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大学生观后感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影片创意十足又饱含深情的剧本,再加上丹尼·博伊尔风格十足的影像(不得不说这电影像极了《猜火车》,包括那个掉粪坑的镜头,就像《猜火车》里钻马桶找毒品的翻版),创造出一种异乎寻常的节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大学生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大学生观后感(精选篇1)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是部很出名的片子,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可是我不明白有没有像我一样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所触动。
这个世界原先一个这样不被我们了解的角落,好在所以的文学作品在展示这些黑暗绝望的面面的时候都会艺术的融入些许暖色调,也许是母子之情,也许是男女之爱,也许是陌生人的恻隐之心。
在强烈的比较之下会让我们更珍惜那点滴人性的光辉。随着主持人的问题,杰玛的生活也慢慢展示在我们面前,他跳入粪坑从而获得偶像的签名;母亲在宗教冲突中丧生;被诱拐到黑孤儿院,差点被负责人弄瞎了眼睛;找回了儿时失散的伙伴却又被黑帮老大占有,同时哥哥舍里姆也沦为黑帮一员;参加电视节目却因为贫苦的出身被无端怀疑作弊而送进监狱……
有人说发展中的印度和发展中的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不敢相信,这不可能。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确实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我强烈推荐大家都去看一下。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大学生观后感(精选篇2)
今日趁着假期,午时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影片看完了,看完之后很受到冲击,所以写下一段观后感。
可能许多看完电影的人说,这是一部讲述贫民窟少年贾马尔感情的电影,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原因是,感情在这部电影里只是起到了两个作用,一个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结构线索,正是依靠贾马尔对拉提卡的相思之情来结构故事,才把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流水账似故事片段串成了一个艺术整体。感情更是主人公贾马尔永不放弃,最终选择参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目的动机,它把故事推向了前进。二是作为一个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甚至不认得几个字的贫穷青年,贾马尔对感情的执着,就代表着他对生命的执着,而感情,在那里是一切完美的代名词,是主人公对自我所有人生梦想的寄托。之所以这么说,并非臆想出的结果,我们能够反观整部电影的人物构成,我们能够说贾马尔是怎样怎样的性格,他哥哥萨利姆如何如何的人物,可研究到拉提卡时,我们却没有什么特定的印象,她的人物性格并不鲜明,只能模糊地说,她善良,美丽,深爱着贾马尔,其他的一切比较细微的异常之处,我们似乎并不能说出来。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编剧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就没有投入浓墨重彩,这就导致了拉提卡这个全片的女主人公虽然出场次数很多,可是并不是影片的重心所在,以至于她的形象比较单薄,只是个完美意象而已,不是十分立体的人物。
但说到贾马尔的哥哥萨利姆,他在整部影片中的出场虽然与拉提卡比起来并没有很大的优势,可他性格的鲜明性和在影片中起到的艺术作用远远超过了拉提卡,甚至他的圆形性格与影片中的一号主人公贾马尔的扁性性格相比也要有分量的多。所以我认为,这部影片的隐含的线索和中心,实际上是两个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亲兄弟,为了生存,有了不一样的人生选择,所以才导致了他们最终不一样的结局。
