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
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声誉和信誉。怎样才能写好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这里给大家提供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方便大家学习。
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篇1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思想品德素养和未来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辅导员不仅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然而,目前在招聘过程中,对学历的要求往往高于对专业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大量辅导员因缺乏职位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单纯靠经验办事,是很难胜任辅导员这一职位的。曾有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一般较强,但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
12高校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
从职业稳定的角度来理解,有学者曾有过阐述,即从事这个行业时要将之视为终身事业来对待。然而,现在很多高校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不可能当作长期或终身职业来从事,而只是将其当作过渡性、阶段性的工作岗位。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年限上,专门就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规定的教育部号令也未给出明确的规定,有的省份对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年限进行了规定,例如带满一届学生方可转岗。因此,高校出现了一种现象: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比较稳定且职业发展前景清晰,而辅导员队伍的显著特征则表现为流动性较强,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主要表现为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一方面,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认同感。当前高校重学术和科研、轻学生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与任课教师相比,辅导员地位比较低,尤其是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工作价值的不受重视使得许多辅导员缺乏认同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辅导员的发展空间较小,待遇较低。辅导员在发展上不如教师和真正的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师相比,教师有更多时间搞学术,可以为评定职称奠定基础。与行政管理人员相比,一般的辅导员在发展到了正科级待遇就无路可走了。此外,辅导员形式的多样也是导致高校辅导员流动性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大多数高校,除了有正式编制的辅导员外,还存在着一些合同制辅导员和学生兼职辅导员,这是不利于人事管理的。
13辅导员职责过于泛化
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在课堂上,还应在课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管理。但是,目前中国许多高校对辅导员职责分工不细,过于泛化。凡是涉及学生的工作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班级管理、身心健康教育等各方面。另外,辅导员作为上传下达的中间分子,不仅接受学校学工系统、教务和后勤系统的领导,还受院系的领导。这种隶属部门的繁多和管理事务的复杂,导致了高校辅导员职责的泛化,这种现象长期下去,必将加大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导致其角色定位的模糊。
14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存在制度困境
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实现职业化,制度建设是关键。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以下制度困境。首先,在选聘制度方面,虽然目前很多高校的辅导员要通过专业的笔试和面试,但是,通过关系进入学校的辅导员大有人在,而且合同制的存在也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其次,在培训制度方面,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在没有经过长期培训甚至是没有经过培训的情况下就直接上岗了。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最后,在激励制度方面,部分高校奖励一些优秀的辅导员进行转岗。但是,转岗的本身就间接反映了高校辅导员地位较低。在这种制度下,许多人把辅导员作为一个通往学校大门的跳板,而不是真正喜欢辅导员这一岗位。
2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对策
21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地位极为重要。大学生属于知识分子,知识面较广并且已经有了对事物的判断和鉴别能力。要想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辅导员自身需要加强理论修养,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国家的党政方针和政策,也要熟悉学校的相关制度。另外,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是高校辅导员应掌握的。这主要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和一些专业技能,如心理健康辅导能力、思想教育引导能力及组织表达能力等。只有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上去了,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水平才能提高。
22培养辅导员对其工作的认同感
第一,应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威望和地位。虽然提高辅导员的威望和地位不一定能带来其待遇的提高,但是这有利于培养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高校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把真正热爱学生工作且优秀的人才吸收到这个队伍中,从而让辅导员用自身的优异成绩赢得他人的尊重。第二,完善辅导员的待遇。一方面,学校应在政治上给予那些优秀的辅导员以奖励,从专职辅导员中选拔党政干部;另一方面,在同等条件下,评定职称和优秀时要给予优秀辅导员以照顾。
23建立高校辅导员行业协会
建立高校辅导员行业协会是增强高校辅导员群体的职业归属感,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程度促进高校辅导员同行交流的重要举措,可以很好地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进程。高校辅导员协会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团结有志于从事辅导员工作热爱辅导员工作的高校辅导员,通过交流会议、学术论坛、QQ群等形式,促进高校辅导员间的工作交流和研究探讨,从而增强高校辅导员的凝聚力,强化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
