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蓝桥观后感影评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芭蕾舞演员玛拉和军官罗伊在滑铁路桥上邂逅倾心,由于战争,在两人决定结婚之时,罗伊应招回部队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魂断蓝桥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魂断蓝桥观后感影评(篇1)
一场战场使两个人走到了一齐,一个象牙吉祥符把两个人的心连在了一齐,但是又是因为这场战争使得两个人分开。在waterloobridge上,一个去了天堂,一个仍然在人间。马拉和罗伊的感情故事使人荡气回肠,使人黯然神伤,使人泪流满面,这段凄美的感情故事注定将会成为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神话,这段神话的名字就叫做《魂断蓝桥》。
华丽的文字也无法描述那段荡气回肠的爱。简单的写一些吧。
女主角玛拉由费雯.丽出演,男主角罗伊由罗伯特.泰勒出演。玛拉是一家剧院的芭蕾舞演员,在当时芭蕾舞演员是被人瞧不起的职业。乱世之中玛拉和罗伊相遇,在酒店里一曲《友谊地久天长》是两人相爱,那时所有的忧伤,哀愁都在《友谊地久天长》里烟消云散,那是全世界只有两个人罗伊和玛拉。玛拉因为和罗伊聚会被老板斥责,老板在我看来是十分可恶的,她把女孩们当做自己的赚钱工具,利用权势压制着芭蕾舞演员,包括玛拉,她干涉演员们的私生活,不给她们自由。老板就是一股自私的势力,只为自己着想,从来不思考别人的处境,这种势力在这天也依旧存在,以后也会。
雨中的等待预示着人们的一种心理是一种焦虑感,和恐慌感。雨中的罗伊上尉等待着玛拉,他此时不只只是等待玛拉出来那么简单,他等待的是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和玛拉携手一生,漂泊的雨更增加了罗伊内心的躁动与不安。当玛拉看见罗伊上尉时的欣喜若狂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理解那份感情,她匆忙的换衣服,打扮。她快速的走向楼梯,楼梯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玛拉在屋里的沉闷和孤独,飞速的下楼梯意味着心里空虚的释放。雨中两人的相聚增加了浪漫的气氛。罗伊提出结婚也得到了叔叔的同意,他们来教堂,但是教堂的婚礼要在明天举行,他们不得不明天再来,这个片段或许为他们今后的感情之路住上了悲情的色彩。
两个人在这天结婚,但是明天男人要上战场,这是多么疯狂的事情啊,因为不知哪一秒就会有人离去,战争太可怕了。但是悲情的色彩又来了,罗伊的军队要提前出发,当玛拉赶来时火车出发了,望着驶去的火车,他们只能相望,离别,无能为力,期盼的只能是早日重逢。这次离别让玛拉和她的朋友失去了工作。
玛拉在饭店里等候罗伊的妈妈,无意间看见了阵亡的消息,不幸的是罗伊在名单之中,这种打击不亚于世界爆炸,这对绝望的玛拉来说是雪上加霜,孤寂,绝望由然而生。和蔼的罗伊太太不明白详情,在绝望的玛拉面前她不能得到任何答案,于是离去,玛拉昏倒在地。的确,当一个爱的人离开人世,那对玛拉来说还有什么好处呢。
记得很深的一句话是玛拉的朋友凯迪说的:“我饿了,我们没有钱,无法生活,我害怕”。这句话的印象太深了,一个人没有了收入的来源,没有事情可做,寂寞,空虚也就来了,再加上战争的阴影,生命受到威胁,这对一个人能够说是最大的打击了,必定可怕。生活得落魄使得她们不得不去外谋生,于是她们当了应召女郎,我们能够理解她们,我们也务必理解她们,因为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生存压力所使。
在匆忙的火车站玛拉看见了罗伊,罗伊也看见了玛拉,两人的凝视充满了惊讶,而玛拉多了一丝绝望,绝望的是她该如何应对罗伊。在饭店里,罗伊问玛拉的生活状况时,玛拉重复的说着:“我要明白你还活着就好了。”是啊,要是明白就不会走这条路了,当罗伊要带玛拉回家结婚时,玛拉痛苦的回绝了罗伊,但是经历过战争的罗伊对这次重逢格外珍惜,不容分说,罗伊带着玛拉回家结婚。
在去乡村的路上,庄园的风光无限完美,微风和煦吹拂着两人愉悦的脸庞,罗伊对玛拉的信任唤起了玛拉对今后生活的些许期望。
在晚宴上,罗伊和玛拉又一次翩翩起舞,这次多了很多上流社会的人物,当他们得知玛拉是一位演员的时候,人们都流露出猜疑,蔑视的目光,毕竟玛拉不属于上流社会。罗伊的叔叔邀请玛拉跳舞,并告诉了玛拉那里重视阶级观念,玛拉对自己身世和以前的不幸陷入到痛苦之中。
夜深人静玛拉陷入到了沉思,她觉得对不起罗伊,重视阶级的理念也无法使她理解,只有离开或许才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就不会伤害到罗伊。她把真相告诉了罗伊的妈妈,她的妈妈愿意替她保守秘密。出门后,罗伊看见玛拉,但是丝毫没有察觉到玛拉焦虑的心理,罗伊只是将象牙吉祥符交给玛拉保管。
玛拉找到了朋友凯蒂,向她说明了一切。罗伊看到了信件,找到了凯蒂,他们一齐去找玛拉。罗伊悲痛的说:“我要永远找到她”。他们找了很多地方,最后他们来到了感情开始的地方waterloobridge.