大哥萨利姆从小机灵聪敏,一心想出人头地,成为百万富翁,弟弟贾马尔心地善良,除了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其他一无所求,兄弟两人有着截然相反的追求,但却惊人地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不想成为百万富翁的弟弟最终经过机缘巧合成了真正的百万富翁,而哥哥却躺在金钱的泡沫里,永远闭上了眼睛。难怪导演在电影的一开头,就用哥哥在浴缸里撒钱这个应当发生在影片最终的镜头,刻意地放到了前面来表现哥哥的人生目标。纷纷扬扬的纸币是哥哥命运的绝好象征。
主人公贾马尔对完美事物的不懈追求被影片渲染得感人至深。他在任何情景下都从不放弃对心中圣洁化身的拉提卡的追求,无论是金钱的诱惑,还是生命受到威胁,都没有窒灭他的所求。在看到自我心爱的人被哥哥抛弃时,一向尊重哥哥的他怒不可遏。他参加百万富翁的节目,不是为了成为百万富翁,而是为了寻找拉提卡。他的性格是那样单纯,他的心灵是那样干净,这简直就是作者富有诗意的创造,寄托着作者对完美人性的无限渴望和对世俗对人性美的冲击的深深忧虑。银幕上这样一个简单、率直又可爱的个性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垂青”,他时常说的一句“It'sourdestiny.”(这是我们的命中注定),更引来了无数粉丝的尖叫。的确,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拥有这样完美心灵的人都是很值得我们尊敬的,但在他没有成功以前,这样的人很容易被人看作为是“一根筋”。
但相对于贾马尔一根筋式的执着,在电影里,我更喜欢萨利姆这个主角的安排,编剧在对这个人物的设计上必须下了不少功夫,因为他亦正亦邪的个性,因为他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说他正,是因为在贾马尔遇到危机时刻,他是拯救贾马尔的英雄;说他邪,是因为贾马尔与拉提卡一向未能如愿的感情,就是因为萨利姆直接或间接地关系造成的,是他在研究自我生存质量的时候,无情地把拉提卡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他是这个故事的始作俑者,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也是最终给这个故事画上一个句号的关键人物,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萨拉姆能够说是整个故事的发动机。
这部影片中,有关萨利姆最精彩的设计,就是他作为一个城市贫民“改变命运”的雄心壮志和这个雄心壮志注定无法实现的矛盾。首先,从萨利姆很小的时候就能够看出,这个孩子敢闯敢干,手腕有时候能够说是很绝,头脑机敏,行动灵活,绝对是一块能够成就大事的好料子。但他在想要获得利益向上爬的同时,却常常与自我弟弟的利益相矛盾,在这种矛盾中,他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大多数选择都是有利于自我,而背叛了弟弟的,但每每在关键时刻,他都成了贾马尔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贵人。
第一次矛盾,贾马尔不惜跳入屎坑赢得了明星珍贵的签名照片,为了挫挫弟弟的锐气,也为了挣点私房钱,甚至还有一点孩子内心深处攀比和恶作剧的心理,他偷偷卖了弟弟的照片,这一次冲突,贾马尔的损失不大,但只是从这一点小事中,就为以后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矛盾,当萨利姆和贾马尔被诱拐到了马曼所开的“孤儿院”时,萨利姆凭借自我的勇敢和聪慧,成为了孩子王,也同时被马曼看上,选择为他自我的爪牙。在萨利姆把一群流浪儿管理得服服帖帖的时候,他与广大的孤儿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而与贾马尔的矛盾也是必然的。编剧在设计他们之间的矛盾时,使用了拉提卡,把她放到了矛盾的冲突点和制高点上,使拉提卡再一次成为贯穿主线的人物。萨利姆想要把婴儿交给拉提卡带,说:“拉提卡,今日你负责带他”,拉提卡说:“我不带”,这时候,萨利姆的权威受到了质疑,作为一个小头头,他必须要让拉提卡服从,于是他说:“抱着吧,这是为你好,有小孩能够要双份。”冲突产生了,萨利姆的命令和拉提卡的意愿产生了矛盾,这时出面的,就是既喜欢拉提卡,又是萨利姆弟弟的贾马尔,他在这两人中,始终坚持着微妙的关系。贾马尔说:“她说了不想带。”当时的贾马尔,决对不是萨利姆的对手,并且萨利姆也必须以牺牲弟弟的利益,才能在孩子中树威,所以,他斩钉截铁地说:“你少说话,贾马尔,之后,不然我把他扔了。”这样,迫使拉提卡理解了萨利姆的提议,再一次的争锋中,萨利姆的名利观战胜了兄弟情。