24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当前形势下,要想实现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我们应对辅导员工作职责进行界定和细化,并采取相关措施使辅导员工作尽量避免烦琐。一方面,我们应协调好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辅导员工作定为四个部分:思想政治辅导、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而为了更好地实现辅导员的职责界定,我们可进一步细化其职责,可分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心理辅导员、学习辅导员和住宿辅导员等。而这种精细的分工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化水平
首先,应完善对辅导员的选聘制度。目前高校里的辅导员一般所持的是教师资格证书。但这是进行教学的资格证明,并没有可以进行学生工作的证明。我们可以建立辅导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从而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其次,建立起辅导员培训制度。这既包括在职培训,也包括职前培训。入职前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使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整体性认识。入职后的定期培训目的则在于加强其理论水平,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建立相关激励机制,这主要包括职称的评定和行政职务的晋升,通过这两方面来激励高校辅导员。
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篇2
1、下发学习计划,监督日常学习打卡,并根据学员复习情况,调整并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2、学习方法指导:考研各阶段学习方法及测略、技巧的指导。
3、面授课程跟课、对接上课老师、监督学员出勤等相关工作。
4、辅导学员进行院校专业选择。
5、组织阶段性班会及测试,给学员发放资料。
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篇3
1、积极参加校、系、部(处)和年级的各种会议。认真学习,提高水平;沟通情况、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建立学习工作笔记。
2、对评优、评奖的学生和班级提出表奖意见,对违反纪律构成行政处分的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参加招生、毕业分配的具体工作。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系、部(处)组织的各项工作和活动。组织值周工作和竞赛评比工作;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
4、要严格请假制度,不得擅自脱离岗位。
5、指导团总支(支部)、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篇4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中坚力量,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状况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质量.而决定辅导员队伍素质和工作质量的第一因在于其职业角色定位。因此.进一步明晰辅导员职业角色、科学职业定位,积极构筑辅导员队伍健康成长的工作氛围.是解决长期制约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高的根本出路。
一、我国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状况
辅导员职业在我国教育史上已经走过了不同称谓与功能的演进路径。到目前.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范围、评价机制、职业发展、保障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堪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辅导员职业角色模糊.缺乏明确的职业职责界定和量定指标职业角色是指人在不同的社会情景中所展示的行为方式.它反映了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体系中所占据的社会地位。端导员在高校更多地被看作一种职位而并非职业.其设定的依据往往就是学校特点及其特有的管理方式.依据职能设定岗位.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相应的评价标准.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和内容游离于学校职能部门和学生事物之间.基本形成了“凡是与学生相关的事就是辅导员的事”的普遍共识。辅导员职责泛化。
其次,辅导员职业价值定位模糊.职业价值认同度低。辅导员工作对象是具有一定知识、思想和能力的大学生.特殊对象性管理活动决定了其成效的潜在型和长期性.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种潜移默化的“于无声处有声、于无为处有为”的工作.决定了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和职业价值实现的长期性、高难度性。
辅导员职业价值实现的特殊性.需要教育部门对辅导员工作职责范围做出明确界定.对辅导员提出明晰的职业要求和科学的评价指标: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基础上对辅导员工作做出公正评价.并适时地予以肯定和鼓励。而在技术突飞猛进、思想意识多元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领导较多关注的是影响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领导空喊、学校偷懒、学生反感”的边缘化境地.在部分教师中也存在着对学生工作的轻视或歧视态度哪召关制度的缺失与“功利型”管理思想的不谋而合.铸就了辅导员职业在高校的尴尬地位,其“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制度保障,职业价值得不到社会的认同。
再次,辅导员职业成长的困惑.制约着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职业队伍的稳定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强化职业成长的持续性和职业可发展性。让从业者能看到自己的职业前景.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职业前景的可靠性。辅导员职业在定位模糊、职责不清、保障机制缺失前提下.技术经济社会利益的驱使和对荣誉的追求.无意识地把大批优秀的辅导员“驱赶”出队伍,挖空了辅导员队伍的精髓.导致辅导员队伍中坚力量的缺失
二、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错位的原因解析
首先,职业保障和职业发展的制度缺失是根本原因。尽管中央相关文件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这些职业功能的实现是以教师的角色还是以管理者的角色起作用.这些职业角色实现的凭借条件及保障机制等都存在于法律解释之外。在当前的法治社会,法律是保障实施的基础.制度是落实的保证。而在制度缺位条件下.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沿袭历史积淀而来的“全能式、包办式管理”粗放模式,内容无所不包.责任无所不限。成为学生事务“无限责任公司”的代名词
