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得文网 > 作文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赏析月亮与六便士

时间: 新华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就像是人们知识的“储存库”,人们可以随时添加新的信息,并随时随地查找以前记录的内容。读书笔记赏析月亮与六便士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读书笔记赏析月亮与六便士,供大家参考。

读书笔记赏析月亮与六便士篇1

灵感源自哪里

大部分人都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就是灵感源自潜意识,而潜意识来源于人经历的积累,所以这也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说法,每个人都且只从现实取材。艺术家将零零碎碎的概念重新排列组合,用特定的形式表达情感。那么形式又来源于哪里呢?也许它是现实中就有的,也许它是根据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实验、对比出来的。

艺术是什么

最有概括性的说法是,艺术是带有观念的形式,按照这个说法,纯粹写实的绘画、随意的照片似乎都算不上艺术,而文字到可以算是艺术了。

理想从哪里来

这个似乎更难回答,可以看看克里斯特兰德,他的理想似乎是凭空冒出来的,他在四十多岁,上了半年夜校之后就突然迷上了绘画,并且对其它任何事物都极其冷漠,后来去了塔西提岛,再次结婚生子,十分享受那里的生活,并且创作出了很多不朽的名作。所以理想似乎是凭空冒出来的。但是仔细回味小说,我发现另一个可能性,克里斯特兰德的理想来源于他的特质,他不怎么喜欢说话,不怎么喜欢证券公司的工作,他本身也显得特别无趣,然而突然有一天,他打破了现在的生活......可以发现,他以前的生活并不如意,并不符合自己,在到了岛上之后,他感到十分满意,所以他适合塔西提岛,适合绘画。

所以不是要你去追逐月亮,而是让你去认识自己,然后再选择是月亮还是六便士,如果选择月亮,又是什么样的月亮。

读书笔记赏析月亮与六便士篇2

这是一个有关梦想与现实的故事,这是一场有关崇高同世俗的斗争。

但是,等你看完整个故事,你会发现那个冷酷无情、残忍无耻的故事主角斯特里克兰德其实并没有那么十恶不赦。你会不解,你会好奇,你会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索斯特里克兰德有悖世俗价值观之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你会如书中所说“原谅一个个性鲜明艺术家的一千个毛病”。

刚开始阅读此书时,感觉像在看一本艺术评论,作者介绍了大量欧洲画家的画风和作品,诗人的诗风及代表作,显露了其极深的艺术修养和功底,借以引出一位颇具争议的男主人——斯特里克兰德。

故事里本来幸福美满的一家,随着男主人的离奇失踪招来了家族和旁人的一系列的猜想和非议,情节如同侦探小说一般引人入胜。然后,镜头来到了巴黎,在这里围绕着作者、斯特里克兰德还有斯特罗伊夫之间,发生多场有关欣赏、帮助、背叛、嘲笑、原谅和包容的故事。

尽管斯特里克兰德对斯特罗伊夫一直都是极尽嘲讽,但在斯特里克兰德饥寒交迫、病魔缠身之际,在妻子布兰奇极力反对之下,斯特罗伊夫还是说服了妻子,将处在死亡边缘的斯特里克兰德带回了自己的家,对其悉心照料。然而,斯特里克兰德回报斯特罗伊夫的却是拐走了他深爱的妻子布兰奇,心安理得地霸占了他的家、他的画室。并且,面对为了自己而被世俗所唾弃的,甚至不惜为自己自杀的布兰奇时,斯特里克兰德是那么冷漠、淡然,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很轻松地说出“一个女人能原谅男人给她造成的伤害,但是不能原谅他为她的缘故而做出的牺牲。”并且,还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女人对他的桎梏,对他的理想的嫉妒。多么无情、多么无耻混蛋的一个恶棍。但是,我们却束手无策,就连世界也无可奈何。

正如作者所说的:我感到残酷的是,这种幸福生活被一次无情的事件折磨成了碎片;最残酷的竟然是,事实上他们幸福生活的破碎并没有让这个世界有什么不同。这世界继续在转动,没有人因为这件可悲的事情生活得更糟糕。