第三回合,在马曼想弄瞎贾马尔的眼睛的时候,萨利姆有两个选择,是继续留下来充当马曼的走狗,还是帮忙弟弟脱险。第一种选择,他能够完全取得马曼的信任,因为他是以自我弟弟一辈子的幸福为赌注的,第二种选择,他会失去此刻争取到的一切,但能够拯救弟弟于水火,小小年纪的萨利姆没有犹豫,他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拯救。这一次,人性的温暖和血亲至爱不可分割的联系,把萨利姆一向出人头地的信仰成功推向了深渊。在这个细节当中,导演充分展示了哥哥性格的复杂性,把一个向上爬又没有泯灭人性的艺术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
第四回合,哥哥哥弟弟在逃上火车后,萨利姆本来能够拉住拉提卡的手,把她救上来,可是他没有,理由仅有一个:在萨利姆眼中,没有什么能够比生存更重要,当时他和贾马尔吃饭还是问题,再带上一个小姑娘,实在是个累赘,于是,再次的松手后,他再次选择了生存这个第一要务。在这个细节中,萨利姆人性中利己的东西表露无遗。他要摆脱自我的穷人身份过上富人的生活,没有什么能阻挡他这一人生目标,拉提卡当然更不可能。
第五次矛盾,在救出了拉提卡后,他们三人去酒店大吃大喝了一场戏,萨利姆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他想到了弟弟的“恋人”,于是,他用枪指着贾马尔,逼他就范。这是全剧悲伤的起点,世间最痛苦的不是被敌人残害,而是被最信任的人背叛,在欲望与亲情中,年轻的萨利姆做出了一个也许令他后悔一辈子的决定。
第六次矛盾,是比较隐含的一次矛盾,在多年以后的重聚下,贾马尔找到了哥哥萨利姆,萨利姆让弟弟回自我的寓所,但他选择了向弟弟隐瞒拉提卡的所在,因为那时候,拉提卡已经成为黑手党老大贾维德的情妇。这一次决定,萨利姆是为了贾马尔好,是出于对弟弟的爱,他不期望他平静的生活再受到任何干扰,因为区区一个女人,远比不上他对贾马尔亲情。此刻的萨利姆,是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最帅气的时刻。
第七次矛盾,贾马尔想带着拉提卡远走高飞,被萨利姆和贾维德的爪牙抓了回去,我们能够设想,当时并不是萨利姆情愿的,也许不是他主动要带头的,但大势所趋,他必须这样做,于是,他的选择,我们能够从上头第六条矛盾中同理得到,这并不是萨利姆故意造成的,并且,即使他们逃跑,能逃过贾维德的手掌心么?如果那时再被抓回去,贾马尔还有活命么?此刻,至少是萨利姆带人去追他们,他能够控制局面,至少使贾马尔不至于被连累,随着年龄的增长,萨利姆其实越来越在乎这个弟弟了。
第八次矛盾,也是全剧的高潮,应对着一个为了拉提卡,用尽一切方法都想要找回她的亲弟弟,他要怎样做?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落寞的萨利姆形象,从前的他,都是意气风发地去干自我想要干的事,但当看到弟弟出此刻了电视上,他开始怀疑了,自我所有的人生信仰瞬间崩塌。他想要出人头地,他想要挣钱,他想要当百万富翁,同时,如果没有拉提卡的介入,这对兄弟原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拍档,他们一齐逃跑,一齐在火车上偷东西,做小生意,为了生存,一齐在泰姬陵当导演,偷人家的鞋子。我不相信萨拉姆不记得这一切,在他眼中,这个弟弟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他虽然时常欺负他,做一些小恶作剧,但他深爱着唯一的弟弟,他想让他欢乐,让他不要与黑手党扯上关系,于是,他一次又一次选择了放开贾马尔的手,实际上是在给他生的机会,欢乐的机会,但直到那一刻,萨利姆突然明白,原先,对于贾马尔而言,所有的人生追求并不是过上富足的生活,并不是有一个百万富翁的哥哥,而是拉提卡。那一刻,萨利姆必须在内心嘲笑自我,怎样一向都不了解弟弟的需求,原先自我做的一切都是错的。于是,他安静地说了下头这段话:
萨利姆:那个家伙,他从来都不放弃。从不会。真是个疯子。(给拉提卡车钥匙)走吧。
拉提卡:可是……
萨利姆:只管走,机不可失。
拉提卡:他会杀了你的。
萨利姆:他那儿我来摆平。(开门)
拉提卡:萨利姆。我不能……
萨利姆:你别无选择。(交给拉提卡手机)这个你拿着。原谅我所做的一切。(望着远去的拉提卡)好好活着。
