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得文网 > 作文 > 观后感 >

电影香奈尔观后感

时间: 小龙 观后感

《香奈儿》是一部由Christian Duguay执导,雪莉·麦克雷恩 / 巴博拉·伯布洛瓦 / Brigitte Boucher主演的一部传记类型的电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电影香奈尔观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香奈尔观后感(篇1)

看了两次还是很喜欢。

喜欢coco的性格,才造就了她的时代,当然“时代才能造英雄”,她的自由、打开女人天性的想法,也适逢遇上战争后的时代得以发展,当然也包括她出生在法国这个时装大国。

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好,当然她也很聪明、很有talent、工作很勤奋认真;此外,她也有着“不服输”的性格,大胆、勇于向前、乐于求变,面对新事物就去拥抱她;对于不友善的人会换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有着狮子座的气质。

1、本身作为家中大姐,比较懂事、有想法。

2、从帮忙母亲做修补衣服、到修道院里学习了裁缝的工作。

(chanel展览里有coco做修女服的展示)

也从这时起,服装给予她的概念是舒适、不束缚、利于干活,没有

3、凭着她的【勤奋认真】,裁缝的手活儿是修道院里拔尖的,这为她谋求一份好工作提供了硬件。

4、在裁缝店遇上军官、因女伴被邀请到娱乐场所、也有机会再次碰上日后在一起的军官。(当然,其中也表现她的聪明如何更加获得军官的喜爱)。

5、【选择】继续慢慢上爬的裁缝工作vs跟军官生活的工作,除了喜欢军官,还考虑到“可以过不一样的生活”的想法,让coco接触到了上流社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学会了骑马、打桌球等运动,也有资金让她开始做帽子。

结识了商人后,更加强化了她要开自己的服装店的想法,并想去实现它。

6、【选择】继续与军官过着退休生活vs独自去巴黎开始艰苦奋斗。她要去巴黎的渴望与实行是势在必行。军官的不娶她只是导火线,并且决定了她在巴黎的生活质量而且。

- 在【选择】原地踏步还是开辟一条新道路,coco总是选择她想去做的新生活,并不会因为现在还过得不错而去凑活。

7、商人是她的【贵人】,(当然,在军官庄园里她已经对他展现出自己的想法与talent,得到商人的欣赏),商人的经商头脑对她来说是很关键的,将她的店面从住房楼的9层搬到大路上的路边铺。除了门面,同时商人也为新开张请了不少朋友来。

同时,也【说服】了闺蜜来店里帮她。

8、之后对品牌名气影响最大的,还是靠她自己。与其在店里干等,还不如去寻求被发掘的机会。通过她认识的拍戏朋友的引荐,她自荐的帽子有被电影的服装总负责看上的,并让coco负责戏里的帽子。

这样一来,电影服装登报后的宣传效应,为chanel带来了盈利与名气。

后来的一次次扩大,就先不详细说了。

这部电影,讲述了coco chanel的成功是包含着coco求变的性格精神、对专业力求完美的态度与“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coco如此成功也不是没有低谷,也独自坚持帽子生意而变卖家当熬过寒冬、面对发布会的失败回想一生从而找到自己重新出发等,都是一步步走过来。所以她之所以成功,必有其道理。

《香奈儿》影评(四):永远的香奈儿

巴博拉·伯布洛瓦 绝对不漂亮 但是深具魅力 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 但是绝对不放过爱情 并且独立的精神 让人无比感动~~~

影片最后 小哭了一下 也算难得

时尚就是要执着 就是要与众不同

影片中说:我不怕失败,可再次失败是无法容忍的,也将是灾难。

感觉其实现在香奈儿的包包还是继承了那个时候的感觉 成衣的设计 现在看也是和旧日差的不多~~~

此外,对于那个时代也要用车祸当做终结情侣的工具我觉得很不解。 敢换种死法么 连战争都经历过去了

此外扮演 coco的侄女的女孩子也特别漂亮。

电影香奈尔观后感(篇2)

可可·香奈儿,一个传奇女人。《时尚先锋香奈儿》,那才是一部真正值得人们欣赏的一部电影。

“我的上帝从不是牧师的上帝。”是的,她不信奉任何人,唯有她自己。她是在法国南部小城桑睦尔出生的,在她十二岁的时候,母亲让娜因饱受艰困生活的折磨离开了这个世界,而长大的她,只愿用简单甚至不带有一点感情的一句话带过,她的离去夺走了我的一切。 这一切包括一位母亲的爱,美好的童年,和她的感情。随后很久的一段日子,她都生活于庄严,肃穆,灰暗而又毫无色彩的修道院中。

