华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被遗弃的男婴,被一个手水收养,由于不知道他的爸爸和妈妈叫什么,所以按年代给他取名叫1900,随着小1900在船上一天天的长大,展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长大后,在船上的乐队当钢琴手,他把这艘弗吉尼亚号船当作唯一的家,他也不想从这个船上走下去,来到船所停靠的繁华都市。他身边有个朋友吹小号的,叫麦可斯,多次劝他,“你钢琴弹得这么好,应该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陆地上去。”而1900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为此错了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段爱情,他不肯下船。

后来隔了多年以后,麦可斯早已经从船上离开了,他得到一个消息,说这个叫弗吉尼亚号的游船要被炸掉,他才想起了1900是不是还没有下船,他回到这个船上,放起当年1900弹奏的曲子,这个1900真的从一个角落里出来了,和他见面了,他说,“我生在这条船上,死也要在这条船上,我不下去。”后来麦可斯很无奈地离开这条船,远远的看着1900和这条弗吉尼亚号船被炸的粉碎,沉入大海。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2)

海上钢琴师是一年前我美国的一位网友推荐给我的,当时我问遍了吉林市的音像商店,没有一家有。前几天无意中发现了这部电影的光盘,迫不及待地买了回来。其实我很少看国外的大片,所以也无从比较。这部电影没有《十面埋伏》宏伟漂亮的场景,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也没有《天下无贼》的轻松搞笑的氛围,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一无是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寓意深远的悲剧,连这里发生的爱情都那么短暂和凄凉。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名字叫1900,因为他是1900年一位船员在船上捡到的,他无父无母,无名无姓,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能证明他是存在的证据。故事情节是由1900的一位朋友以回忆的方式讲述的。1900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从未离开过那艘船。他小时候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无师自通,他能用音乐去描述他见到的任何事。

在所有人的眼里,如果他离开了那条船,立刻就会拥世人所羡慕的一切,因为他是音乐奇才。为了追寻让他心动的姑娘,他曾下过决心要走下船去,但是在他走到船梯一半的时候,他又回来了。

1900和他的朋友关于他为什么放弃下船的想法的对白可谓经典。大概意思如下:“这艘船不只是载人,它也载着梦想。我在有限的琴键上能演奏出无限的美好乐章,自得其乐。如果离开了这艘船,就如同面对着无限大的键盘,面对太多的选择,我会无所适从,我会思前想后,总有一天我会精神崩溃的。那个世界太大了,不是给凡人的,是给上帝的。反正世间无人记得我,我永远也下不了船了。”最后那艘船报废了要被炸掉了,他最终也没有被朋友说服离船而去,而是选择了被6吨半的炸药炸碎。

下面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不一定正确。其实在每个人的生活领域都有船和陆地之分,你所在的城市、生活的圈子就好比是船;你所不在的城市、不属于你自己生活档次的圈子就好比是陆地。但世人很少会有1900的想法,世人总认为自己生活的那条船太小,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不能让自己拥有想拥有的'一切;如果下了船踏上陆地,就会宏图大展,大有作为。所以太多的人会迷失在没有尽头的陆地上,终生在寻找在追求,直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时还心有不甘,恨不得向苍天再借五百年来活。这样的人生自然没有满足感,所以根本也就没有快乐可言。

大多数人都有离开生活的小城市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念头,这无可厚非,毕竟是人往高处走。但是千万不要只是为了大城市的大而去。比如说你在飞机正飞过一座城市,从高处看,下面到处灯火辉煌,一片光明,所以你一无反顾的直奔它而去。但当你真正走进这座城市时,在你面前的只是一排排的路灯和窗口透出的灯光而已,毫无生气,毫无感情,与你充满的热情想象毫不相关。

向往大城市的人会找出千百个他现在生活的城市的不好的理由,比如环境不好,人们观念落后……,可滑稽的是当人们到大城市以后,他们会找工作,买房子,天天只走常走的几条街道,会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实际上他们是在大城市中圈出一块小城市来生活,更可笑的是每到晚上也会和他嘲笑观念落后的小城市的人看同一个电视频道,同一部电视剧。

但愿人们都能有所见有所不见,能在有限的键盘上弹出无限的乐章来,这也许才算是最大的成功。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3)

从那个婴儿开始,世界上多了一位没有国籍,没有知识,没有见识的“三无”孩子。没有人了解过他,可能爱她的“爸爸”老Danny也没有,但从第一滴音乐流泻出的却是无限的美好,从一个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这个孩子的眼中看这条船,没有风浪,或常有风浪都是那一般怡人,从命名“1900”的那一天是否就是给了这孩子天赋的一刹那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只能听一些他抚出的音乐才能了解。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麦士

可以说,这孩子没有什么朋友,从小到大,从来到去,最好的朋友就是这个朝夕相伴的船和这位永远无法分开的朋友麦士,一个好朋友,一生的友谊,没人了解过1900,但麦士可以,麦士“喜欢”这个和蔼的孩子。其实,友谊来的总是让我们不知所措,这一切,美而幽,有着一股心的味道。麦士最能体会他的音乐,麦士也是他最愿意为其奉献出它音乐的味道的人,一对朋友,小号与钢琴一样,一样和谐的搭配,因为有了这个世界的音乐,才有了这世界上的这一段真挚的友谊。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钢琴大师