玛拉离开了凯蒂,自己一个人走向了waterloobridge,晃动的镜头照亮着玛拉绝望的面庞,一辆军用卡车驶过,玛拉倒在了地上,还有吉祥符。对于玛拉来说,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她离开尘世走向天堂。
若干年后,罗伊站在waterloobridge回想起那段爱……
玛拉本能够隐瞒事实,能够和罗伊完美的生活在一齐,但是她没有这么做。因为她是真心的爱着罗伊,她不忍心欺骗她,天性善良绝不会驱使玛拉这么做。重阶级的观念也压制着玛拉的心,所以尽管她离去了,但是并没有带走她对罗伊的爱。这深层次的体现了门当户对的落后观念,弱势群体悲情的命运。
玛拉说:“我爱过你,就再也没有爱过别人。我永远也不,那是千真万确的,罗伊,我永远也不会爱其他人。这段感情宣言是多么的动人,任何事态的发展都不会减少她的真爱。
战争的阴云笼罩所有的人,给每一个人带来的创伤和恐惧是无法想象的。在waterloobridge开始,又在waterloobride结束,这是宿命,也是解脱。
我们忘记了战争,但是绝不会忘记那荡气回肠的感情故事,战争永远不会战胜真爱。爱才会永恒。
爱玛拉,爱Vivien。
魂断蓝桥观后感影评(篇2)
为什么说《魂断蓝桥》是一部值得看的经典电影?
你看懂了《魂断蓝桥》这部电影吗?
电影《魂断蓝桥》是一部关于军人与舞蹈演员的爱情故事片。
首先要提的这部电影的插曲是很多人熟知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但是个人觉得中文翻译可能和原歌词想要表达的内容不太一致。原歌名叫Auld Lang Syne,其歌词大意是象征在告别或聚会就要结束时的悲伤无奈之情。
从歌词的原意来看,可以说,它和《魂断蓝桥》这部电影要烘托的情境是相一致的。
电影的中文译名为《魂断蓝桥》,我个人认为这个翻译不是很好,没能反映真实的电影情节。电影的英文名叫Waterloo Bridge,Waterloo就是滑铁卢,所以电影名直译的话,应该是《滑铁卢桥》。
《魂断蓝桥》电影名中有魂断二字,可能是因为有人去世。与电影《魂断蓝桥》类似,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中也有去世的人,他是主角之一天保。
个人以为直译的话更好。如果说把《边城》改名为《魂断边城》,就显得俗气化了。《魂断蓝桥》这个翻译名也是同样的道理。
故事的主要发生时间,可能是在1910年以后,电影中没有具体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但是可以根据女主Myra(中文翻译的全名为玛拉·莱斯特,以下简称玛拉)的生日推断出来。
电影的主要故事线是朗特谢步兵团上尉罗伊(英文名为Roy Corneal)和芭蕾舞蹈队的舞蹈队员玛拉·莱斯特(英文名Myra Lester)的爱情故事。
罗伊想要娶玛拉而未得,玛拉则是对爱情的感觉由憧憬、痛苦、堕落、悲喜交加到愧疚,最后绝望的过程。
可以说,玛拉对爱情的转变,应该是大多数女人对经典式悲剧爱情的态度。这和经典爱情故事《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的爱情的变化是大体一致的。
经典的爱情故事片有相似之处,《魂断蓝桥》就是将这种经典的悲剧式爱情演绎到了极致。
如果一部电影只是演绎女人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那么这部电影还只能算优秀,够不到经典的高度。《魂断蓝桥》的高明之处在于,男主罗伊对爱情的态度也是深情而专一的。
这虽然是一部悲剧的爱情电影,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并没有对爱情失去信心,反而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到罗伊的黑胡子变成了白胡子,这是让我掉眼泪的地方。玛拉并没有爱错人,她最终的选择也说明了,玛拉是一个值得爱的女人,罗伊对爱的坚持,对玛拉的怀念,也是值得的。
真正阻碍爱情的是战争。如果没有战争的话,我们可以想象得出,罗伊和玛拉是平凡而幸福的一对爱侣。
虽然猜到了结局,但是当看到结局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动情处并不是电影最后那几分钟的场景,而是女人对爱情坚贞的用心良苦以及男人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抛开爱情与婚姻的视角,《魂断蓝桥》也包含美国电影一直以来的特点。
比如,电影中的配角对规则的遵守并严格执行。这种对规则的高度信仰,是让这部电影得以经典的原因。
这些规则的高度执行表现在舞蹈队的夫人(舞蹈队的管理人)对舞蹈演员的表演的严格要求,也就是说对工作的兢兢业业、毫不含糊,夫人说了非要如此的原因:“他们(观众)有权力看真正的演出。”
对定下的规则的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这也是为什么夫人会开除玛拉的原因。
第二个例子是罗伊想要娶玛拉时,跟上校申请,上校说要征得名誉团长的同意。军婚是一个流程,罗伊必须严格走完所有的流程。