她的才华却在此刻发疯似的生根,发芽。 脱去了紧紧束缚她的物质外壳,她的灵魂在这里得到升华。比起洋娃娃,她更喜欢纽扣,针线,棉布。在这个法国小城的修道院中,在这充斥着黑色,白色,灰色的围墙中,一缕鲜艳的色彩在走廊中跳跃着,这里终究不能束缚她。她执拗,自尊,骄傲,这些东西仿佛是她骨子里的,挥之不去。但就是这种桀骜不驯,带着她一步一步走向目的地。

她一生中追求两样东西:衣服,独立。

在法国上层名流的赛马场中,她带着一顶精致的草帽。她从不忍受那些所谓有名的服装设计师的指责,那些人固执,不知变通,女人对于他们只像是可以随意摆弄的洋娃娃。“我知道女人喜欢穿什么。”“您确定,你希望女人穿出什么和她们自己想要穿什么是一回事么。”她毫不客气。杜维尔的那家时装店,解放了那个时代的女人。她们扯去了长至脚面的裙子,穿上舒适的西装裤,和棉质外套,不仅为那些有钱人,还为了普通的女人。男人称之为低俗,那又怎样。谁又能阻拦她的固执。每一个女人都有追求美丽的权利。她的才华从此充斥在整个杜维尔的空气中。

在她唯一深爱过的男人鲍伊离世后,她为自己设计了一款小黑裙。这就是至今深受人们宠赖的那一款小黑裙。她用自己马不停蹄的设计生活来纪念这段爱情。只有在那家咖啡店中,她才会脱掉坚强的外壳,软弱一泻千里。十几年过去了,坐在靠窗的位子,窗帘换过了,可是其它的什么都没有变。鲍伊离开后,她似乎更坦然了,她不孤单了,似乎他的灵魂永远留在身旁。“不会选择香水的女人是没有前途的。”她的香奈儿五号,流传今日。

富丽堂皇,名流聚集,就在这场香奈儿时装秀后,她拥有了时尚界至高无上的地位,她就是时尚。

她一生未婚嫁,独自一人生活。正如她所说的:“你可以穿不起香奈尔,你也可以没有多少衣服供你选择,但永远别忘记一件最重要的衣服,这件衣服叫自我。卡伯让我明白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照自己的意思经营事业,找自己的欲求选择爱人,这是他给予我最好的礼物。”

她是一个传奇,她是香奈儿。

电影香奈尔观后感(篇3)

可可香奈儿名言:

女人打扮是为了取悦自己,从来不是为了取悦他们的男人。你知道吗?自由是不会过时的。

我爱你鲍伊,但我只能在不再依靠你之后再嫁给你。

就是接线生和在工厂里工作的女工也有权利穿的优雅。

不要担心我,我会活下去。

作为一个穷逼学生,有生之年买的第一件奢侈品是Chanel的Blue蓝色男士淡香水。咳咳,你也知道了,男士,所以是在免税店帮别人带的。直到那时我并没有对奢侈品的概念,也没有想要拥有一件高价百货的心理。随着和身边朋友的交流,我逐渐打开了通往奢侈品这扇门,开始对各个品牌的品牌史产生兴趣。

我记得第一次听说“香奈儿”这个词汇的时候,是从一个高中同学的QQ名字。我当时觉得,好美腻好动听的名字啊,说出来口舌都会有高级优雅的感觉,就像说“香榭丽舍”大街时一样。这样说来,法语翻译为汉语这么美,可见在国人的观念里对法兰西是怎样的一种浪漫化。其实我想说的是,当我的高中女同学们已经知道“香奈儿”这个国际一流的时尚奢侈品牌的时候,我正在以130斤的体重哼哧哼哧在试卷堆里跋涉准备高考。

就在带着Blue淡香水回加拿大的飞机上,我在面前点播电影的小屏幕上发现了Coco Chanel的名字。这部电影的全名是《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虽然后面那个不知道是什么,反正可可香奈儿的名字吸引了我,我用我还不那么熟练的英语听力在飞机上把这部电影看了下来。后来发现,饰演俄国音乐家斯特劳温斯基的是我在《汉尼拔》的大爱Mads Mikkelsen啊!瞬间兴奋点被激起。