是的,世界如此亲密,而又如此孤独。

与此同时,一种想法在你的心底生根发芽。你也许并未意识到,但在潜意识里,你开始动摇,甚至会开始佩服斯特里克伦德的放荡不羁、特立独行以及我行我素。

最后,男主人来到了塔希提岛。这里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也是他艺术创作的巅峰。即使在生命的尽头,即使重疾缠身,作画条件简陋,他依然在草屋的墙壁上完成并摧毁了不朽的灵魂之作。我们一方面惋惜于无缘一睹杰作,另一方面又困惑于斯特里克兰德毁画的动机。我们在感叹男主人的任性时,或许该遗憾地庆幸有些杰作最好还是活在梦境之中。

《月亮和六便士》这部小说告诉我们,美是奇妙的东西、奇怪的东西,画家经过折磨灵魂才能于这混沌的乱世中将它找出来。你想要认出美来,就必须重复画家的那种冒险。

记得《罗辑思维》里曾说过:最高境界的处世艺术,是不妥协却能适应现实;极端不幸的个人素质,是不断妥协却还不能适应现实。斯特里克兰特就是这样一个不向世俗妥协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以梦为马地探寻着灵魂秘密的人。

读书笔记赏析月亮与六便士篇3

一个年近不惑的大叔,做着收入不菲的证券工作,有一个温柔大方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住着另人羡慕的大房子,拥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就那么突然的有一天,他放弃了这里的一切一切,带着家人的数落,旁观者的责骂和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作品去远方追求他的绘画梦想。他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住在肮脏的孤岛,与世隔绝,没卖出过一副画,终日疾病缠身,最终痛苦死去,而生平最满意的作品也被自己一把火烧掉,永世不得相传,即便最终作品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也是他死去很久以后的事了。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一个怀揣梦想的大叔,终于有一天冲突了世俗的眼光,道德的束缚,带上画架去了艺术的国度。在那里,他仿佛到了梦想的天堂,他全情的投入,心无旁骛的作画,绘画带来的满足让他忘记了身体的疼痛,他一刻不愿停歇的创作,终于在临终前完成了此生最满意的作品,并将它带到坟墓,实现了灵魂与肉体的.真正共存。

前者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后者是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本人。

其实写一份书评可以有好多出发点,故事的编排,写作的技巧,作者的经历都行,今天我想从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本身,去思考一些关于人的问题。

很多人并不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的做法,一个男人不应该像他这样毫无责任感;但更多人会选择中立,既不赞同,也不反对。讨论对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大部分都是平庸的人,既没有天赋和勇气去追梦,又不甘于太过平凡。

那么什么是梦想,是一个会刺激你荷尔蒙飙升的词?是一个会让你获得快乐的源泉?还是一个你一直想去又到不了的远方?我想都不是,书中没有介绍思特里克兰德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的痛苦和瓶颈,更加没有任何说明他有经历怎样的挣扎、折磨甚至放弃。但我们都曾有过兴趣爱好,健身?读书?画画?弹琴?哪一个坚持过几十年如一日?最初的兴奋都逐渐会被过程中的困苦所消磨,直至放弃。

如果你觉得我在灌鸡汤劝大家去追求月亮,你就错了,我并没有兴趣讨论什么才是梦想,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资格去拥有。我也没有因为读完这本书而感受到强烈的悲伤或是兴奋的冲动,我最感慨的是拥有梦想这件事带给思特里克兰德的冷静和理智,以及对人性的洞察。

思特里克兰德的智慧

看似冷血的思特里克兰德早就看穿了人性,妻子的哀怨更多是因为自己的离开使她没有了生活的依靠,她明明憎恨思特里克兰德,却在他成名后在家中挂满了他的遗作,并与来访者谈笑风生,虚荣心被彻底的满足。他因为与朋友的妻子私通而害得朋友妻离子散也未曾感到一丝内疚,因为他知道“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是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做出的牺牲”,而这位朋友刚好是妥协了他妻子不堪回首的过去,对于妻子而言,他是自己耻辱过去的鲜活证明,她的背叛是早晚的事。

