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走路上学》的演员们质朴而灵动的表演令影片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扮演姐弟的两个小演员丁嘉力和阿娜木龄,丁嘉力扮演弟弟瓦娃,阿娜木龄扮演姐姐娜香,片中姐弟俩真情流露的感人细节充斥在整部电影之中,温暖而隽永。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走路上学》电影中小学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走路上学》电影中小学观后感【篇1】
20__年12月18日,我们在音乐厅观看了《走路上学》。这部电影让许多人热泪盈眶,可感动人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溜索上学的感人故事。娜香和瓦娃住在云南省的怒江边,而学校在江对岸,没有桥,娜香每天只能冒着生命危险,溜索上学。从城里来的聂老师知道学生们生活艰苦,只能穿拖鞋,就给每个同学一双鞋,其中也给了瓦娃一双。
当时我真为他们高兴,他们也能穿着新的鞋子上学了。但正高兴时,悲剧发生了。娜香回家时,瓦娃的鞋从书包里掉出来一半,娜香立刻翻身去抓,可是绑她的绳子松了,娜香就掉入了波涛汹涌的江水里……我大吃一惊,心立刻沉了下去,娜香就这样的离开了。自从娜香去世以后,瓦娃就一声不响。六个月后,政府在怒江上修了一座桥,瓦娃终于可以上学了!
看着电影,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他们没有汽车,没有空调,甚至连路都没有,只靠一根绳索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上学。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还有这样艰苦的地方,还有用这种方式上学的伙伴。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每天都是爸爸、妈妈接送上学,而他们……哎——边远山区的伙伴们上学是多么艰难啊!
在城市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该为我们非常感到高兴。
《走路上学》电影中小学观后感【篇2】
这是一场关于梦想、关于未来、关于教育、关于友爱的电影。正如张老师说的:“这部影片你绝对看不到廉价的搞笑,也看不到眼花缭乱的武打,只有久违的感动!”没错,走出电影院,我才真正感受到这种感觉!
这部电影发生在怒江边,讲述的是一对姐弟俩的故事。弟弟叫瓦娃,姐姐叫娜香。瓦娃对姐姐每天能和小伙伴一起溜索过江去上学非常羡慕。每当跟妈妈提起时,妈妈总是担心瓦娃太年幼、溜索太危险,而坚持要等爸爸回来带着瓦娃才能溜索上学。可是,瓦娃知道:在城市打工的爸爸迟迟不回。终于,瓦娃抵挡不住对岸的“诱惑”,独自偷偷的溜索过江。
他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学校,心中欣喜万分。没想到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居然被家访的老师“戳破”了。最终,竟是老师送来的雨鞋把瓦娃留在家中。瓦娃答应: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还是把雨鞋还给了姐姐。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姐姐娜香特别爱弟弟:什么都让着弟弟;妈妈打弟弟也上前阻挡;就连自己的生命也是为弟弟而付出的……这点我觉得特别佩服娜香,想想自己又特别惭愧:平时我没有尽到一个做堂姐的责任就算了,居然还欺负堂弟。我觉得自己要认识错误,要像娜香学习。
同时,我也觉得弟弟瓦娃特别疼爱姐姐,也特别聪明:他没有上过学,却能帮助姐姐解决难题;还帮姐姐擦脚,穿鞋……我觉得姐姐真幸福!
看完这部电影,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山区孩子们的艰苦生活。他们渴望学习,渴望能够走路上学,这对一般人来说是很平常的,而他们却那么难于得到!我们天天坐车上学如果都还觉得不满足,那世界上还有谁比我们更幸福的呢?
所以,我提议: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节约每一角、每一分钱,一起来帮助更多像瓦娃和娜香一样的孩子实现走路上学的梦想!