这部电影在国内被翻译为《香奈尔秘密情史》,由身材高挑(目测178)的Anna Mouglalis和Mads Mikkelsen饰演。虽然在整个三部关于香奈儿的传记电影中这部评价并不高,但是我个人很喜欢。我特别喜欢安娜超模的身材不论穿什么都穿的特别有韵味,随便穿一条长丝质睡衣,也让我看的欲仙欲死口水长流,我觉得她的版本是把香奈儿的美演绎的最极致的,谁让人家本身就是香奈儿的品牌代言人呢。

另外两部香奈儿传记,一部是因饰演《天使爱美丽》而著名的奥黛丽塔图诠释的《Coco Before Chanel (少女香奈儿)》,另一部算是正剧,上下两部总共四个小时,是法国电视台为弘扬香奈儿的传奇一生专门制作的《Coco Chanel(香奈儿的传奇一生)》。说起正剧你也懂,所以笔墨主要集中在描绘可可早年的不幸、中年的艰苦奋斗和老年的成就三个方面。这一版冗长的正剧中,我很欣赏老年可可雪莉麦克雷恩的扮演。建立了一个时尚帝国的可可香奈儿是法国人“stubborn”性格的代表,高傲、固执,也坚定不移,仿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想比较于中年可可较为低调平和的表演,老年可可将固执和高傲诠释的可圈可点。但让我感觉有点断片,估计是老年的太有气场、人物性格不太连贯的缘故。

Audrey Tautou版的《少女香奈儿》用了大量笔墨描绘可可香奈儿少女时期的经历。奥黛丽塔图本身就是古灵精怪的典型,她饰演的可可完全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活泼少女如何一步一步从一个“假小子”成为了时尚帝国女王。奥黛丽用力过猛,突出了可可香奈儿的男性化,作为时尚教母,女人味不是很浓,这也是我觉得演绎稍有欠缺的地方。这三部电影正好分别走了极端,《香奈儿的秘密情史》主要刻画香奈儿性感的一面,正剧《香奈儿》中规中矩,《少女香奈儿》显得很假小子化,而这三部电影正好完整地刻画了香奈儿老中青三个阶段,相辅相成。在可可的第一个情人、她的伯乐和收留者、赐予她“Coco”的名字的富有贵族鲍森家里,她为了引起他的注意而学习骑马。当时女子的长裙不适合起马,她就剥下马厩小男孩的衣服和马裤微改动后穿在自己身上,戴上男孩式礼帽出入于上层舞会,一度博人眼球。鲍森觉得这个古灵精怪又不服输的小女生有点意思。鲍森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卖唱女可可带入自己的府邸,为可可进入上流社会奠定基础。之后因为感情和观念不和,可可香奈儿出走鲍森府邸,自己在外谋生。幸好那时已经有鲍森的同僚、富裕的年轻贵族鲍伊坎贝尔看重可可的才华,暗中资助她开店谋生,香奈儿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

正剧香奈儿因为有四个小时的时长,因而详细刻画了很多香奈儿身边人的形象,其中有她的姐妹和伙伴,以及年长后的助手,都非常美丽。香奈儿一直致力于为普通女性创制适合她们穿着的舒适衣物,十分贴合于战时和战后的形势。富人没有功夫也没有人力去帮他们打点衣物,可可香奈儿的简约式服装就成为大热。影评还描绘了可可对她的老对手的不屑,说他们是把女性不当女性,用束腰禁锢女性的呼吸,像是穿了一间笨重的房子在身上,我估计是暗指Dior。与香奈儿不一样,迪奥服饰一直以来要凸显的是女性纤腰、削肩、长颈的美,因而大量使用箍腰。可可香奈儿在点评了一番女助手即将参加晚宴的衣服后,用旁边的窗帘迅速为她量身打造出一件适合行走又飘逸美丽的晚装。其实这是她的伙伴们为了重新燃起她的斗志而故意在她面前穿她老对手的衣服。