“你同我吵嘴,实际上是因为我根本不在乎你对我的看法。”中间人劝说思特里克兰德回家的时候,无法忍受其冷漠的态度便气愤的与其争吵,带着世俗所认为的道德,理直气壮。而思特里克兰德却平静的说出这一句。虽然我们没有明确的意识到或者我们根本不愿承认,我们还是非常重视别人是否看重我们的意见,我们在别人身上是否有影响力,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受到他的重视,我们就沾沾自喜,如果他对这种意见丝毫不理会,我们就会讨厌他。所以当你沉默以对的时候,那些说不喜欢冷暴力而同你不停争吵的人,真的是因为TA嘴上说的越在乎才越生气吗?

说到这,我停更这么久也多少与此有关。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停的听取着他人的意见,你年纪不小了,你该成家了,你该好好规划人生,你该有个普通女生该有的样子,你也没有那么优秀。于是我照着他们的说法不断的修正自己,小心翼翼的学会如何说活,如何闭嘴,写文章也都是想着怎么迎合大众的胃口,怎么写一些老少皆宜的“干货”,然后我什么都没写出来,然后我也成功的不再知道自己是谁。思特里克兰德对世俗的冷静处理态度引起了我的敬畏,其实写写字而已嘛,哪有那么复杂,懂的人看到交流交流最好,不懂的人就算评头品足也不会对我造成什么影响,除非是我自己给了他可以影响的机会。抑郁的人大多是因为想不开这一点吧。

所以,对于大多数平凡的我们,除了吃饭睡觉没有不做就会死的事情的我们,如何饶有兴趣的活在世俗中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

读书笔记赏析月亮与六便士篇4

为了追求梦想而放弃一些别人眼中的优越,是一种可敬的勇气!

1、制造神话是人类的天性。对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如果他们生活中有什么令人感到诧异或者迷惑不解的事件,人们就会如饥似渴地抓住不放,编造出种种神话,而且深信不疑,近乎狂热。这可以说是浪漫主义对平凡暗淡的生活的一种抗议。

2、他非常重感情,但是在他那很容易就被打动的感情里面却含有某种愚蠢的东西,让你接受了他好心肠的帮助却丝毫没有感激之情。向他借钱就好象从小孩儿手里抢东西一样;因为他太好欺侮。

3、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他唱给你的`是一个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心里重新听一遍就必须有知识、有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

4、他生活在幻梦里,现实对他一点儿意义也没有。我有一种感觉,他好象把自己的强烈个性全部倾注在一张画布上,在奋力创造自己心灵所见到的景象时,他把周围的一切事物全都忘记了。而一旦绘画的过程结束——或许并不是画幅本身,因为据我猜想,他是很少把一张画画完的,我是说他把一阵燃烧着他心灵的激情发泄完毕以后,他对自己画出来的东西就再也不关心了。他对自己的画儿从来也不满意;同缠住他心灵的幻景相比,他觉得这些画实在太没有意义了。

读书笔记赏析月亮与六便士篇5

虚荣的女人追求物质世界不会满足,然而她的精神世界却无比的空虚。“只有诗人和圣徒才会坚定不移地相信在沥青路上浇水能种出百合花”我愿做诗人和圣徒,在精神的世界里浇灌百合花。

性欲在灵魂面前显得自惭形愧,男主角本来可以安安稳稳的过完一生,但他追求美的欲望无法束缚,他在四十多岁从london跑到Paris,从此开始了他艰难又满足的'生活。

在这本书里,艺术家等于贫困潦倒,因为很多商人认为作品只有卖的好才是有名的,如此市绘的想法其实是有用论的体现,有用论思想在现在都仍有影响。有用论认为任何创造出来的东西都以实用功能为主,都能直接与金钱挂钩,卖的好=有用=有价值。这倒是有点像美国形式追随市场的设计原则。