没有比自己更伟大的人了,自己可能很卑微,但人生是不允许这种卑微的。比赛,在1900眼中对“它”总是很陌生,让爵士乐的始祖对自己进行次次的“侮辱”,可能在最终他才能展现出它的才华:一只手,两只手的天才到三只手,四只手的怪才,我们渐渐承让了这个孩子的能力,这个不会为人和感情束缚的能力,我们的语言中有对万物的挚爱,而他能把这种感情弹奏出来,一曲又一曲,激烈而强劲的音乐,每一滴音乐都伴着每一滴汗水滑过。这就是音乐的真谛:学无止境,乐无极限,要胜利只有更棒,1900就做到了:每一滴音乐的味道,就是他从小到大的味道,一个伟大的`力量,一个好似曲名的“1900”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女孩

“人生的幸事就是有了你,见了你。才知道心带来的感情,每一滴音乐都是为你而来,为你而去,没有你怎会有这‘柔情似水’。我1900,是无法表达爱的孩子,船是我的家,也会是我的监狱,禁锢着自由……把包含对你的爱带入一点一滴的的音乐,我唯一的礼物,可能你不会喜欢,但这的确是我的心情,一张刻录着我音乐的模版,我的心的模版,希望带来快乐。我知道,我~爱~你,为了你,我向往陆地;为了你,我向往未来。但我没有胆量,总还是迷失了,我想在愚蠢一次,做你的海上钢琴师,但我知道,爱你是个错误……”1900就又远离了即将看到的美景!“船儿,就让你禁锢我吧!船儿……”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死亡

麦士与1900的对白是最后的诀别。乐观的孩子知道,生在哪里就要葬在哪里,这就是1900的海葬,没有一个观众却有儿时的乐感,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尽头”是下一个“开头”!音乐的曲调会飘扬,1900葬在了这里。最后一曲,爆破的声音,为他最后一次鼓掌,可能对船的依恋,可能对海的依赖,可能对音乐的痴迷让他走不了啦,让他留在这,每一滴音乐的味道,最终的终章,死亡……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麦士与他的故事

从乐器店出来,百感交集的麦士缓缓前进~~理解的话语“好故事值过旧喇叭”,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都是真情实感没有丝毫偏差,麦士与“康牌”静静的思念……1900在哪?

后记:没有人能把一生过的这么完美,友谊,对抗,爱情,死亡,流传,我知道的,他弹奏的,一个那样的孩子——海上钢琴师。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4)

_月15日,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登陆全国院线。此前的_月12日,《海上钢琴师》超前鉴赏会在惠州壹洲国际影城举行,获得好评如潮,不少观众被影片感动,在结束时留下了眼泪。“每个人都能从电影中看到不同的东西。”有观众在观影后表示。

《海上钢琴师》1998年上映后立即风靡全球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在1998年推出的一部文艺巨作,上映后立即风靡全球,斩获美国金球奖等全球各类大奖22项,中国权威影评网站豆瓣给出了9.2分的高分,影片中悠扬动人的钢琴曲以及动人心弦的海上传奇故事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虽然过去了20__年,《海上钢琴师》仍然显示出了其跨越时代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充满了浪漫拉丁色彩,没有激烈精彩的枪战打斗的场面,也没有俊男靓女,只讲述了一段平凡人的传奇,却意外成功地打造了美国式的平民英雄1900,获得了众多口碑与赞誉。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抛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钢琴上的弃婴1900在蒸汽船上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并最终殉船于海底的故事。在看似虚构的一个艺术家的悲剧中充满了人的生存隐喻,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命和存在的无尽的思考。

4K技术修复还原了影片原始色调

据了解,这部经过4K技术修复后的《海上钢琴师》版本,采用先进数字技术,分辨率大幅度提升,将多年磨损的`影像和声音恢复到了当年被捕捉时的样子,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被完美呈现,光影层次变化细腻美好。同时,此次修复还原了影片原始色调,将色彩饱和度调试至最适宜银幕观看的程度,完美保留了数字电影所没有的胶片质感。画质与电影感并重,让走进影院的观众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流淌的钢琴旋律、在与海共舞的酣畅淋漓中体会影片散发的最极致的浪漫。

观众称“这是一张迟到了20__年的船票”

《海上钢琴师》在1998年全球公映时,曾和国内大银幕缘悭一面。这次4K修复版登陆国内院线,有影迷称“这是一张迟到了20__年的船票。”

据介绍,《海上钢琴师》于11月9日、10日举办了全国超前点映,上座率场均第一,领跑整个11月档期中其他新作,使得电影获得淘票票电影41万观众的“想看”期待指数,淘票票点映开分更是高达9.6分,不负经典传奇口碑。《海上钢琴师》还在全国50城举办了媒体业务看片会,观众们也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在社交网络第一时间分享观后感:“这部经典的作品从小到大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了,每次看完都会被深深地感动。一艘船,代表了一个天生的音乐精灵的全部世界。”

超前鉴赏会上,有影迷感叹,曾经一度不能理解男主角1900始终不下船的抉择,而如今随着阅历的增长,终于看懂了电影所蕴含的哲理:“十几年前在宿舍看的时候,怎么也理解不了他为何不肯下船。现在再看,忽然明白坚守比突破可能更需要勇气。”更有人表示被1900的勇敢彻底戳中了泪点:“我们没有你的勇气,我们只能依旧在人海中沉浮,抓紧或者松手,相逢或者失去。”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5)

灰色烟雾笼罩的城市,高大阴冷的建筑,机械喧闹的轰鸣声讲述着工业文明时代的故事。巨大的客轮弗吉尼亚号载着一批又一批为追逐利益的过客往返于大西洋间,谁也不会为谁停留。只有一个人,一生都漂浮在这艘船上,用一架钢琴,在生命的大海上抒写自己的故事。