正剧香奈儿主要凸显了香奈儿时尚帝国的女性主义倾向,这些观念从香奈儿的扮演者嘴里说出:“女人打扮是为了取悦自己,从来不是为了取悦他们的男人。你知道吗?自由是不会过时的!”“就是接线生和在工厂里工作的女工也有权利穿的优雅。”在可可和鲍伊的爱情中,她女性主义的思想显示地更加明显。在创店之初鲍伊想要和她结婚,她回答:“我爱你鲍伊,但我只能在不再依靠你之后再嫁给你。”鲍伊回答:“你太骄傲了,你会受苦的。”可可香奈儿坚持了自己的意见。终于她的时装店大热,她终于有资格还欠鲍伊的投资费用和嫁给他:“如果他要求我,我会明天就嫁给他,无需任何条件。”这时候鲍伊却出了车祸,可可万念俱灰,创制了小黑裙,但是在事业上没有停止脚步:“不要担心我,我会活下去。”展现了一个优秀女性在人生和事业的多番变换打击下依然独立自强的形象。

即使到生命尽头,香奈儿也没有结婚或生子。她妹妹朱莉难产死了,留下了一个儿子。可可想要领养他,说不允许自己的亲外甥再被送去孤儿院,却被告知那个年代没有结婚的人没有资格领养小孩,即使可可是他的亲姨妈,或她已经完全有能力抚养小孩。家庭和子嗣的缺失确实是可可香奈儿丰满人生中的唯一遗憾,但是谁又能说不是这个激发了她对事业的热情而成就了时尚帝国呢?

香奈儿刚强了一世,对朋友和老合作伙伴也是一样,但是否她的心中真的这么坚硬冰冷?影片中的表现是,当马克最后一次去跟可可申诉,要求她停止新一季的服装制作和秀时,可可说:“我的战友和伙伴最终依然背弃我而去”, 马克说:“是你一直把我当做敌人。我终其一生都在为你战斗。”可可还是坚硬并略带蔑视的回答:“啊,看来你是那个比我慷慨的人。但你从一开始就知道我是个性格很差的人,而且我早想到了,像你这样的人群正在逐渐远离我。”马克着实被气着了,脱下帽子沮丧失态地捋自己早已花白的头发。这时香奈儿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冷硬无情,停了下来,握住了马克的手腕,说:“来吧,让我告诉你小黑裙的故事。”之后她告诉了马克,因为鲍伊卡贝尔的死她创制了小黑裙,并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她说她会把这个她和鲍伊共同的事业继续下去,不论有没有马克的支持。最终,马克明白了她的心意,并立场坚定地支持了香奈儿成功地创制出经典的第二季时装。

再回到《香奈儿秘密情史》,我觉得这部剧是在正剧和戏说之间,展现了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创始人可可香奈儿接地气人性化的一面。影片开始在香奈儿观看斯特劳温斯基作曲的舞台剧时,那时的她已经颇有名气功成名就。她看重斯特劳温斯基的才华,在各方面帮助他,请他和他妻子一家人入住自己的豪宅并进行照顾,让音乐家可以专心作曲。在这时,她可能知道和斯特劳温斯基发生关系是不对的,或者她也并不认为不对。她认为追求自己心里想要的才是正确的,她这时的思想已经很前卫、很女性主义了,就是不会因为世俗要求去禁锢自己的渴望,懂得愉悦别人之前先愉悦自己。所以她在与音乐家的妻子儿女都在一个屋檐下的情况下,明目张胆地和音乐家“偷情”。就像音乐家的妻子卡特琳娜对香奈儿的评价:“您是一位成功的女人,但我却不能敬重你的为人。”香奈儿做小三都做的这么正大光明让正室无语。这段秘密情史以两人背景观念不合和音乐家选择了自己的家庭为结束,但是直到影片的末尾,老年的他们还在回忆着对方。

所以这部影片里刻画的可可香奈儿是个坏女人吗?我认为不是。她恰恰是女性自我成就自我满足的典型。那些接受不了的人莫非准备让正当年的Coco为鲍伊守寡吗?!影片的开始鲍伊还活着,他还帮可可解那种很复杂的束胸衣,解开后她长长舒了一口气。之后鲍伊过世,七年后当她再遇到音乐家,她发现自己无法抑制对音乐家的感情时,她回到自己屋里,看着挚爱的相框流泪。终于,她将相框“噹”地一声反扣在桌子上,下定决心一般,穿着睡衣去找正在弹钢琴的音乐家了。这段心理的描写其实是很符合情理的。面对过世的旧情人,身为一个女强人,她能够将自己放在工作里,但她不能永远将自己封锁起来(像另外两部电影就有意跳过了鲍伊去世后她的感情经历)。可可面对音乐家的真情流露,是人性,也是自我的和解。

