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得文网 > 作文 > 观后感 >

《海洋天堂》观后感影评

时间: 小龙 观后感

《海洋天堂》讲述的是一位父亲与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电影画面非常的温馨,让人们非常的感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海洋天堂》观后感影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洋天堂》观后感影评篇1

《海洋天堂》讲述的是一位父亲与儿子相依为命的生活,而由李连杰主演的这位父亲得了晚期癌症,儿子却是不能自己独立生活的有自闭证,由此,父亲就在最后的这几个月时间里面为儿子今后的生活而做准备,教他如何做饭、搭公交、拖地等等。

儿子大福从小就失去了母爱,并且有自闭证。父亲在游泳馆工作,而时刻要照顾好大福,由此大福的水性也相当的好,而父亲也只能天天带着大福在游泳馆以便照顾。

影片开头并描述场景是父亲绑住大福和自己两个人的脚跳下海,并没有直接进入内容,但是在后面的描述中,我们才慢慢知道,原来父亲得了癌症而又没有再可以照顾好大福的未来生活而做出的无奈选择,来结束两个人的生命。同时也是为了大福可以尽早脱离这个世界。但是由于大福非常熟水性,最终没有结束生命而回到家。从那时候开始,父亲就开始为大福找一些接收所、残疾人学校等等,几番努力之后,通过校长终于找到了接待所。但是由于大福头第一天没有父亲在身边,没有日常的照顾而变得非常暴燥,同时父亲回到家也显得缺少大福的环境而失落。然后当天晚上父亲就搬去和大福住并安抚大福的暴燥情绪。

父亲为了儿子大福可谓费尽心思,引导大福煮鸡蛋做饭,教导他如何乘坐公交车,教导他如何学会拖地以求得基本的生存……所以的努力和心思在这位父亲身上显示出来,父亲希望在最后有限的时间里面可以安置好大福的未来生活,能够独立生存,能够独立地生活,那他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这位父亲的所作的为让我们肃然起敬,天下的父亲何尝不是如此?现在细细想想,我父亲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女而活的,从我们出生开始,他就开始为我们的未来做好打算,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围绕我们这些儿女着想。但是我们却没有感觉到父亲对我们所做的一切,老感觉好像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事,从而没有过感激之情,但是我错了,因为以前一直都没有考虑父亲曾经所做的事。就知道自己的世界从来就有这么一个人应该为自己做很多事。

《海洋天堂》所想表达的是一位父亲所能表现出来的父爱是怎样的,从而引起我们的思考,给我的感悟很多,剧中的父亲面对死亡并没有感到害怕,而最害怕的是儿子将来的生活该怎么办?儿子的一生怎么度过?所有的思考,父爱已经占据了他思考的一切。儿子就是他的一切,生命的一切。

这样的一位父亲难道不是我们所值得尊敬的吗?社会在变,唯一不变的是父亲的爱,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是一样,儿女就是一个中心体,我们身为儿女并没有完全了解作为父亲的心是怎样的,或者只有等我们也成为了父亲的时候才真正感受到父亲的爱是怎么样的。我并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过我自己的父亲,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是在他的教育下所长大的,但是他对我的教育是尽了他所有的能力,他的文化不高,但是他深知,知识能改变改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对于我的教育相当的重视,所以时刻都是关心我的学习。在我印象中,他在我小时候就很凶恶,尤其是在我成绩不好的时候。对我非常的严格,但是相反他却给我买很多那些教学的光盘。在我再大一些的时候,他还是不变他的风格,还是按我是小孩子一样的教育,虽然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但是他已经习惯了,我也习惯了。所以我只能做个大小孩子。这就是他的责任,他觉得这是他的义务,是作为一位好父亲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否则就不算是一位好父亲,他经常跟我说,只要你能够读好书,有个好前途,那就算你以后不回来看看他,他也感到满足了,他觉得,做好一位父亲就是要保证自己的儿女有一个好前途。在他眼中才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父亲。

现在我读大学了,我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在别人面前总爱炫耀一番,因为我是在这个家族中唯一的大学生,而他也会尽他的更大的努力去支持我完成学业的。在这里我一个小小的插曲,我父亲的一位普通的建筑工人,没有正式的岗位,做的工是最低层的工作,挣钱不容易,很辛苦,但是他却没有在我面前表现出来,因为父亲不想让我去担心他。

但是我知道他作为一个建筑工人的辛苦。他经常打电话给我,鼓励我要努力学习。什么时候我都是如实回答他的问题。我不善于表达我的感情,在电话里不懂得关心父亲的身体健康。在这里我祝我的父亲能够健康快乐!做为儿子的我会更加努力去学习的,谢谢您!谢谢您给了我一切,我亲爱的父亲!我为您感到骄傲!!!!