他是个自幼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上的婴儿,是那个无数人都在做着“美国梦”的年代中的钢琴奇才。他的名字叫纪念他在这一年出生。他的一生都在大海上漂泊,从未踏上陆地,直到与弗吉尼亚号一起沉落大海。他精湛的钢琴技艺,演奏出潜藏在这艘船上每一个过客的故事,跳跃的音符,宛若他们各自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复杂矛盾的思想。后来,他遇到了一生中唯一的知音——一个吹小号的未能永远地陪1900在那艘大船上,他是陆地上的人,终究要回到红尘中忙忙碌碌。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度过年年岁岁却是1900一生的宿命。

直到有一天,碧蓝的大海上,清新的海风吹起甲板上那个少女淡金色的长发,少女站在风里,他透过玻璃窗看见了她,他们的目光相遇,轻柔的音乐从他的指尖滑过。这是他看到她,为她写的曲子,娓娓道来,他与她相遇的故事——是一场充满宿命味道的相遇,是上帝不小心的安排。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到陆地上寻找这个与他擦身而过的女孩。他穿着Max送给他的新大衣,戴着黑色的礼帽,一步步缓缓走下舷梯。

然而——他停住了——在舷梯的正中停住了。此时此刻,广阔的天地间仿佛只有他一个孤单的身影。他双眼迷茫地望着眼前这个陌生的世界——雾霭笼罩的城市,离群的鸟在高楼间盘旋,交错纵横的街道,永无止境地延伸,远远望不到城市的边缘……他像一个孩子一样无助,始终不能再下一个阶梯。他的脑海中做着复杂的斗争,何去何从,彷徨无措。最后他把头上的'礼貌摘下,奋力扔出——他似乎在玩一个决定命运的游戏——帽子稳稳地落在了海面上——他最终要留在海上。生于海,死于海。

生命的时光对1900来说就像为少女演奏的那首曲子,舒缓,轻柔,深邃。在那金迷纸醉,物欲横流的年代里,唯独他找到了自己的世外桃源,他用八十八个琴键演奏生命的绝唱。他是一个优雅孤寂的男子,更是在大海中感悟生命,看到世间繁华苍凉的钢琴师——尽管他从未踏上陆地,他通过自己的音乐而敏锐地洞察到人生况味。我曾一直固执地认为,是那艘对于时间来说过于渺茫的船禁锢了他的思想,他从不愿踏上陆地,因为他害怕,他迷失了方向,他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不是他的懦弱,而是他的觉悟太高。

在将要与船一起在大海中永远消失的时候,他对Max说:琴键有始有终,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琴键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琴键,我又怎能再这样的琴键上弹奏呢?那是上帝的琴键……

面对已不能用固执形容的忍着泪水走下即将引爆的破船。

带着俏皮的口吻与他诀别。那一刻,我几乎忍不住泪水——生死契阔,会和无际。我看见最后的1900缓缓抬起手,在虚无的空气中弹奏,那首喂少女而作的曲子仿佛再一次从他的指尖汨汨而过。他抬头望了望上方——

此时此刻,海面上一艘破废的轮船发出爆炸的轰鸣声……

破碎的唱片上,少女的曲子嘶哑地演奏着;古玩店里,Max将要卖掉曾与他一起合奏的小号,他向店主讲述了这个故事;天堂里但愿他成为上帝的乐师,永远舞蹈在八十八个琴键上。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6)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会弹奏钢琴的人,觉得那在琴键上灵活跃动的手指像活泼的的精灵一样,那悦耳的音乐更让人痴迷不已。于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怀着对钢琴的热衷,我也开始学习钢琴,但学习的过程让我很失望。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老师面前,然后开始无止尽的练习,这些孩子不是极其厌倦弹琴就是在期待一次在世人面前炫耀的机会。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琴只是为了拿那个所谓的等级证书,而老师也只要求学生把考级的乐曲弹好就行了。没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耐心的聆听,一切只是机械。于是我悄然退出这个潮流,不是因为我的毅力不够坚强,而是我没有看到我所期望的场景。

这样的失望缠绕了我很久,直到我遇到他——1900,那个天才海上钢琴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仅仅为了他如行云流水般的`琴声而折服,为他的惊人的技巧而赞叹不已。可是当我一遍遍再次观看后,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尤其是关于钢琴,我好像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场景,虽然是在电影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故事。整部影片与《天堂电影院》一样,都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1900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称其为天才钢琴师,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因为钢琴不是他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是他灵魂的寄托,是他抒发自我的方式。1900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郁和单纯,长期漂流于海上使他不善与人交流,

他不知道如何像心爱女孩表达的爱意,他所有的只有那钢琴,那随他心意转换的曲调,就是他的语言,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随着岁月的流逝,1900变得更敏锐和优雅,也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他给船上所有的人演奏,从富商贵胄,到贩夫走卒,穿越岁月,穿越过所有的甲板和船舱,他走到哪里,便是人们忘却痛苦忧伤的一刻,人们忘情的沉醉在他的琴声中,跟随他的节拍欢乐起舞。他不需要任何琴谱,他随意弹奏的音符就是他的述说,手在琴上,心灵却神游大地,无所不至。没有任何羁绊,即使在波涛汹涌的时候,他依然自如地随着跌宕的轮船自如地演奏钢琴,这些都不是他的技巧,而是他的灵魂已经与钢琴融为一体,他只是任自己的灵魂自由飞舞而已。在那不大的轮船上,他拥有了最大的快乐。

当1900成功的击败来自陆上的钢琴大师时,他本有机会去到更广阔的空间,一展自己的才华。可以在即将踏上陆地的时候,他放弃了。他放弃了并不是因为他畏惧了,而是因为他意识到陆地上也许有无止境的新奇,但却不是他所追求。他不在乎这个世界是否认可他的存在,他在乎是自己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于是他在船上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船被炸毁,他也没有离开。他始终都忠诚于自己灵魂,他像个不沾人间烟火的天使一样,悄然飞入天堂。他原本可以成为垂名青史的钢琴家,但他却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在海上油轮上弹奏的钢琴师。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对钢琴、对音乐,最单纯、最忠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灵魂与钢琴的融合。我想这是时下钢琴学习者最缺乏的东西了。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7)