在这一段中,萨利姆成为了真正的萨利姆。看着电视里的贾马尔,萨利姆心中是感动,是懊悔,是骄傲,他虽然嘴上说“他是个疯子”,但实际上对能有这样一个灵魂圣洁的弟弟,他发自内心的骄傲。他让拉提卡走,他明白那意味着什么,导演特意给了打电话的贾维德一个特写,证明了萨拉姆内心的挣扎和害怕,他明白那意味着死亡。但作为一个男子汉,他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他说“他那儿我来摆平”,同样是气势如虹,萨拉姆做事从不需要解释,他不期望弟弟担心,于是,他说:“你别无选择”,的确,拉提卡的每一次选择实际上都是萨拉姆替她做的,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他这句话的潜台词,分明是在托付拉提卡,好好照顾贾马尔,他是我唯一的弟弟。
“原谅我所做的一切”,既是对拉提卡说,也是对远处的弟弟贾马尔说的,那一句话里,包含的是兄长对弟弟的爱,是父亲对儿子的爱,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是对自我血脉另一部分的爱,他让拉提卡好好活着,也正是让贾马尔好好活着。当他躺在装满钞票的浴缸里时,他生平的两个愿望都得到了实现:第一,他想成为百万富翁,他此刻拥有了钞票,他温柔地触摸着它们;第二,他想要成为弟弟的保护神,他要弟弟过的好,看到他和拉提卡能够团聚,这个愿望也实现了,他的人生得到了升华,他的完美旅程结束了。
萨拉姆是影片中塑造的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他对亲情的挚爱,是对完美人性的呵护,他对富翁的追索和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是他人性的裂变,是人性恶战胜了人性善,他用自我的生命人弟弟与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他人性的回归,是人性善战胜了人性恶。作者经过塑造这个形象,是对穷人尊严的呼唤,更是对人性力量的渴求。
回想起电影一开始,两人在贫民区里奔跑着的情形,那时,他们很穷,但他们有妈妈,有家,有地方能够上学,有朋友能够玩耍,那应当是电影的起点,也是电影的重点,活着,有所追求,那是最幸福的。而这两兄弟的百万富翁梦想,也在他们惺惺相惜和互相伤害的过程中,渐渐变成了记忆总最美丽的珍珠,留给观众们最美的享受。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大学生观后感(精选篇3)
前前后后把《贫民富翁》看了4遍,得出的结论是,它在奥斯卡的获奖,就跟影片的主题一样,是“命中注定”。今年的奥斯卡争夺上,可谓群雄并起,《贫民富翁》作为一部小成本独立电影能够脱颖而出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又一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生活在危机四伏中的你走进影院更想看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提名最佳影片的五部片里,不管是《返老还童》、《米尔克》、《朗读者》还是呼声很高的《对话尼克松》,影片的内容都多少有些单一,《朗读者》甚至还略显沉闷,唯有《贫民富翁》集多元化于一身,我们在影片中既能看到《上帝之城》里那样的对落后、野蛮无情的批判,还能看到导演在《猜火车》里对人物刻画的经典手法,又穿插了娱乐性很强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冠冕堂皇与残酷现实的不断交替使观众的神经在浮浮沉沉中得到了充分的快感——这就是娱乐。
当然,我们不能肤浅的把《贫民富翁》简单定义为一部充满娱乐精神的商业片,尽管它的剧本被批老套,尽管结尾是那么迎合观众,尽管我们再也找不到《猜火车》那种味道,但是我们在影片里可以看到导演丹尼保尔的善良和坚持,这足以说明他并没有向好莱坞谄媚,也没有妥协。
同样,我们也不能把它简单的定义为一部爱情片,童年时奔放,成年后内敛,关乎爱情的戏码不多,海誓山盟更少,爱情片不是这么玩的。导演不过是打着爱情的名义来表达三个主人公成长的历程,还有自己对于命运的隐喻和喟叹。电影和写作一样,不用心就没有好作品,在摄影上,除了赏心悦目的美感,还有摄制组操控有度的严谨,这体现在若干个细枝末节上,贫民窟的大全景、小孩儿戏弄保安在房顶让人心酸的“跑酷”、贾马尔带着胜利的光芒高高举起签名照片(好像大卫)、影片结尾的唯美一吻,这些都成了我记忆中隽永的画面。摄影的无可挑剔为影片铺平了通往成功的大道。
尽管哥哥萨利姆不只一次的说“我是老大!”,影片在角色分配上的老大却是贾马尔,其他角色为贾马尔服务,贾马尔为“命中注定”的主题服务。一个明确的主人公和一个鲜明的主题更容易让观众入戏,陪着命运多舛的贾马尔玩“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桥段巧妙的设置让八个答案都变成“注定”,这样还不够,还得搭上一个倒霉的哥哥。萨利姆两次救了贾马尔,第二次他手上握着左轮手枪,枪声响起,他救了弟弟,自己却走上了不归路。木讷的弟弟财色兼收,精干的哥哥被乱枪射死在浴缸里,兄弟俩结局的强烈反差在镜头的快速切换中圆满的完成了对“命中注定”主题的服务。对于萨利姆的死,不能说是悔改,因为他似乎没错过,他的死,是因为他比弟弟多了点权欲,多了点拜金,扪心自问,这两样谁没有呢?不知道观众在对贾马尔抱得美人归欣喜之余是否会给萨利姆的死去留下一声叹息。