我从香奈儿的三部传记中看出了女性和男性的和解。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借力于男性,所以香奈儿的经历很能让人理解。没有鲍森,香奈儿就没有机会进入上流社会;没有鲍伊,香奈儿就没办法自己开店展示才华;没有斯特劳温斯基,中年的香奈儿就没有办法滋润自己几近干涸的内心和情怀,他们也无法互相成就。香奈儿的这三个男人分别在她的人生中扮演了很重要角色,在不同时期支持了她,才使她一步一步走上了事业的巅峰。

时尚与女人是永恒的话题,奢侈品为什么为女人而做?女人又怎么支付得起昂贵的奢侈品?大多数奢侈品还是由女人的男人们来支付的,所以这个庞大的时尚商业帝国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运作的?一如几十年前可可香奈儿所问,如今女人打扮真的是在取悦自己吗?取悦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是获得更多男性的肯定和支持吗?想着这些问题我越来越没有答案。

电影香奈尔观后感(篇4)

看了不是完整版的《Coco Chanel》,很是喜欢这样的女性,独立自主强大。香奈儿的各种美我想我是无法体会了,但是妮可基德曼的广告我记得,在那裙角飞扬觥筹交错的极尽奢华的晚宴上,那女性特有的光环和美感,就像是传说中香奈儿五号的霸气味道一样弥散开来,搭配着得王子样的男人,真是尽显香奈儿的高贵典雅。Coco Chanel本人就像两个C背对交错的香奈儿logo一样,是个魅力十足的女性。

女人到底与男人之间是个怎样的关系与分工呢?Coco Chanel所在的时代,女人为男人近乎变态的审美观而穿那些繁琐的衣服,使劲紧缩出的纤腰,半裸的巨大的不协调的胸部,滑到脚踝的席地长裙,没有仆人的贵妇们是无法自己穿上那重重的铠甲一样的衣服。淑女们怕是不仅仅是要做到这些吧! 社会把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的一部分,女性因这附属的作用而存在,为了满足男人的需求而存在。所以Coco Chane会l对当时盛极一时的设计师说“设计的衣服并不是根据女人本身的需求设计的,而是根据你想让她们穿上什么而设计的” 。 当Coco Chanel近乎叛逆的穿着男式西装配着马靴,当Coco Chanel穿着牛仔和工装,当Coco Chanel骑着马奔驰在广阔的田野上,我深深相信这样的女性,勇敢而又自由的热爱着自我世界的那份充盈,她因满足自我而存在,不为一个男人而停留在狭隘的世界中。我深深相信这样的女性有个足够大的热情和精力来挑战这个男权的世界。

当然Coco Chanel作为一个女人,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对抗这个男权的世界,也曾深爱着某个男人。我始终认为她和艾提安的爱情,就像是青涩中的女孩满心欢喜的以为自己遇到一个贵族王子,一不小心沉沦爱恋中,有那么点迷失,有那么点欢喜,有那么点不知所措的天真,她天真的以为艾提安会娶她,却没想到艾提安的爱如此霸道有自私,只是想禁锢她的自由,却又不能给她婚姻,因为身份悬殊。Coco Chanel的愤怒来自于恋人的虚假,当然她也无法忍受别人说她不过是个富人的情妇来谋求生活,她的反抗让她搬出那座城堡。我始终相信最好的爱情模式,莫过于她和鲍伊的恋爱。彼此是单独的个体,保存彼此的生活方式互不浸染,但鲍伊给她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恋爱中情人的惊喜欢喜与幸福感,鲍伊像是一个朋友一样信任她,鲍伊像是一个合作伙伴一样给予她事业上的帮助,鲍伊像是一个父亲一样关怀她的生活起居。我想每一个女人会因为身边有这样一个扮演多重角色的男人而幸福,虽然这段恋爱也没有最终圆满结束。鲍伊的死,我情愿相信他是后悔了自己的决定,但我也了解这样优秀的男人也多少有懦弱的时候,出身也许也是他的一个考虑。

Coco Chanel说,她感谢艾提安让她开阔了眼界,感谢鲍伊让她真真切切爱了一回,无论怎样的开始和结束,毕竟我们曾一同走过那漫漫长路,所谓欢喜和忧愁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她不计较。但是我觉得这样不完整的爱恋,也给她深深的刻上了印象,这也是她后来未婚的原因。