《走路上学》电影中小学观后感【篇3】
我看《走路上学》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是发生在怒江边的故事,非常感人,故事的情节大体是这样的:在怒江边上,有一所希望小学,江对面住着一些人,在这一些人里,有一位小姑娘叫娜香,她有个弟弟叫瓦娃,她的父亲去城里打工了,奶奶又生病了,只有妈妈来照顾她们,每天,娜香和小伙伴们都是溜索过江去上学,但他妈妈却不让瓦娃去上学,因为他妈妈有一次差点掉进江里,只有父亲回来的时候才可以去上学,父亲能保证瓦娃的安全。
娜香的学校从城里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对学生很好,很关心学生。有一天,娜香去买盐,她看好了一双鞋,想买,但钱不够,被新来的老师看见了,老师掏钱买下了这双鞋,送给了娜香,娜香很感动的向老师鞠了一躬,走了。在溜索的时候,鞋掉了,就在娜香转身想捡的时候,绳子断了,娜香掉进了江里,被水冲走了,这一重大打击让娜香的妈妈不再让瓦娃溜索去上学了。六个月以后,桥修好了,瓦娃可以去上学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哭了,为娜香的悲惨命运而哭,为那些山区靠溜索艰难上学的孩子而哭,为母亲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而不让孩子去上学的无奈选择而哭。
通过这部电影告诉了我: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要有了私家车还不满足,而怒江边上的孩子上学还要溜索,因为他们懂得知识的重要性。我们穿着新衣服,还不爱惜,他们会为拥有一双新鞋而兴奋不已,甚至抱着睡觉。要懂得节约,不要那么浪费。我长大也要帮助山区上不起学的孩子,因为山区的孩子有新鞋都抱着睡觉,说明对于孩子来说,一双鞋就能当宝贝一样抱着。
《走路上学》电影中小学观后感【篇4】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 《 走路上学》,看完之后,感触良多。
电影发生在云南福贡县马吉乡,主角瓦娃是一个七岁的傈僳族的孩子,奶奶因病卧床不起,爸爸外出打工,妈妈独自一人要照顾一家老小,还要打理田里和家里的大小事情。他除了姐姐娜香之外,只有一条叫明明的狗陪着他玩。
瓦娃羡慕姐姐能够溜索过江去读书,但因妈妈一次不明原因而差点坠江,从此,便不让瓦娃溜索,妈妈要瓦娃等外出的爸爸回来后一起陪同瓦娃才能溜索,可瓦娃不听却悄悄地溜到了江对面,他来到学校多次偷看被聂老师发现,一次家访,妈妈得知后大发脾气,瓦娃答应妈妈,只要把姐姐得到的红雨鞋给他,他就不再溜索。第二天,懂事的瓦娃又把这双鞋给了姐姐。后来,娜香又得到了一双新鞋。急着给瓦娃送去,却一时失手而坠入江中,活生生给淹死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娃娃从此不再说话。
几个月后的一天里,一坐爱心桥建成了,瓦娃踏上了桥仿佛看见了他和姐姐,在初春里,两人一起走向那座通往希望的桥。
瓦娃七岁,一个多么美好的年龄,却被困在一寸之地,无法看到大千世界,他的姐姐娜香为了上学,每天都靠一根尼龙绳、一个自制的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滑过日夜奔腾的怒江,去对面的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生死一线,一个疏忽就能让她失去生命,她太喜欢读书了,但她离开了这个世界,娜香为了读书得到知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瓦娃是幸运的,因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伸出来一双双手,献出了他们的爱心,建起了一座桥,让那里的孩子终于能够走路上学了,也许一座桥对于别人来说仿佛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于那群渴望读书,渴望得到知识的滋润的孩子,却如大雪中的碳火,沙漠中的甘露。但愿能有更多这样的希望之桥,让那些人处在贫困边缘的孩子得到物质的满足,心灵的慰箱,让娜香的故事不再发生,让千千万万的瓦娃能无忧无虑地举着童年的红风车,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影片结束我哭了,为娜香悲惨的命运而哭,为生命的不公而哭,也为这个世界的大美和大爱而感动。但愿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摆脱这片苦海,站在这个世界,拥有属于他们的快乐。
《走路上学》电影中小学观后感【篇5】
看过《走路上学》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动,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触动着我的心灵。
《走路上学》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小姑娘娜香为了保护弟弟的新鞋,在翻身去抓鞋的时候,娜香被那来势凶猛的怒江给吞噬了。从此,离开了人世。
看到这里时我的心不禁颤了一下,泪水不断的涌出,是的,对于我们来讲一双鞋子并不稀奇,但对于山区的穷孩子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因为他们无论是春夏秋冬,脚上永远是那双破旧的凉鞋,当从深圳来支教的聂老师问校长:“孩子不冷吗”,校长回答说:“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当聂老师为孩子们募捐到新鞋的时候,孩子们如珍宝,娜香就是为了这双来之不易的新鞋而献出生命。
看到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我的内心被震撼着,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不愁吃、不愁穿。有时走一点路也不想,打车上学,甚至父母煮的饭菜、买的.衣服、鞋等不称心,还责问父母不会买东西,强烈要求在买,山区里的孩子们没天天不亮就走路上学,而且溜索很危险,常年是那两件洗的发白的衣服和四季不变的凉鞋,与他们相比之下,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但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吃要好的、要穿名牌、要喝饮料、住要高档,不比学习,而讲物质,不讲节约、而讲奢侈。
同学们,我们要学习山区里的孩子,要学习山区孩子们那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学习山区孩子那团结和睦的风格。
我们不但要向他们学习,更需要一颗温暖的爱心,去帮助他们,让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幸福快乐的成长。现在,我也呼吁大家伸出你们援助的手,去帮助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
不是有这样一句歌词:“只要大家都献出一点爱心,世界的明天会更美好。”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少买一件名牌衣服,少喝一瓶饮料,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