我觉得本书在阐述价值观与爱情观,本书中有个人物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卑微的似尘土,这个男人即使在她的女人出轨后仍能把自己的房子及财产分给那个女人,可这样的做法没有换来女人的同情,反而是嘲讽。在爱情的世界里,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该分手时就该潇潇洒洒的分手。女人要是把爱情看得太重只会苦了自己,让别人嘲笑。

男主角的价值观很特别,最特别的是他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是个色彩斑斓的原始社会,他用绘画表现这一思想。男主角的形象是流氓,他不会感恩不会爱且粗鲁暴躁,也许就是这样的形象才能让我们体会到美的伟大力量吧,美可以把这样的人改造,到结尾男主角在死前留下的两滴眼泪就说明美成功了。

读书笔记赏析月亮与六便士篇6

《月亮与六便士》优秀读书笔记

第一次看毛姆的书,很久前就听过,看了一下,觉得吸引力不大,也就放弃了。和一个好友聊过,她也说一开始看不了,后来铺开了,各种爽。亚马逊的畅销书真的好便宜,1块钱,二话不说就买了。

一本关于梦想(月亮)和现实(六便士)的小说: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证券经纪人,有了稳定的工作,一个漂亮的妻子,两个女儿,某一天,突然留下一份简短的书信,然后弃家出走,跑到巴黎,不再回来。没有工作没有积蓄,过着落魄贫穷的生活,身体和精神饱受煎熬,却丝毫不在乎。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他接下来的人生,如同溺水,只有紧紧的抓住画画这救命草,其他的一切都无从重要。之前没有一点画画的天赋,逃离前也就是在夜校偷偷上了一年,被周围人认为是闹着玩的。最后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据说小说的原型人物是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

不知道如果是几年前的我,看到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想法,一腔热血,高歌梦想,为了梦想故,一切皆可抛。

现在觉得,人还是要现实起来了,梦想虽好,但是也要兼顾着现实,很多时候,现实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梦想上层的坚固程度。这也注定,我就是平平凡凡大众中的一位吧。

会觉得,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算是一个自私的人,为了理想也好,抛弃了一切,特别是家人,完全不顾他们的感受,还好没有了父母,不然怎样去报答其中的养育之恩。

沉迷上画画,也丝毫不是投机取巧准备被画商看中出画展成名赚钱,对待自己创作的作品,不展示出来,逝世之前,也命令同居女子在他死后把住房四壁创作的.画付之一炬。看来,天才总是内心强大的,儿女私情,道德伦理,才是吾等凡夫俗子要考虑的问题。

虽然对于整个社会,他留下了艺术的财富,但是对于他个体来说,其实和沉迷游戏不顾一切没啥区别。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幻梦中,完全脱离了现实,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画画(游戏),丝毫不通人性,比如对待老好人__X。

有时就像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一样去同情他,不是他选中了梦想,而是梦想选中了他,成为梦想的俘虏,去放弃了其他的一切。

月亮和六便士的取舍程度,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秤,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读书笔记赏析月亮与六便士篇7

迄今为止,《月亮和六便士》仍是我最喜爱的小说,喜爱毛姆作为一个敏锐的洞察者对人性的理解,喜爱书中思特里克兰德追逐梦想与噩运,却心甘情愿深陷其中的姿态。毛姆洞察出梦想的贬值,世俗的污浊,月亮高悬于空,便士乃生活必须,他不批判手握便士的人生赢家,却也分外赞赏脚踩便士意欲奔赴蟾宫的梦想家。我们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一些选择,却也要守住一颗赤子之心。

思特里克兰德,性别男,中年,职业股票交易员,生活单调,朝九晚五。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扔进人海都难以被揪出的,再再普通不过的人,在自己40岁这一年离家出走了吗?思特里克兰德抛家弃子去巴黎当一个画家。离家时,他只写了一张纸条提醒家人晚饭准备好了,然后他只带了100元钱,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画画。