其次,高校对辅导员职业价值定位模糊.职业认同度低。辅导员职业不同于普通的教师职业,也异于各种管理职业.它以特殊的社会群体为对象,承担着来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赋予的重大责任,更承受着来自不同方向的压力。但是学生工作有其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职业价值实现的迟滞性、潜在性和长效性,而相对于教学与科研的即时性、显性特征.辅导员职业价值被漠视,甚至更多的被当作“万金油”的岗位.得不到社会认同和支持。
三、明晰职业角色、解除职业困惑、夯实辅导员队伍的政策性建议
近年来,尽管党中央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一浪高过一浪,但取得的实质进展微乎其微。在相应法律制度缺位条件下的现行政策中,辅导员权利与义务之间、提要求与讲保障之间、中观思路与微观操作之问并不对称。
(一)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是解除辅导员职业困惑的基础制度是根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育部令第24号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指明了辅导员在高等教育及高校教育工作队伍中的应有“身份地位”和实际“职业角色”。辅导员义务能够履行.而相应的“合法权利”却难以实现。
辅导员职业缺乏完善的制度性保障机制:辅导员在处理学生事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责任认定等缺乏相应的法律或制度规范等。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可以被任何职能部门呼来唤去。从高校的具体操作看.在制度缺失和政策缺位情况下.各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经济待遇及其他方面的规定大相径庭.除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因校制宜”、“因职设岗”.而对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就轻避重”.开源节流。
笔者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本着对教育负责、对学生工作者关心的精神.在深入学生工作队伍中调查取证和广泛听取学生工作者心声的基础上.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为宗旨,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范围、能力要求、考评指标体系、保障机制等.让学生工作者从中找到职业者的自尊和归宿。
1.落实制度保障辅导员制度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一套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不断推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依靠制度保障使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地涌人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充分施展才华、大显身手。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发扬优良传统,不断探索新途径,采取切实措施,推进专业化建设。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依靠制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2.在保障和激励机制方面.国家与高校携手竭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真正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在适当时候、适当条件下,奖励政策还可以向他们倾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对辅导员职能的科学评价体系,推动辅导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对辅导员的考核和评价,关键是有一套完整、科学且切合实际的评价机制。恰当的评价机制,可以全面地反映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考核和评价各项指标本身也会成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提升素质、制定职业发展目标的参考。辅导员制定并实现短期价值目标使他们更有成就感.更大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完善的考核制度是推动辅导员素质提升的基础。由于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对辅导员的考核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其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工作实绩考核,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而学生的表现状况,如学生的表扬与违纪记录、学生成绩等评判辅导员功过是非,难以量化且不科学:辅导员的部分素质,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等也无法量化衡量。因此,对辅导员的评价和考核,应因时因事制宜.针对具体问题采用恰当的考核方式,要尽量避免考核教条化。
在有条件的学校.对辅导员的考核,可以把四年学生工作作为一个工作周期来考查做试点,重点从他们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付出的实际劳动及学生的满意度等方面来综合考核与评价。这既能反映辅导员真正的工作成效和管理水平,又能避免短视评价给辅导员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
科学的晋升是吸引人才、促进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以制度化确立正常的晋升机制,是调动一切积极性、激发一切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完善评价体系基础上做出的考核结果.让其与薪酬、晋升、培训机会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体现公平考核、奖罚分明的原则。同时.为辅导员职业发展开拓空问.加大对特别优秀辅导员在晋升方面的奖励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充实辅导员队伍,或采取竞争上岗或轮岗的选拔机制.对于多次“歇岗”的辅导员实行淘汰的办法.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质量。推动辅导员队伍健康成长。
(三)有序地加大辅导员职业培训力度。培养专业精神,提升职业胜任能力
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包括:“专业理想,即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精神等:专业情操.即对教育事业的光荣感与自豪感.以及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专业性向.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应具有的人格特征,如合作的、有责任心等;专业自我,即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满意感等。”嘴育辅导员从业者的专业精神,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努力提高专业能力.有利于增强职业胜任能力。
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篇5
1、大队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教育和社会活动组织的安全工作具体责任人,具体负责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教育和组织各项社会活动的安全。