《海洋天堂》观后感影评篇2

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李连杰饰演的父亲扮演公车售票人员问儿子:有没有人要下车啊(语气里充满期待与爱意)?大福憋了很久,才终于说出话来。和父亲一起大笑着说“我下”的时候,他可能只是觉得有趣好玩吧。但这对父亲而言是莫大的安慰。另一处是父亲去世之后,大福穿上衣服出门时,注意到电视机上的玩具狗,回来把他拿走,放到了沙发上。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跟他强调了很多遍——狗狗不要放在电视机上,终于有回应了。虽然第二处很可能是影片渲染的效果,但是真的,我相信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是可以做到这些的。

看到了一些人对孤独症的言论,真的觉得他们应该看看这个片子。现实生活中的孤独症,更像这个影片反映的,没有那么多传奇色彩,像雨人那样的自闭天才是很少的。孤独症的孩子从出生没多久可能就和世界格格不入了,但他们只是活在另一个世界,他们其实单纯善良。愿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关爱。

以及觉得这是每个当儿女都该看的片子。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他们从未嫌弃我们什么,在父母眼中,儿女是完美的。尽管大福的母亲没有办法接受儿子是孤独症的事实,但是父亲从未抛弃他。而且我也相信他的母亲其实也是爱他的。

我自己在精神病院做采访的时候,遇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精神分裂症的奶奶,她说她其实特别想出院。我们问她为什么不出院呢?她说因为家里怕毛病再反复,不想接她回去。后来去采访她的主治医师,医生说:“奶奶目前的状况其实可以出院的,但是家里人不愿意接她回去。年轻的时候,父母还在,肯定会管她,接她回去的。但是现在她自己都老了,父母去世之后,亲人基本就不愿意接了。基本这辈子就要在这里终老了。其实这儿很多病人都这样。一旦父母离世了,有的基本就没人管了。”这话既充满了悲伤,也充满了感动。这样的时候,最珍贵的就是父母的爱。

其实不光这些极端的例子可以体现,我们平时也是啊。最后的依靠永远是父母。虽然他们未必能给你想要的,但是他们可能是唯一愿意把他们拥有的所有都给你的。所以,看完这个片子我就觉得,真的要赶快成长,我们成长的速度一定要快于父母老去的速度啊!

《海洋天堂》观后感影评篇3

患有孤独症的儿子,自幼失去了母亲,父亲一把拉扯大。孩子永远是幸福的,有爱你的爸爸和妈妈,有两百分的满满爱。就算失去了其中一百分,也还有一百分的爱。小时候经常唱的一首歌:“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今年我深深体会到这句歌词的深刻内涵。今年回老家时,和妈妈一起叙旧,妈妈坐在床边,我睡在床上,头枕在妈妈的腿上,环抱着妈妈,不时的把头埋在妈妈的怀里,顷刻间便有一种幸福享不了的感觉。得了癌症的父亲用最后的时间教儿子坐车、煮鸡蛋、拖地……离开世界后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孩子,因为这孩子没有自我照顾的能力。父亲走之前告诉孩子,爸爸就会变成海龟,看见海龟就看见爸爸了,片尾时孩子在海洋馆里从背后抱住了一只海龟,幸福的笑着。孩子的心里就抱住了爸爸。对于感性的我来说,这部影片无疑会使我泪流满面,或许想起了曾经的些许遗憾,想起了爸爸。致使自己不开心的原因就是放不下、不会宽容、不会体谅。我不知道自己的心结在哪里,谁能解开自己的心结,我总觉得自己一定要扬眉吐气才能为父亲争气,或许我和爸爸都是不服输又倔强的人。

父母对孩子永远是一颗真挚的心,全心全意付出不计回报的,而做为子女并不能尽最大的孝道,孝顺自己的父母。总是这样周而复始,似乎是父母对你的爱,你又转送到自己孩子手中,一代又一代。我想父母对孩子没有愧疚,愧疚的大多都是孩子对父母。