第三个例子是,罗伊想要牧师举行婚礼时,牧师没有同意,没有同意的原因是法律规定不能在超过下午三点的时间段里举行婚礼。罗伊想要牧师通融,牧师说这是法律。很简单,法律就是一个社会的最基本规则,任何人不得违反,任何人在法律面前没有“通融”一说。
如果没有这些严格执行规则的配角们,《魂断蓝桥》这部电影的主角故事恐怕无法讲述下去。
经典电影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这也说明了在现实的西方世界里,人们对规则的遵守是非常认同并且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是严格要求别人的。
既然是经典电影,那么为什么后来的优秀电影人没能拍出一部超越它的爱情电影呢?
个人以为《魂断蓝桥》里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导演梅尔文·勒罗伊巧妙了利用了时间的落差或者说信息传递的落差。
对于信息传递的落差这个要素,发生在1910年以后的战乱时期可以理解和解释,但是如果说要发生在现代社会,逻辑上肯定是经不住推敲的。
《魂断蓝桥》里的信息传递的落差主要表现在对于罗伊负伤,玛拉和克劳宁夫人不在同一时间得知。罗伊到前线打仗和打了胜仗回来的时间的不确定。罗伊的人身安全的消息并不是同时传递给玛拉和克劳宁夫人的。罗伊和克劳宁夫人对玛拉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同时得知的。
最后,在滑铁卢上守候着玛拉的那个军人,是怎样的一种悲伤而经典的场景,既是电影,也是现实。
是的,在爱情里,等待和守望是我们最熟悉的情景。很多人会一直等下去,当然包括这个胡子都已经等白了的罗伊·克劳宁……但那个要等的人,再也回不来,回不来也要等下去,怎能叫心中有爱的人不伤心呢?
魂断蓝桥观后感影评(篇3)
大凡于解放前引进我国的西方电影都会被我们冠以一个具有东方神韵的译名,而《魂断蓝桥》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据说当年这个名字是来自一位女士的建议,既富美感又易上口,且颇合严复所倡“信、达、雅”之精神,比英文直译的“滑铁卢桥”不知强出多少倍。
事实上,之所以有“蓝桥”一词,乃出自于《庄子·盗跖》中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周时有一叫做“尾生”的鲁国书生,在赴秦国投考为官时认识了一个姑娘,两人相约在蓝桥下幽会。姑娘有事未来赴约,适逢天降豪雨,河水暴涨,而尾生却不愿离去,死死抱住桥下石柱直至被河水淹没。之后姑娘赶来,悲恸欲绝,遂抱着尾生的尸体投河自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殉情故事,亦留下了“蓝桥”这个著名的爱情符码。
除了片名之外,在《魂断蓝桥》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许多其他蕴含着东方韵味的地方。在我国古代经典爱情故事中,往往存在着这么一些关键词: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殉情而亡等等,而这些词语恰恰能与《魂断蓝桥》的故事一一对应。
陆军上尉罗伊英挺俊朗、前途无量,芭蕾舞女玛拉娇美可爱、温柔善良,是为“才子佳人”;两人相逢在滑铁卢桥,甫一邂逅便有情投意合之感,是为“一见钟情”;第三次见面时,罗伊提出订婚,玛拉欣然接受,是为“私定终身”;而最后玛拉投车自杀、香消玉殒,是为“殉情而亡”。
同时,影片中所重视的贞操观、门第观、以及君子一诺千金、女子至死相随也颇合东方传统文化的元素。玛拉误信罗伊战死沙场,并因穷困潦倒而沦为风尘女子。没想到之后又与罗伊重逢,罗伊信守诺言,执意要和玛拉结婚。然而面对罗伊的深情、罗伊家人的关怀,玛拉对自己已遭玷污的贞洁深感愧疚,不仅与罗伊家的望族身份难以匹配,更对不起来自罗伊的浓浓爱意。于是,她毅然离开了罗伊,用死亡来证明自己灵魂上的清白和高贵。
魂断蓝桥观后感影评(篇4)
上课的时候看了一个电影《魂断蓝桥》,看完之后只觉得特别悲剧,沉浸在剧情中无法自拔。
剧情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国度假的陆军中尉罗伊在滑铁卢桥上邂逅了舞蹈演员玛拉,两人彼此倾心,爱情迅速升温。就在两人决定结婚之时,罗伊应招回营地,两人被迫分离。由于错过剧团演出,玛拉被开除,只能和好友相依为命。不久玛拉得知罗伊阵亡的消息,几欲崩溃,备受打击。失去爱情的玛拉感到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为了生存,她和好友不得不沦为妓女。然而命运弄人,就在此时玛拉竟然再次遇到了罗伊。虽然为罗伊的生还兴奋不已,玛拉却因自己的失身陷入痛苦之中。
感到一切难以挽回的玛拉潸然离开,独自来到两人最初相遇的地点——滑铁卢桥上
独自倚着栏杆, 眼神呆滞.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來, 玛拉平静地迎着卡车走去, 任凭车灯在脸上照耀......在人群的惊叫声中, 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 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只象牙雕的吉祥符.