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到,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因此他们不停地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对这一切,那个叫1900的钢琴师会淡淡地说:“我不羡慕。”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假如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爱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由于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爱情应该都是他面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己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己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爱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充满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没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许现实世界真的太让人感到陌生、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该积极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能改变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该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8)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当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感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十分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我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感情应当都是他应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我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我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我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必须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我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感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欢乐的,充满期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没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许现实世界真的太让人感到陌生、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当进取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能够改变自我,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我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当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9)

在这个百无聊赖的夏天,午后沉闷的空气仿佛要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心生烦躁的我,随手点开了电影《海上钢琴师》,期待它能在这寂寞的夏日,带给我一丝慰藉。

《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1900在轮船上度过一生,他自生命开始至结尾都未曾离开过这艘轮船。他成为了海上钢琴家,他的演奏技巧之精,让所有人钦佩,他在每一个音节上倾注的感情使观众落泪。他在船上待的时间之久,见的人之多,得以使他能够轻易看出这个人的地位,身份等信息,他也在这艘船上结识了他的一生挚友麦克斯。

我记得最精彩的一幕:是1900与莫顿的斗琴名场面。莫顿将一支点燃的香烟放在钢琴上,一曲毕了,香烟正好燃至钢琴的边缘,烟灰自始至终都没有掉落,莫顿的钢琴的稳度确实让人钦佩。相比于莫顿的狂妄自大,1900的从容自信的确更有胜者风范,1900一个人弹了需要四手联弹的不朽乐章,展现了他极快的弹琴速度和灵敏度,结束后,他也拿了一支香烟放在琴弦上,瞬间香烟被点燃,1900是赢家。

1900一生从未离开轮船,但他曾动过下船的念头。他与朋友麦克斯诉说了自己的念头后。在一次轮船停靠时,他站在连接海洋与陆地的台阶上,他抬头注视前方,眼前是轰隆隆的工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似乎永无消散之日的烟雾,他久久伫立,在退缩与前进中徘徊,他的目光好像停留在眼前之景,又好像在透过表象寻找他所渴求的东西,最终他选择回头,在陌生的大陆和熟悉的海洋中选择了后者。他为什么回头?他是负担不起城市高额的开销?但凭借他的才华和能力,他在城市不愁吃穿。在后来他与麦克斯的交谈中得知,他那一次在台阶上看到了什么都有的城市,却惟独看不到尽头。他在船上,他所为伴的只有钢琴,他能够在有限的88个琴键上弹奏无限的乐章,却不能在无限的城市探寻自己有限的'人生。他成长于轮船,他已经习惯了轮船的生活,这是他确定的,而这无限的城市与未来却是未知的,无法确定,他无法离开轮船,只习惯固有的生活,这也为他的悲剧性结局埋下伏笔。

最后,轮船作为废船要被炸毁。虽然官兵搜查过几回,但麦克斯预感1900还在船上。他知道1900会藏,他能骗过所有人的眼睛。他从乐器店老板要来了唱片,在废弃的轮船上一遍一遍的播放,终于,1900现身了。麦克斯想说服1900下船,但1900确坚定自己的想法:不下船,他认为轮船上的生活就是自己的生活,他宁愿与轮船共生死。麦克斯见无法说服,便离开了。他尊重朋友的决定最终,1900与轮船一起被炸毁。有人说1900是麦克斯所幻想出来自己的反面,1900选择纯粹的艺术,他不想下船用艺术来追逐金钱,选择不下船,而麦克斯则相反,他选择中途下船,最后为了生计,他选择将小号卖给乐器店老板以换取温饱。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还有很多。

我深深地沉浸在电影中,似乎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渐渐的,我不再烦躁,静下心来面对书本。当我们对前途感到迷茫时,可以看看这部电影,获得人生启迪。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0)

陆地上的人们喜欢发现真相并浪费他们的美好时光。冬天担心夏天的到来,而夏天担心冬天的来临。因此,他们一直在四处游荡,寻找一个遥远而又夏日的地方——就像一年四季一样——面对这一切,这位名叫1900的钢琴家只会简单地说:“我不羡慕它。”

1900年的电影传奇讲述了一个男人的故事。英雄的名字是1900年。他是一个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他被船上一位好心的消防员收养了。然而,消防员在英雄8岁时意外死亡。非凡的天赋使1900年的他一无所获,成为了一名钢琴大师,但他的命运也使他自然地远离尘世。尽管后来他遇到了一个一见钟情的'女孩,他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的冲动。他永远留在船上。甚至在最后,他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失事的船将被炸毁,他不想离开,所以1900年,他出生后就没有离开弗吉尼亚,最终与船一起被埋葬在海底。

1900年,这个既没有出生记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就像过往的笔记一样,消失了——让我们经常想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了。

如果他放弃了那毫无意义的坚持,他的生活难道不会有另一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懂得如何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应该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更广阔的天空空,而不是逃离这个世界,放弃生活,对这个世界绝望。1900年有如此罕见的天赋,如此幸福的爱情和如此光明的未来。那时,马克斯已经成功地说服他下船,甚至他也要下船。但是当他看着纽约时,他感到非常奇怪和害怕,并放弃了再次下船。他终于错过了这个世界。