这种桥段不是应该出现在英俊帅气的20岁小伙身上吗?然后他勇敢追寻梦想,最终美梦成真,爱情事业双丰收,如同当今市面上出售的成功学书籍,读罢便让人热血沸腾。但毛姆却没描写这样的一个人物。毛姆笔下,40岁的思特里克兰德早已过了冲动的年纪,别人都在追寻稳定,他却在追逐噩运。正如作家刘瑜所说:“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在他眼中,他的人生价值所在,就是疾步如飞,舍弃一切欲望,追上自己的梦想——画出一幅好画。

他在巴黎贫困交加,身患重病,险些一命呜呼。后来,他沦落街头,成为一名码头工人。几年后,他自我放逐到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双目失明,最终还把自己最伟大的绘画作品付之一炬。就是这样疯狂的一个人,看穿城市,看穿欲望,看穿阶级观念,看穿命运,最终掐住梦想的火苗,放了一场盛大的烟火。

毫无疑问,毛姆是极力赞美这个人物的,但他又充分暴露出这个人物的自私之处,达到极端。书中的“我”问思特里克兰德,“难道你不爱自己的孩子不爱自己的妻子吗?你不想要爱情吗?”他回答道:“我对他们没有特殊的感情,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对他而言,画画是一日三餐,是生命的全部,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干扰,所以他一层层剥下父亲,丈夫,职员等等身份的外衣,剥下这些束缚,像一个溺水的人只能抓住身边的浮木,他就抓着绘画,无论如何不肯放手。思特里克兰德无疑是一个圆形人物,自私、毫无责任感,却执着于梦想,并且勇敢无比。

毛姆有千万种方式去赞美为追寻人生的意义而付出的人,却选择了这样一种对比鲜明的,极端的方式。可能他已然预见到,今天的许多人已然折服于身份、年龄、欲念,被梦想的锋利妖冶刺伤,成功的判断划向名利,梦想的价值得到质疑,稳定、舒适成为公众的诉求,人们沉醉便士的海洋中无法自拔,少有人能看到月亮。所以他用思特里克兰德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警示众人,便士固然是生存之必须,但人总要抬头看看月亮。

不知其他人对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我读到他时,是骇然且敬畏。随着文章的进程,羞愧一点点将我吞噬,在结尾,思特里克兰德将自己创世纪的著作付之一炬时达到极点。我仿佛看到了火光中,高大的双目失明的他是怎样将一切名利权情踩在脚下,踩着无数无数人伸向名利的手,踩着噩运这匹野马,全然是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我感觉到在他面前,自己在懦弱地奔逃,逃向一个尽可能让自己舒适的港湾,即别人口中的.稳定生活。因为我深刻地知道要多用力才能抓住梦想的衣角,或者说,抓住它不是最难的,一直抓住它才是困难的。正如毛姆自己所说:“只有诗人同圣徒才会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毛姆在这部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叙述,可以体味到一个大作家,因为看清人性而表现出的宽容。文中出现另两个次要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年轻医生阿伯拉罕放弃了医生岗位,在毕业旅行中偶遇一个希腊周围的小岛,他感觉自己就是为这个地方而生,便在那儿度过了一生。而另一个顶替他上岗的“幸运者”却因此平步青云,成为了一位爵士,地位崇高,生活安逸。爵士对阿伯拉罕的选择嗤之以鼻。

文中的“我”作了如此评价:“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毛姆就这样淡淡地用一个“选择”的概念带过了这两个人物。的确,一个人生存的方式、梦想、价值观,哪一样不是自己的选择?爵士也好,在荒岛度过余生也罢,也许二者都不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中最有价值的活法,但从生活意义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完整个体的自我选择,而这种选择只要不危害他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因此,宽容的毛姆又给我以这样的安慰,也许我无法抛弃手中的便士,单纯地仰望月亮,但这是一个人的选择,因为在我眼中,生活不只有妖冶的梦想,还有责任,以及生活本身。生活本身便要求我们关心柴米油盐,寻得一处心安,享受天伦之乐。但月亮总是要有的,没有月亮的人会沦于便士的铜臭,而放弃便士的勇士也有可能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与自己的噩运偕行。我无比敬畏那样的人,却依然选择好好生活。