历史的无奈和现实的残酷、还有女主角的不坚定,使剧中的她错过了自己人生的幸福!
他们的恋爱是那么的纯洁、那么的天真浪漫,相信这是每个人一生都向往的恋爱的回忆。然而,女主角的个性决定了她的幸福将离她远去。
开始如果相信爱情的力量,并坚贞不渝的面对一切对爱情的打击。就不会再第一次接见婆婆的时候那么失态、那么不堪一击,使得她不能得到未来婆婆的帮助和理解,而且没有考虑到心爱人的离世,对他的妈妈的伤痛会有多深。她如果更加坚强的与爱人的妈妈一起去承担,最后自然也就邂逅了自己的幸福!
第二次邂逅,她没有坚定自己内心的爱的需要,没有把妨碍自己幸福的内心障碍放掉,选择了痛苦的面对事实,并任由现实的摆布,最后坚定的面对死亡,却占据了她那颗坚强的心。
这也就体现了爱情是需要时间的考验,也需要女人的智慧和性格的考验。闪电的恋爱让本来就很不成熟的女主角来不及应对所有的突然。
所以人生无论发生什么,首先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在用智慧和冷静的头脑去处理发生的一切,这些只有经历了才能不断成长,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像剧中的她,没有经得住现实而残酷的考验,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和爱情观,最后留下的只有遗憾的回忆和反思
魂断蓝桥观后感3
“我爱你,别人我谁也没有爱过,以后也不会!这是真话,罗依!我永远也不…”
为了爱,他不顾一切地和她在一齐,为了爱,她义无反顾地迎向驶向她的汽车。
卢卡契曾说过,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带给一幅现实的画面。的确如此。曾风迷全球半个世纪的感情经典剧《魂断蓝桥》围绕着男女主角的杯具感情这一轴心,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战争的、经济的、世俗的多方面生活的画卷。
影片从始至终紧扣感情主题,罗依和玛拉相爱,爱得炽烈奔放,爱得无我忘我。玛拉能够不顾自己的舞蹈事业,为了见罗依而误场;罗依对玛拉一见钟情,在没有同家人商量的状况下,立刻决定同她结婚。然而事与愿违,战争把他们分开,战争使得玛拉改变命运,虽有婆婆的原谅和叔叔的信任,可玛拉总是自觉形秽,抹不去的等级阴影使得她不能原谅自己,最后为了维护罗依和他的家族的荣誉,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影片透过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爱、相分、相聚和永别,把炽烈的感情、恼人的离情、难以启齿的隐情和无限惋惜的伤情共冶一炉,因为战争原因而堕入红尘的玛拉经过了费雯丽的演绎,其善良、美丽、柔弱、无辜表露无疑。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没有理由不去怜爱的女孩子,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她在滑铁卢桥上平静地走向死亡时面容上所闪现出的凄美让人心痛无比。
影片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有的只是小桥流水般优美的意境,有的只是从剧中人发丝间、明眸间、手指间一点一滴流露出的对感情的执着和坚贞的信念。本来是一段缠绵动人的感情故事,却如镜花水月一般以杯具结尾…此情可待成追忆…
《魂断蓝桥》做为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一部荡气回肠的感情经典之作,它之所以让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为硝烟中的感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
在不相信感情的这天,有谁还能够为爱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渴望永恒感情的现代人能够为《魂断蓝桥》感受那天长地久的爱意。我们应当从这一段美丽而忧伤的感情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感情绝唱中感受爱的春天,对爱的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