1900年曾经说过:“我穿着外套,感觉棒极了。我觉得我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然后我就要下船了。放心!没问题。我是说,阻止我的不是我看到的,而是我看不见的。你明白吗?那些我看不见的。在那个广阔的城市里,什么都有,但没有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到的是这一切的结束,世界的结束。”是的,世界的尽头,生命的尽头,应该有记忆,没有尽头,因为他并没有真正活着。在外面的世界,他甚至没有经历过,但他绝望了。最初,他非凡的天赋和快乐的爱应该是他面对世界的动力。他放弃了这些,宁愿放弃生命来逃离他害怕的世界。他认为“陆地”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刺鼻的一瓶香水,以及一种他无法创造的音乐。他已经失去了生命意识。

他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找到自己的归宿,逃离世界的尽头。事实上,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目的在于你的内心。只要你经历过并活着,你肯定会看到真正的结局——你生命的价值。然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中找到他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他该死吗?他明白天赋对他意味着什么吗?他听到世界的召唤了吗?他感受到爱情的真正含义了吗?没有。

蓝色的大海总是充满回忆,无论是快乐的,充满希望的还是痛苦的回忆……遗憾的是1900年没有看到真正的大海,也许现实世界真的太陌生、太可怕、太残酷了。然而,我们未来的表演者应该积极进入世界,体验世界,认识世界。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拥有一颗坚强的心,拥抱世界,追求未来,演奏我们的命运交响曲。

我认为——事实上,大海应该是钢琴家的起点。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1)

似乎不少中国大陆观众钟爱此片,事实上托纳托雷的这部作品在西方影响力有限,得过金球的最佳原创音乐和欧洲电影奖的最佳摄影,此外乏善可陈,无非欧洲的《十面埋伏》--浮华的形式美隔着文化差异,总是能获得一些不明就里的掌声。

1900的形象,很容易联想起欧洲的历史悠久的航船故事,想起茨威格有名的《国际象棋的故事》--那也是海轮上的技艺角逐。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中的水上漂泊者最切合1900,“旅行的囚徒”,海的囚徒,最自由最开放的地方的囚徒。他一生都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不履尘世的不可捉摸的身世和命运,编剧让他把这样的命运坚持到底,只有远离陆地,他方能触摸到他的真理和故乡--这是梦,是传奇。

有人称道说:‘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陆地上的生活,是不是每个人都认为纽约是天堂?1900终生没有下船,他说陆地比起大海来更无限,是因为他活的很纯粹,试想哪个人没有受到过别人的影响,1900在别人的观点中也曾经迷惑,他曾经试图离开大海,但是在最后他又做回了自己。我想导演在本片中想说的,就是要做回自己这一简单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我说的孤立意象,很迷人。但是整个故事的逻辑是扯淡的。说实话,这个故事比茨威格的《国际象棋的故事》还要扯淡,托纳多雷有多少想象力我不知道,但这个故事是多个欧洲传说和观点的匆促结晶,未加推敲,它得过摄影和音乐奖,这的确是评委清醒的洞见,本篇的电影手段精致,但就故事本身而言,远未到千锤百炼的精品的程度。

天才在冥想中无师自通,在冥想中自我囚禁和神游八荒,以音乐为背景的电影,恰好是建立在人们对技艺训练的不了解和幻想之上,它的逻辑错误被人们视而不见了。任何一个职业钢琴师都会认为这个天才是瞎扯,没有摸过键盘的孩子首次就能弹出和弦?琴弦能热到点燃烟头?这是神话。这是天授的神秘技艺。1900是神之子,不是人之子。不是20世纪前半叶吗?好,一战在哪里?经济大萧条在哪里?二战在哪里?这种粗疏说好听了是想象力,正如张艺谋的《英雄》往好听里说也是个寓言--但严肃考究起来,《1900的传奇》又不甘心并作为一个童话,它感叹着新大陆对老欧洲的吸引力和破坏力,感叹着工业文明的迅捷无情,一方面让主角入世地察言观色,好胜地进行技艺角逐,一方面又让他厌世地特立独行,不履尘土。

我一直叹赏托纳托雷的速写功力,对影片龙套的芸芸众生几个镜头,往往耐玩味,这种漂亮小桥段的特色在《海上钢琴师》中尤为明显,走马观花,电影主干却陷入空洞和乏力中。所以这电影离真正的严肃作品还有距离,它只能被归入浪漫文艺片,为赏心悦目而产生。

1900的身世就是欧洲的水手传说:来自永无宁静的大海的异人,没有故乡,永不出口的秘密,对女人的爱犹如神之子对尘世的最后一点眷恋,勘破了这最后一朵红莲,就彻底归入自由的天道了。

对固定的.陆地生活的厌倦。陆地比海更为变幻莫测,这也是老生常谈,在1999年的故事片里传达这种思想,貌似锐利,其实已经是被人广为接受的理论。

1900的性格和宿命,从这个电影的情节尚不存在的时候,就已经被编剧决定了,其后只是填充一些细节将其勾连起来而已。

可以认为1900的故事是小号手编造的,这个人对于陆地而言不存在。1900的虚幻性不影响这个故事的美。但是影片结尾处船爆炸,毫无惋惜生命消失的同情感。一个梦,一个时代,1900,消失了,终结了。再没有如此从容的如此浪漫的如此惊险的交通工具,船运时代消失了,更快捷,更冷血,更不耐停留而更有隐忍力的后工业文明时代开启,如此而已。1900灵魂从此可以不依附于任何物质的束缚,遨游于天海间了。

托纳多雷描述孤立意象很高明,但1900的传奇依然是商业片,经不起推敲。1900长篇大论的“陆地是无限的”,为他终身不下船做解释,全然是牵强的说教,编剧的确在藐视观众的智慧。我如果是编剧,宁可把这段全部剪掉。