2、落实学校各项安全制度,建立安全工作自查、汇报、总结、整改制度,定期检查、督促部门安全工作的&39;实施,并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整改,及时发现和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各项安全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杜绝事故发生。
3、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督促班主任每次放假前做好安全教育,定期举行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必备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4、加强对班主任的安全教育,提高班主任的安全责任意识。
5、每次组织大型活动要制订好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6、值日教师和值日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7、具有其他任课教师的一切职责。
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篇6
1、指导中队委员会和小队长订好工作计划,组织好队的活动,每年一次队会观摩活动(全校性的),做好发殿队员、编队选举、奖励处分等工作。
2、定期组织队干部例会,组织学习,听取意见和建议。
3、经常了解少先队员的思想、品德、学习、健康、生活等情况,并向党组织和学校行政反映。
4、培养少先队的积极分子,培养他们热心为大家服务的精神。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要对旗手、宣传委员(办板报的&39;同学)等给以基本训练,同时还要照顾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健康,不要使他们负担过重。
5、主动向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宣传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取得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6、按时完成班队工作计划、总结,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学习、讨论工作、交流经验。
8、完成交办的其它工作。
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篇7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落实全员德育要求,探索德育管理形式,改进班级管理模式,逐步形成我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德育特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努力培养谦和有礼、纯朴阳光、多元发展的合格中学生。
二、班级辅导员的设立:
班级辅导员以学年为单位进行设立,由班级教学人员担任。如遇特殊情况,须有校长室的决定才能变动。
三、班级辅导员的职责:
班级辅导员在开学初进行公布,公布后就要主动深入班级,配合班主任进行“人人做到‘八好&39;,班级争创‘五星&39;”的训练与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一)升旗、做操
1、有课的辅导员在铃声响后,整好队伍,带领班级快静齐进入操场,如果是自己的班级则站在队伍前迅速整好队,等候指令;如不是自己的&39;班级则等到该班辅导员到时进行交接,迅速回到自己班级进行管理。
2、没课的辅导员则在铃声响起时,迅速赶到自己班级,整好队伍,带领班级快静齐进入操场,到达指定位置后,站在队伍前迅速整队,等候指令。
(二)就餐
1、在班级学生就餐时,进行管理。
(1)要求学生有序在指定位置用餐,
(2)要求学生用餐时不讲话,
(3)要求学生不浪费饭菜,
(4)要求学生添饭加菜打汤时,有序进行,
(5)要求学生用完餐后,(七、八年级学生)把餐具按照规定放整齐,桌面清理干净后,方可离开;(九年级学生)清理干净桌面,有序将餐具送到制定地点后,方可离开。
2、对不能按照要求就餐的学生进行教育。
(三)打扫
在班级日常打扫、保洁和学校组织大扫除时,到班级进行安排与管理,并进行全程指导与管理,教会学生打扫,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检查后,方可离开。
四、考核与奖惩:
1、由学校德育处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根据各项制度和要求,对辅导员进行考核与评价。
2、经德育处汇总后,报分管领导和学校行政会,每月予以一定的津贴,并由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学期结束时发放。
3、对工作不负责,又不及时进行整改的,由德育处上报分管领导并报学校行政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在学期绩效中扣发一定的奖金,并不得参与评优评先。
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篇8
一、基本职责
第一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思想政治素质优良。
第二条热爱学生工作,关爱学生,熟悉教育规律。
第三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学校、学院的工作。
第四条近四年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无重大责任事故。
第五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知识,从理论上对新时期学生工作进行研究,认真调研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提高辅导员自身素养和学生工作的效率。
二、具体职责
第一条负责所在年级学生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维护学生的稳定。
第二条协助任课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每周到教室或学生寝室检查学生上课情况不得少于5次。
第三条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学生工作的有效性。
第四条积极做好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及时反馈教师的意见和学生的建议。
第五条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
第六条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保证学生一次性就业率。
第七条四年内本人学生工作中无违纪行为。
第八条遵守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各项管理规定,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学生工作。
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篇9
1、负责日常工作,做好教务工作记录;
2、负责学员信息管理;
3、负责学员的课程安排,及时落实学员的.课时安排及分配;
4、负责对学员教学进度,跟踪学员信息;
5、协助讲师,进行全面调查,汇总分析,解决学员提出的问题。
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篇10
1、认真备课、讲课、合理制定教学进度,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认真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艺术类教师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择开展声乐、舞蹈、器乐、语言和形象表演等活动,组织各类特色班。