电影还未上映,原声碟就早早推出了,充满印度风情的歌曲和配乐会让人很容易就迷上,更让我欣喜的是,音乐在影片中完全不是以“背景”方式出现的,而是和画面糅合在一块,兄弟二人在人生路上每迈出一步,都会有恰当又悦耳的音乐响起。影片伊始的“o_saya”,二人在火车上讨生活那段的“paper palanes”,两个人重逢时的“latikas theme”,完全代替了对白。最佳配音的小金人今年的含金量最高了。
《贫民富翁》在百老汇的首映场上座率惨淡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知是八座闪闪发光的小金人没有吸引力还是影迷们都下载看过了,我想说的是,即便你已经在电脑上看过了(甚至像我这种看了两遍的),也还是值得至少在影院看上一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大学生观后感(精选篇4)
影片的一开始是一群贫民窟孩子在所谓的“私人领地”里玩棒球却遭警卫(钱权的爪牙?)驱逐的一幕。即使是贫民窟,周遭也是被钱权分瓜的土地。当孩子们在贫民窟土黄色泥屋间,破落的扃巷中奔跑逃避警卫的那时,我想起了前不久才看过的《Cidade de Deus》(无主之城),一样的土泥房,一样的土泥巷,一样奔跑的贫民窟的孩子,尽管逃避的缘由有所不同,但那最原初的根由又怎能不发人深省。贫富差距所孳生的罪恶,贫富差距所孳生的不公,世界罪恶之源,钱权的追逐和交易,宗教冲突,带来多少的血泪,不公,善与美的堕落!
一个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十八岁青年,打破了百万富翁节目的历史最高记录,他是幸运的,但他说这是命运,而我却只能说,这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关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体知,也即是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阶级里构建的不同的“常识”体系。梁文道在他的第一本大陆出版时评集《常识》中自序里写到:“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确实,这是一个常识缺稀的时代,事实上,常识往往是因人而异。所谓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也即是这个道理,常识也是阶级的产物,所以它必定也有它自有的信徒。两个不同阶级的人,他们各自归属于不同的常识体系,但往往,一个人的阅历和经历,常常打破这其间的界限。这种界限是微妙的,因此,当百万富翁主持人提出那些对一个贫民窟的底层人民来说可谓是天问的问题时,杰玛的正确答案让他惊诧了,这种界限的突破让他感觉到了某种威胁,或者说,赤裸裸镜头下千万人面前一记耳光的侮辱。正如上层人士的舞会中,一个穷小子带走了场上最美丽的备受尊崇的淑女那样,让在场的上层男士们觉得难堪。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是一个常识缺稀的时代。
绕开常识,节目的一问与一答之间,俨然是一个贫民少年不寻常但却又是底层人民屡见不鲜的经历,或悲惨的遭遇。这部电影以有限的画面揭开了印度甚至是大多数国家的历史和现状,贫富的两极分化,钱权的交易,宗教的冲突,国家机器的残暴和黑暗。
写至这里,先前的激动情绪已渐渐平稳,对于影片的思考也逐渐冷静下来,但故事还没结束。不公的控诉,悲痛的哀悼却在无限的延伸之中。此时,影片巧妙切入故事的另一面。关于金钱的罪恶与爱情的美好。
失去亲人的杰玛和哥哥舍利姆,中途加入他们的第三个火枪手拉提卡,被利用儿童乞讨敛财的犯罪集团首领普努斯及其犯罪团伙用一瓶汽水轻易诱拐,一瓶汽水带他们进入了残酷的生活。孩子们衣着褴褛破旧,像一群纯真的小鸟涌入人潮之中,摊开他们的小手,以各种方式向路人乞讨。最后,为了更好地博取路人的同情和施舍,普努斯以选拔歌唱优秀者的骗局,将被选中的儿童以极其残忍的方式用药水弄瞎眼睛。性情凶暴残忍的舍利姆亲眼目睹了这触目惊心的一幕,他无法控制内心的激荡呕吐了。正当普努斯要以同样的方式诱骗残害杰玛的关键时刻,舍利姆将药水泼向其中一个恶人,带着杰玛逃跑,而在一边偷看这场新秀选拔的拉提卡见机也跟着逃跑了。兄弟二人跳上奔驰而过的火车,拉提卡追奔而至,舍利姆却最终松开了搭救拉提卡的手。拉提卡在夜幕的微光中孤独的影,成为杰玛永远的痛和遗憾,同时拯救拉提卡也成为他一生的坚持和沉默的信诺。