陆地再无限,人生也是有限的。除非对于神之子,人生的限制才成为考虑。1900对世俗生活的恐惧,是神之子对世俗的恐惧。只有大海才是他的故乡,只有大海才懂得他的天才和智慧。通过1900之口抒发一下对世俗奋斗的厌倦,对工业社会的厌倦,这是让人不胜厌烦的画蛇添足。

托纳托雷就是个造梦的家伙。主题先行,逻辑瘸腿。适合的观众是“忧伤的年轻人”,或者疲倦时理性让位于情绪化的悲伤者,理解他要表示一种意境而已。托纳托雷的海上钢琴师和《美丽城三重奏》这样的动画片其实性质上没有区别,都表现欧洲人在工业文明中的一种厌倦和梦。是废墟上的怀旧,而不关怀现实和未来。

让1900焕发爱情的少女形象非常美丽,温暖,缥缈,她熟睡的樱唇是在水一方的幸福,这似乎是个法国女演员。托纳托雷擅长制造一些意象。虽然《1900的传奇》在逻辑上缺陷重重,但有些意象非常动人。可能他的价值就在于这些孤立的意象,而非故事的全部

我怀疑托纳托雷并不热爱想象力或时代,只是热爱意象。宁可逻辑断裂,也要突出意象。

然而,我喜欢这部电影的音乐和摄影,我也喜欢神之子1900,阿波罗般的技艺,英俊,从容,闲雅和脱俗,凡人谁不爱?这是神话中孤绝的散仙,他的艺术也毫无尘世中音乐的传承--简直是对经典音乐的不屑一顾,艺术简化为直指人心的神秘天赋,看似高妙到了极点,其实是通俗到了极点,这使得对西方音乐一无所知的观众,幻觉自己也享受到音乐的真谛,领会到艺术的极高境地。这就是导演的狡猾,这就是做得漂亮好看的商业电影。在一个不关心欧洲历史、不留意西方音乐历史轨迹的市场中,这就是让观众沉醉的伪艺术电影--说它伪艺术,因为它失却了艺术的基本要素:真诚,这部电影的一切都在为一个意象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服务着。

如果摆脱人对神的迷恋,用人的理性来评判的话,不如贝克吕松的《big blue>,如果《big blue>(碧海蓝天?)是10分的话,《海上钢琴师》只有7分。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2)

能够选择,那说明你是自由的,但是你的自由是有度的。“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

你相信一个出生起就一直待在船上且从没有去过陆地上的人吗。起初我也不相信,直到我看了《海上钢琴师》后我愿意选择去相信。

“1900,过去是数字,而现在是名字了。”1900是一个被船上的黑人捡到的孤儿。“如果没有我,你将被关进孤儿院吗?”1900对自己的养父问道。黑人锅炉工笑着说道:“是的,所以我要感谢你1900!”而养父被锁钩砸死后1900他成为真正的孤儿。

八岁的1900天赋异禀,无师自通的学会弹钢琴。长大后的他在豪华间为上流人士弹奏钢琴,他为经济舱的穷人弹奏‘塔郎泰拉’。

每当1900弹奏的时候,他的朋友——一个小号手就会问道:“当你在弹奏的时候你在想些什么?你的思绪都去哪里了?”而最后得到的答案就是他总是在旅行。

有一次1900独自一人在弹琴时,忽然听到一个男人正拉着手风琴。男人称赞他的'音乐有感染力,并且问他要不要抽烟。1900摇摇头继续弹着钢琴,男人给1900讲述了一些过去的事情,他的田地都干了,五个孩子死于疟疾,妻子和神父跑了。但是为了最后的一个小女儿男人决心与自己的坏运气斗一斗。他开始出门旅行,路过一个陌生的小镇,爬上山顶直到看见大海。男人突然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生活,重新开始。

他的朋友小号手一直问他为什么不下船,不到陆地上去。他可以挣很多的钱,然后娶一个妻子。这一切对他来说只需要走下舷梯,非常简单的就可以得到一切。

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为什么?为什么?陆地上的人们浪费了太多手时间去问什么,冬天来临时,渴望着夏天,夏天到来时,就已经开始害怕冬天,所以人们用不厌倦旅行,总是在追寻远方,总是夏天的地方。

一直到影片的最后1900都没有离开船,即使是遇到了一个喜欢的女孩。在舷梯上1900望着看不见尽头的城市。他转身又回到了甲板上,所有的人都好奇。他说:“城市那么大,看不见尽头。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

1900出生在船上,长大在船上,最后随着巨大的爆炸也同船消失在海上。他的一生都在船上度过,即使从没有去过陆地,但是他的思绪早已飞到那些美丽的国家去了。

1900心中有热爱,内心坚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他对当下的珍惜和欲望的克制,都值得我们学习。

你想要自由吗?那就不应该逃避现实,理性的克制自己的欲望。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1900并不是懦弱,相反他有一可完整且干净的心。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3)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影片看罢,我不知是该悲叹还是该敬服,那个钢琴天才的传奇一生。

一个弃儿于1900年在一艘轮船的头等舱的钢琴上被黑人矿工发现并从此收养,他从小就表现出无与伦比的钢琴天赋。成年之后,他的琴艺登峰造极,但盛名之下的1900厌倦尘世的繁杂纷忧,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荣誉,毕生都未离开过那艘船,直至船被销毁。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在凄美的音符环绕中,伴着一道火光与爆炸的声浪,他平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钢琴与轮船,仿佛成了他的宿命。