3、按时并有质量地完成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任务。在教学中把教学任务和特色活动合理结合,使更多的农村未成年人在各项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有组织、有制度搞好学员民主管理、注重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做到传艺育人,使学生身心都能健康成长。
5、遵守劳动纪律,讲究职业道德和师容教态,负责管理好教室卫生及学员的课间安全,建造良好整洁的教学环境,管理好所分管的教学设备、器材。
6、按时完成宫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篇11
1、在政教处的统一部署下,科技辅导员具体负责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2、科技辅导员必须定期参加区科技辅导员会议及相关培训活动,并及时向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传达会议精神。
3、科技辅导员负责制定学校青少年科技工作的规划、学期计划,撰写学期评估小结,开展学校科普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表彰工作,并做好相关活动的材料收集、整理工作。
4、科技辅导员负责组织开展每年一届的学校科技节活动:撰写科技节活动方案、小结;组织开展学校“科技创新月”各项系列活动等,力争办出特色,取得成效。
5、科技辅导员负责组织选送有科技特长的&39;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展示活动,并做好相关的培训、指导、协调及管理工作等。
6、科技辅导员负责学校科普宣传工作的落实开展:如科普橱窗宣传资料的提供、科普知识讲座、科普知识咨询等。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突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大学辅导员职责有哪些内容篇12
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笔者对25所高校的458名辅导员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34.5%的辅导员表示“经常产生疲劳感,精力难以集中,思维的逻辑性降低”;35.45%的辅导员“对待工作冷漠、厌倦,缺乏进取心”;23.21%的辅导员“情绪波动大、性急易怒”;42%的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主要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安排,不能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些都说明,目前辅导员群体面临着职业枯竭问题。在现实中,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生竞聘辅导员工作,另一方面不少曾经在辅导员岗位工作的人因为晋升或转为专业课教师而离岗,这看来似乎是一种良性循环。但由此折射出的是辅导员岗位留不住人,是其他岗位选拔人才的中转站。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辅导员职业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前瞻性,面临着岗位发展枯竭的问题。
辅导员出现职业枯竭现象,对个人、学生及学校都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对辅导员个人来说,职业枯竭会使他们出现精力不济、极度疲乏等症状,在心理上则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易烦躁、易怒、过度敏感、紧张等,对辅导员工作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不愿过多地与人交往,对待周围的人态度冷漠,行为上的攻击性增强,甚至会带来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辅导员出现职业枯竭问题后,对学生来说,由于辅导员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作出消极引导,他们所能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和关怀的质量就会降低,学生无法从辅导员身上获得足够的关注,甚至还会被辅导员以应付的态度对待,这对学生的身心也是一种伤害。另外,出现职业枯竭问题的辅导员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不高,与同事的关系恶化,会出现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这将严重影响工作的稳定性和效率。
理性面对:职业枯竭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辅导员职业枯竭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辅导员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化建设进程缓慢是其主要原因。在我国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一部分,与专业课教师相比地位较低。尽管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事实是,越来越多的研究生热衷于竞聘辅导员工作,但实际上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非辅导员这一职业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20--年,笔者对678名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显示,在选择愿意从事高校教师的毕业生中,87.75%的人表示“到高校工作,首选专业课教师”,9.8%的人选择“担任行政管理人员”,2.45%的人选择“担任辅导员”。在“现在高校一般不接受硕士研究生从事教学工作,面临这种形势,如果要进高校只能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选项中,91.25%的人选择“先选择担任辅导员,再寻找机会转岗”,4.64%的人选择“先干两年辅导员工作,再考博士”,只有4.11%的人选择“会在辅导员岗位上一直干下去”。由此可以看出,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并不强。实际上,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制约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几乎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他们对辅导员职业未来的发展感到茫然,特别是对工作3∽5年的在岗辅导员来说,这种茫然感更加强烈。
现行的辅导员工作体制存在的问题是职业枯竭产生的外部因素。首先,专职辅导员的职称、职务的评聘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辅导员工作了依然只是一般科员,而和他们有相同工作年限的专业课教师有的已经是教授了。职称、职务不能顺利解决,导致辅导员缺乏职业荣誉感和岗位认同感,很难激发个人的职业激情,进而影响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尽管有的高校已经把辅导员职称评聘作为单列计划,但这种做法在高校的推广率并不高。20--年,笔者对65所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调查显示,在职称评聘方面,计划单列的高校还不到10%;在职务晋升方面,有的高校设立了正处级、副处级辅导员岗位,但是相关文件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任职的条件,而是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可操作性。其次,对专职辅导员的培训和培养重视不到位。由于很多高校将更多的精力和经费用于学术骨干和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方面,辅导员得到专业培训或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的机会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辅导员队伍发展长期规划的政策激励,其结果造成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平台的缺失,职业化成长动力的不足。