对自己的父母多些宽容,多些陪伴,多些理解。换位思考,你以后也要为人父母,在你的孩子面前善待父母就是善待你自己。

《海洋天堂》观后感影评篇4

星期五下午,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海洋天堂》。

影片讲述了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大福,母亲早逝,只有他的父亲和他相依为命。在他二十一岁时,他的父亲查出患有肝癌晚期,父亲竭尽全力寻找一个可以有人照顾大福的地方,历尽了波折,并不断地努力教大福学会生活自理。这部影片从真实的生活角度去诠释人间真情、真爱。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父亲拖着病重的身体,背着自制的龟壳扮成海龟,陪着大福游泳,他还告诉大福海龟就是他,他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这伟大的父爱就如那无边无际的大海般宽阔。

影片中父亲平凡又伟大,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使大福充分感受到了来自父亲无微不至的温暖和深情,他善良、勤劳,他坚忍、执着地照顾大福,他充满爱心和责任心。

看完这部影片,我在被影片中的父爱感动之余,也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所有的父母,他们对我们的爱不是最真挚的吗?我们被影片感动了,我们也应该被自己的父母感动,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这份独一无二的爱,要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感恩自己的父母。

另外,从这部电影中还有一点也令我很感动:给了大福温暖的玲玲、好心收留大福的谭校长、柴嫂和唐总,他们都是好人,都在无私的帮助大福,我想这个世界因为有爱才美好,所以我们也应该去尽力帮助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

《海洋天堂》观后感影评篇5

他们,前世一定不是人,所以才会和动物和自然这么亲近,才会无法和人沟通,无法成为“正常的人”。而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出生在哪里也是有天壤之别的,出生在中国,也许只有一个发展方向:智障,弱智。

电影很感人,最后又被感动了。好像我每次看此类题材的片子都会被其中的骨肉情深,手足之情等等打动。综合起来,从记录片到虚构,也看过一些类似题材了。记录片《远山的呼唤》一个小男孩的父母千里迢迢去蒙古找寻治疗的方法;传记电影《自闭历程》一个自闭女孩如何成为美国赫赫有名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教育家;印度《我的名字叫罕》自闭罕和美国的泛反恐政策做斗争;和中国《海洋天堂》这个孤独症孩子如何学会自立。

说实话,从上述所有自闭症的表现来看,文章扮演的自闭症更像是弱智。不过相同的是,他们都是相对于正常人来说,有点不正常。中国的这个孩子没有什么天赋,倒是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还是值得反思的。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对特殊群体的专业护理,和社会的救助体系。

演员的表现都还是不错。李连杰和文章都很突破。亲情拿捏的也比较到位。就几本电影折射出来的综合比较,中国孩子其实不输在社会制度,(全世界范围里对自闭症的治疗和教育都很空白,也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是输在家长,或者更正确的说,是输在中国的教育观念上。其实片中从海洋馆的领导到邻居,从萍水相逢的玲玲到专家,对文章都是伸出了关爱的手的。只是文章最后学会自立的前提是爸爸再也不能照顾他了,所以想了各种办法来教育他自立。

这里不由得对比起美国的两个电影和印度的电影。都是不容易教的孩子,家长们从小就让孩子尽量早的自立,教给他们学习的能力,教他们融入社会。不同的国家的父母,面对孩子是自闭后,反应大同小异。从无法接受到被迫接受,到如何去解决问题。毫无疑问,最成功的起劲为止还是坦普教授的妈妈和阿姨。鉴于坦普教授如今的成就和自理能力,她有足够的资本去各地现身说法,为自闭症的治疗研究提供科学数据。虚构的人物罕妈妈,面对儿子的自闭,她选择的是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发觉儿子身上的特长因材施教,罕也是要自食其力的。而同样虚构的中国自闭症孩子长成怎样了?真让人心惊肉跳,21岁了都不会自己穿衣服。没有指责片中父母的意思,这个大概代表了中国的教育思想,只是真的让人心惊肉跳,这样的孩子,只是个弱智。

后来因为爸爸自知没多久的命,所以临死集训了儿子,儿子最后全盘学会了。虽然笨拙却是会的。虽然也许是电影为了安慰观众而设置的,却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早干嘛去了?早这么教育了,说不准儿子还能成个材呢!

哦,对了,我还是要再强调一下,文章扮演的大福更像智障,不是自闭。或者,只是因为投胎在中国又投胎做人,让他从一个应该具有某个特长的自闭者变成了一个弱智。真是悲哀。

1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