关于金钱。有没有不要钱的?没有。但在爱情之前,杰玛却选择了爱情,因此他始终没有接受那五百万元的奖金,继续进入问答节目一千万的挑战。在这里,节目主持人提了一个杰玛不了解的问题,但他却在洗手间给了他一个“B”的错误答案。但从小在残酷的真相中长大的杰玛,早已看见了太多关于印度“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他怎会相信“代表性”制度下一个
陌生人的答案,所以他通过排除法选定了“D”答案,最终获得了一千万奖金并选择进入下一个问答环节。他不要钱么?不,他要的,他要很多很多的钱,带着拉提卡离开这个城市,离开这个充满太多“代表性”制度的国家。但在金钱与爱情之间,他深沉地选择了爱情,因为他知道拉提卡和他的哥哥会在电视机前看见他,那是他最后的一线希望。
无欲则刚。节目的最后一个问题,“三个火枪手”第三个火枪手叫什么名字,他不知道答案,但他却有唯一一次机会——他与拉提卡最后的命运的悬线,致电给他的哥哥。当电话接通时,杰玛终于听到了被良心发现的舍利姆放出囚牢的拉提卡的声音,他的第一句话并非问那个询问那个答案,而是“真的是你吗?”多么美好。十五秒,答案未得,他却是一声“你在哪里?”拉提卡嘴角一抹幸福的微笑,即使此时他们身遭不幸,他们也已然完成了此生的爱情之祭。拉提卡从来也不知道这个答案,但杰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问题的答案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没有欲念的果实,他的果实,在节目之外,等待他去摘取。然而杰玛早已成为幸运之神的眷顾之子,在鼓声阵阵之中,影片逐渐抵达高潮。欢呼声跃起,他最终把答案蒙对了——两千万。而此时,舍利姆也在枪声之中倒于扑满钞票的浴缸中。兄弟二人的命运,早已注定。
影片的最后,火车站站台,依旧执着地等待,女声柔美的轻哼再次流泻而出,杰玛走向拉提卡,他们此前的生命时光飞快地纷飞成无数的画面,那么漫长,却又那么仓促,滑过去了……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结束前的那段长达三分钟的印度歌舞,美得让人炫目,不禁让人怀念起西班牙导演卡洛斯.绍拉的音乐与舞蹈,那么漂亮,让人心醉神驰,心生美好。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大学生观后感(精选篇5)
今日去看一部有着深刻意义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我便在网上找到了这部曾获得众多奖项的影片,认真仔细地看完了这部令人回味无穷的电影。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影片利用插叙和倒叙的拍摄手法,描绘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讲述了贾马尔·马里克——一个来自孟买的街头青年,他在一个游戏电视节目中答对了十个问题获得了两千万卢比的故事。但他在回答最终一个问题前被人揭发作弊,被警察抓走。在给警察解释时,他告诉警察:他从小就和哥哥和一个小女孩在一齐生活。
过了很多年那个女孩被黑社会老大抓走,而哥哥也成了黑社会的一员。他为了找到那个女孩,便来参加这个电视节目,好让女孩找到他。至于他答对了那些问题,是因为那些题有很多他都亲身经历过。警方相信了贾马尔·马里克,并把他送回去,让他继续参加节目。他成功地答对最终一个问题,赢得了两千万卢比。而他哥哥为了救女孩和黑社会老大同归于尽了。最终贾马尔·马里克和女孩在火车站相遇……
看完这部影片,让我感慨良多,闭眼回想,脑海里又出现了电影里的画面。在这部影片中贾马尔·马里克最让我感动。他以执着的精神找到了和他阔别多日的女孩。从中让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有一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心,做事要善始善终、坚持到底。当然贾马尔·马里克还有一个精神品质就是他奋发于逆境之中。
他虽然和大多数人一样生活在印度十分贫穷的贫民窟里,但他靠自我的坚定的信念去生存,不加入黑社会。还靠自我的生活经验在游戏节目中成为百万富翁,走出了贫民窟。这让我明白了我们不要在乎自我的生活环境,只要我们制定好目标,努力奋斗、拼搏,就必须会成功的。
看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影片让我获益匪浅,让我明白了处人做事许多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