在心灵的极度震撼中,1900这个人物引起了我的深思。

1900作为一个弃儿被黑人矿工收养,他的存在几乎无人知晓。不出意外的'话,他长大后也会继续成为一个矿工,然后卑微的死去。但音乐的天赋和对钢琴的热爱使他不愿意屈服于命运,即使外界一位钢琴家向他发起挑战甚至辱骂,他也不卑不亢,以自己的超强实力赢得了旁人的尊重,令那位钢琴家自叹弗如。他敢于追求内心向往的执着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但真正令我感慨万千的却不止于此。纵观1900的一生,我们很容易看出,他是一个高洁脱俗的典型,但高处不胜寒,他只能孤芳自赏。这个形象可以看作是每个人心中对隐逸超然的向往,正是因为人很难脱离苦海红尘,这个悲剧形象才会如此完美。若令陆地是现实,那艘船便是极度理想化的一片净土,虚与实形成了鲜明对比。人间世,浊与清、美与陋,颠倒众生,1900虽然看破却无法被接纳,他的悲剧是偶然,似乎也是必然。

在1900的背后,我看到了另一个相似的人——陶渊明。同样是厌倦了尘世纷扰而愤然隐居,孤清于世,他同样有满腹的才华不得施展。还有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们都是人们心中难以超越的典型。我在观察世界本质的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若能超越自我,披荆斩棘,亦能在红尘中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其实人性就是如此简单,我们要有平常心,世界就是自己心灵的映像。固然人生在世不称意,为何不能放下执念,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呢?

合上双眼,优美的旋律似乎还萦绕在我耳边。虚与实,这是我们终生都在探究的一个谜,美的不真实。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4)

艺术创作,要靠想象力。这是一种生活阅历、知识经验与个人智慧的集中爆发,想象力越丰富,越独特,艺术品的魅力就越深厚,美学价值就越大。

可惜的是,可悲的是,很多导演的想象力太匮乏,以致于枯竭,只能走跟风、效仿乃至抄袭、剽窃之路,最终断送了自己的艺术前程。巴西导演Henrique de Freitas Lina/何林柯德弗雷塔斯林纳显然就是一位想象力匮乏的导演,其20_年执导的电影Concerto Campestre/《乡村音乐会》全片缺乏独特的创意,全部情节都在观众的意料之中,摄影与表演也很一般。古今中外,遍地都是这种导演,他们的艺术之路不会长远。

意大利导演Giuseppe Tornatore/吉赛贝托纳多雷不是高产的导演,但就凭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钢琴师》、Nuovo cinema Paradiso/《天堂电影院》和Malèna/《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三部电影,就足以名垂影史,也斩获了包括奥萨卡最佳外语片在内的多个大奖。这三部电影,均富有想象力。《海上钢琴师》斗琴片段里,因快速弹奏管弦乐史上难度极大的《野蜂飞舞》,俄罗斯作曲家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科萨科夫的名曲,导致钢琴发热,居然可以点燃香烟,这个创意十分独特,蕴含丰沛,穿透力十足。《天堂电影院》里,胶片着火了,小多多把老放映员艾费多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艾费多双目失明了,不得不离开钟爱了一辈子的电影放映事业,这个创意颇具自嘲与揶揄意味,成也电影败也电影,生命就是如此地荒诞。至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全片亮点太多,几乎每个镜头都能直抵青少年的内心深处,性幻想、懵懂少年、人性的善恶交织、伦理的乖张与龃龉,这些元素都很电影,都非常适合电影这种艺术去展现。可以看出,吉赛贝托拉多雷深得电影之个中三昧,深知电影这种艺术之优劣短长,他的想象力来自才华。

如果没有横溢的才华,那只能靠勤奋与执着了。Steven Allan Spieberg/史蒂文斯皮格伯格的作品数量多,质量整体上不错,他的想象力就是来自坚持和执着。斯皮尔伯格和他那部不为人熟知的电影The Terminal/《幸福终点站》的主人公维克多山羊一样,在纽约肯尼迪机场滞留九个月,最终成功进入纽约市,实现美国梦,靠的正是信念与信心。在斯皮尔伯格心中,想象力只不过是最坚定的信念和最充足的信心。

日本动画电影大师みやざき はやお/宫崎骏,不但有才华,还有信念,所以,他能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绝不是一部低幼动画片,任何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从中品咂出人生的真义。该片结构圆熟,动物们的灵异世界新奇但却不怪诞,日本人喜欢的公共大浴场宛如一个热水滚滚的城堡,去洗澡的青蛙们、澡堂内的'侍女、锅炉爷爷(实则一只又老又大的蜘蛛)、汤婆婆(实则猫头鹰)、充满正义感的白龙等形象都很有趣。那个极度肮脏的河川主人,之所以那么脏,正是拜人类所赐,人类严重污染了河流,致使河床堆满垃圾,污秽不堪。小女孩千寻的父母因偷吃且贪吃,而被变成一对肥猪,这个创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结合《天空之城》《风之谷》等其它作品,宫崎骏的才华与信念相得益彰,彼此成就,共同缔造了他那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高手一个顶俩,但两个庸才未必能敌一个高手。日本的宫崎骏、印度的阿米尔汗,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不得不服,一个能顶仨,而比利时的达内兄弟,Dardenne brothers=Jean Pierre Dardenne +Luc Dardenne,两人合起来才能算一个高手。好在,这对兄弟的作品还不错,其代表作Rosetta/《魅力罗塞塔》和The Kid with a Bike/《单车少年》流露出的纪实主义美学追求和关注底层普通人的平民主义审美取向,十分感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普通人的失业、婚变、犯罪、死亡,底层民众的丑陋和美丽、痛苦和快乐、黑暗与光明、堕落和救赎、绝望和希望,使欧洲电影界的达内兄弟不输美国影坛的Coen brothers/科恩兄弟。达内兄弟的想象力,来自兄弟二人的团结一心,更来自他们的人文关怀,这是比才华和信念更难得、更高级、更深沉的力量。