既然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卑微,既然不能爱到永恒,她把她全部的热情和激情都投入到这工作中,把她的天分一一展露所以才有了现在的香奈儿。

而现在的中国,物质化,更多的女性投身到希望借以恋爱和婚姻来谋求自己的物质满足,恋爱可以当小三,婚姻可以委曲求全。买不起香奈儿,那么找一个买得起香奈儿的男人来生活吧,不管他已婚未婚,不管自己的内心是否爱他,只要可以让自己高贵典雅的生活。她们都遗忘了当时的香奈儿就是因为对这个社会的对抗才建立这样庞大的时尚体系,永恒不变的主打霸道炽烈而难以忘怀的女人味道。她们也遗忘了,当物质满足的时候,她们还会依然想要寻求精神满足,当精神满足的时候,怕又是要寻找能够刺激自己欲念的贪婪。一个人最大的满足莫过于自我的满足,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追寻自己内心最欢畅的欲望。

今天你为了想要的香奈儿而求全,明天你就要为这香奈儿付出代价。这世界从来都是等价交换。

身边有太多人她们不懂得这点,以为嫁一个人就可以衣食富足,却不知道女人倘若没有自己的事业和世界,很容易被男人放在角落,沦为洗衣做饭又受气的角色。每一次争吵也许你都没有站住脚的理由,又何苦放弃自己苦心经营的那点心思和工作,又何苦要挣扎于一个男人的背后呢?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追寻自己的梦想,谈一场轰轰烈烈却不迷失自己的恋爱,也许我们依然买不起Chanel,但我们可以做自己的Chanel,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为满足自己而存在,也许自我但是足够快乐。

电影香奈尔观后感(篇5)

选了部《香奈儿》,原本就准备看看帅哥美女cheer up下的,没想到最后硬是被伊整哭了。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根据传奇人物经历改编的电影,它能让人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触及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很少有女人能像香奈尔那样时刻都保持着清醒的自我的,这种自我本无所谓好坏,只是当这种自我彻底改变了人的一生时,它的意义就大不同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拥有传奇人生的,作为一个看客,我们也许会唏嘘,会感叹,但没过多久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但是主角来说为,整个传奇就是她真真实实的一生。我始终认为一个像可可香奈尔这样表面上星光熠熠的女人内心肯定是无比孤独冰冷的,在维护真正自我的过程中,她是个勇者,但不是个智者。

Today

因为对昨天电影里的那段三人探戈念念不忘,所以今天上忘搜了下。果然有N多的人有同感啊!

不过,很悲剧地发现了段对可可香奈尔生平介绍:

“加布里埃•香奈儿有一段很不愉快的童年。她的父亲是兜售杂货的小贩,母亲是个村妇。1883年夏奈尔出世时,父母尚未正式结婚,她对自己是个私生女这件事始终耿耿于怀。香奈儿12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抛下了他们五个兄弟姐妹,自此不知去向。这残酷的事实,使她在以后的日子里,总要极力的掩饰那段悲惨的童年生活。

之后她在修道院的收容所里,度过了暗淡的少女岁月。18岁离开修道院后,几经周折,她尝试过各种不同的工作,甚至有一小段歌唱生涯。据说这也是她的别名CoCo Chanel的由来。

25岁那年,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情人---巴桑,使她的命运有了转机。巴桑是一位贵族的后裔,他令芳华正茂的香奈儿倾倒,但碍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两人无法正式结合。然而香奈儿却凭此开始挤身上流社会。聪明的她很快就周旋于王孙贵族之间,稍后经过巴桑的介绍,香奈儿邂逅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Arthur Capel----她此生的至爱。

Capel出身卑微,为一情妇之子,虽凭借自己的奋斗,在商场上大展宏图,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上《凡尔塞条约》的政治秘书,成为一介名流,但却因自己的卑微身世而觉得非取个名门闺秀不可。他对香奈儿虽然一片真心,但最终还是舍弃了香奈儿,远赴英伦与一名爵士的千金成婚。此举伤透了香奈儿的心。为了补偿对香奈儿的歉疚,Capel出资让她在巴黎开了一间女帽店,这便是夏奈尔事业的起点。”

原来跟《她比烟花寂寞》一样,所有电影中感动的片段都是人造的,太无语了。爱传记电影是因其真实,这下好了,都不知应该相信什么了,有种失重的感觉。

1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