再次,专职辅导员工作的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造成辅导员工作的过渡性。辅导员工作的非职业性让辅导员看不到职业的发展方向,不利于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得辅导员地位不高,难以吸引相关专业人才投身或长期投身于学生工作,从而影响正常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学工队伍的建设,更不要说培养辅导员工作专家了。最后,辅导员工作职责定位不明晰,工作事务繁重。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日常事务的管理者。要做好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需要辅导员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智力。而对于缺乏激励系统支持的一项特殊工作,人们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很难长时间保持,特别是在高校普遍存在的以学历和职称为导向的管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工作实绩为目标的价值追求相矛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面对同龄人业务成长和进步迅速的现实,年轻的辅导员不得不承受学历提高和职称晋升的巨大压力,年长些的辅导员不得不面对政治上的进步和转岗的现实问题。
对策建议:唯有建立激励机制方能解决辅导员职业枯竭问题
要解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枯竭问题,当前最为迫切的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建立辅导员激励机制。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包括培养机制、管理机制、发展机制等。
首先,要建立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强对辅导员的岗位培训,着力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应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研修相结合,逐步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对新上岗的专职辅导员集中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颁发辅导员上岗证书,准予从事辅导员工作。对取得任职资格的辅导员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与辅导、学生工作事务等项目的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对于在岗多年的辅导员,学校根据其日常工作侧重、个人意向,经选拔之后提供不同的专题拓展培训机会,并鼓励他们获得相关的社会职业资格认证,全面打造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建设,并根据学生工作内容,逐步设立若干相关学科研究方向,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学科归属感,努力造就一批职业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够终身从事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心理辅导咨询、学生事务管理的学生工作专家。要做到使用和培养相结合。选拔优秀辅导员进行在职进修,参加同等学力研究生课程班,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着力培养学生工作队伍的业务骨干和教育专家,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鼓励他们成为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专家,走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道路。
其次,要明确职责,强化考核,进一步健全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有关文件对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虽有规定,但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致使他们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发展指导上,而过多地承担了职责之外的其他工作;相关文件对兼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虽然也有要求,但因其学生工作方面的绩效与自身的发展结合不够紧密,致使他们精力投入不足,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因此,应当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使辅导员工作有章可循。要建立健全管理评价机制,在辅导员岗位职责范围内,根据辅导员自身特点,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管理,对他们履行职责提出严格的要求,研究制定客观、科学的考核办法,将考评结果与职务聘任、津贴发放、各类评比挂钩。
最后,要完善辅导员队伍发展机制。辅导员自身的发展需求是加强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如果不对辅导员的发展进行系统合理的设计,辅导员就不能在本职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达到职业高峰,有可能因缺乏职业认同感而把做好工作视为实现转岗的条件,进而导致人员流动过快,无法形成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要统筹规划辅导员的发展序列,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平台,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真正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要鼓励一部分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确保辅导员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逐步建设一支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队伍。要像重视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让他们做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辅导员职级纳入学校党委干部管理范围,设立科员、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辅导员职级。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面,要成立独立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专职辅导员的职称评定评聘要实行标准单列、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审单列。在职务聘任中,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考核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工作实绩等综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