人文关怀,是最高层次的想象力。依靠这种扎根于深厚人文沃土的关怀,或怜香惜玉、顾影自怜,或感时伤事、悲天悯人,或忧国忧民、大慈大悲,或大梦初醒、大彻大悟,即使主角不是人,哪怕是一条狗,都可以拍成杰作,这就是《ハチ公物語》/《忠犬八公物语》的导演神山征二郎之所以能仅凭这一部电影就能在世界电影史占据一席之位的原因。拍狗,没有人文关怀,必然索然无味,瑞典导演Lasse Hallstrm(莱塞 霍尔斯道姆)目睹日本导演神山征二郎1987年的《忠犬八公物语》大获成功,颇为不服,遂拍摄了同名电影并于20_年公映。这位瑞典导演特意从日本原产地找到一只纯种秋田犬,特意定日本首映,但是,他再特意,再刻意,也无法把观众带回一战后,也无法让日本受众带着战后那种失落、溃败、抑郁、悲伤、沉沦去看他的电影,因此,他的重拍不可能超越先作。瑞典人的与日本人,一西一东,历史迥异,人文必然也相差悬殊,即使都爱狗,但此关怀非彼关怀也。

神山征二郎,就像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一样,仅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足以傲视全唐诗坛乃至中国诗史,他们靠的都是无坚不摧的人文情怀。这种关怀,能让小津安二郎从平淡寡味的老年人生活中看出人性之光,看出人存在的荒谬,他的《东京物语》正是凭借人文关怀才鹤立鸡群,才独树一帜,才流芳于世。

想象力,只不过是一个空壳,里面所盛所纳,壳里的内容,才最珍贵。

关于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5)

《康斯坦丁》里有一个可以通过触摸发现报纸上异常新闻的秃顶胖子,特写他的眼睛,翻着眼白,让人记忆犹新。他也曾饰演串联起《1900》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一个依靠回忆找寻理想的中年男人。

相信徐皓峰是看过《1900》的,在他的《刺客柳白猿》有类似的描述:他已经五十三岁了,就快有小孙子了,他给小孙子预备下最好的故事,那是爷爷在今天激励了一位义士。男人最大的恐慌是什么,大约就是在七老八十的时候,背靠着火炉,膝头坐着充满敬仰眼神的小孙子,搜肠刮肚讲不出一点昔日的威风来。几百年前,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中写道:那个故事,那位好老人家会细细讲给他儿子听;从今天直到世界末日,永远不会随便过去。

麦克斯在1933年经济大萧条的时候下船,经过了漫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1954年,穷困潦倒之际发现了当年藏在钢琴里的唱片,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往日的美好如潮水般涌来,势不可挡。对生活和未来完全失望的麦克斯,突然有了一个希望,就是向人们讲述1900的故事,去寻找1900。一辈子都生活在一条船上天才钢琴家,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麦克斯的讲述中,1900的形象一点点丰满,甚至很多影迷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麦克斯遇到的每一个人,一开始都是嗤之以鼻,没有人相信他的故事,不过最终,每一个听故事的人都选择相信,乐器店老板、拆卸厂负责人和小工,他们都在故事里找到了愿意相信的部分。乐器店老板,应该是一个贪财、市侩,警惕性非常高的商人,利益高于一切,麦克斯回去偷母碟时持枪的老板早有准备。厂长一开始并不关心1900,不过职责所在,避免不必要的人命官司,履行一下职责,随着听到故事,他也开始呼唤1900的名字。小工可能是最不相信1900传奇的人,毕竟他没什么文化,也不懂音乐,不过是听了一个好玩的故事,可是最后他还是冒险放麦克斯上船,即使收了钱,也依旧是在故事里找到了友谊和坚持。

麦克斯的回忆可能不够细腻,不够感性,却充满了感情,当观众随着他的讲述,伴随1900从婴儿到青年,从蹒跚学步到飞灰湮灭,从蔑视权威到钢琴决斗。人们的心已经开始随着1900的琴声跳动,他的一颦一笑就是我们的喜怒哀乐,当1900目视女孩下船的时候,他对陆地世界的渴望达到了顶峰,对自己的失望也开始积累。

全片最棒的.一个镜头,1900站在悬梯中央,身后是成长的维吉尼亚号,面前是人类开创的钢铁丛林,那一顶飞翔的礼帽(黄海设计的海报精准的抓住了电影的高光时刻,如果没有看过《1900》,海报给人的感觉就是粗陋和不知所云,只有看过电影的人,才会一下被礼帽击中心中曾经的柔软),象征1900内心从胆怯、犹豫、踌躇直到决绝,那一刻起,他下定决心在维吉尼亚号度过一生,因为对他来说这是确定的,而陆地是不确定的。麦克斯离船后的变化也印证了陆地生活的不确定性,为了上船,他可以毫无惧色的在众目睽睽之下演奏爵士乐,但是在出售小号时,他却吹奏起1900即兴创作的哀伤旋律。

1998年,《1900》诞生,票房扑街,奥斯卡颗粒无收;此前一年《泰坦尼克号》刷新了几乎所有票房纪录,奥斯卡得奖纪录追平了《宾虚》14提11中,两艘大船的命运截然不同。二十年过去了,《1900》修复重映,在这部电影里,人们依旧可以看到孤独和寂寞,看到一个男人追寻回忆,重拾希望,不论是补一张电影票,还是回忆二十一年前的感动,男人应该看一看《1900》。

PS:真希望1900能走下维吉尼亚号。此外,麦克斯初见1900的那段随着海浪摇晃弹琴的场面不要太美好。

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