这是我的选择,想必有同学完全崇拜思特里克兰德的伟大,也有人批判他的自私无情,正如老师品读其他作品时所说的那样,这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

读书笔记赏析月亮与六便士篇8

美是一种隐喻。它如同海里的盐,蕴藏了上千年的矿物质,但却需要有可能上万年才会因太阳的自然曝晒而析出在岸边;倘若出现有心者刻意挖掘,却只需要几天就能收获大量的这些海之精华。

虽然本篇对于美的描述堪称金句,但也并不是完全正确。他说“美是一种玄妙而奇异的东西,只有灵魂饱受折磨的艺术家才能从混乱的世界中将其提炼出来。”美并不是多么高深的学问,只需要一点运气和灵气就能创造出来。就如两汉时期那个谱下了旖旎绵邈《凤求凰》的司马相如,也并非经历了艰难苦恨繁霜鬓才学会苦中作乐把生活的艰辛提炼成优美诗句的。好比,一个高明的魔法师,不需要多么复杂的符咒和法袍,只需要一挥魔杖,轻启丹唇,咏唱咒语,便会有华丽的魔法从手中绽放。

“当艺术家把美提炼出来之后,这种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的。”美的确需要有缘分的人才能理解。如同宋词中的`用典,一旦理解典故与词的联系读者便会拍手称快,称赞妙笔。但倘若不解其意,便会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不赞同“要认识美,你必须重复艺术家的痛苦历程。美是艺术家唱给你听的音乐,要在你的心里再次听到它,你需要知识、敏感和想象力。”就如同我们在欣赏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作《奥菲利亚》时我们只需要知道她出自于《哈姆雷特》就行了,没必要知道作者和其余两位自称拉斐尔前派的好兄弟是如何穷困潦倒,被指责绘图不符合人体结构,也没必要知道被当成奥菲利亚的模特实际上是三人之一的女友,为了图画的真实性穿着睡衣躺在浴缸里,有一天浴缸下忘了续火,导致可怜的奥菲利亚得了重感冒。

就如钱钟书所说,我们没必要知道下蛋的鸡长什么样。脱离作品本身的创作过程只是一项附加值,我们无法复制出艺术家的心路历程,自然也无法完全得知他们在创作时的所思所想。“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赏者看到的一些细节有时是始作俑者也没有料到的。因此没有正规记录的稗官野史只能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不该作为评价作品本身的砝码。

美是一种隐喻,它不会那么明明白白昭告天下呼天抢地招蜂引蝶,它是含蓄内敛的。正因此它才不会被肆意采撷,懂的人自知其价值无双。

读书笔记赏析月亮与六便士篇9

为什么有智慧的男人是选择面对女人的控制欲而不是逃避?——面对那些试图控制自由的思想

其实,有时候持有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的极端主观意识形态去处理对方的控制欲,势必会减少很多烦恼:关于爱情、关于家庭、关于梦想与追求的烦恼——关于人类本质的思考。

这种主观意识可能也是情感方面极端的“自利主义”吧?一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冷战、分道扬镳——我看透你了。

可是假设若把“我”放在思特里克兰德的时代,“我”不也是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吗?——厌恶、唾弃、嫉妒他为什么活的潇洒?什么都不在乎,抛弃家庭,抛弃爱他的人,都是因为那似是而非?的看透人性?然后发出疑问:你真看透了吗?你真了解我吗?为什么你这么自私?为什么你这么自以为是?为什么我用真心却换来你的不在乎?为什么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为什么你只是坚守你认为对的事情,可是你认为的一定是对的吗?——这些,“无关紧要”的烦恼。

(当然,这些疑问都必须要往好的方向去思考,因为如果向人性最本质的丑陋层面去发出疑问,都很可能遭受可怕的后果(最简单的例子:我选择你,是因为我看得起你,凭什么你可以这样冷漠我/离开我?),而且如果对自己的思考不足,可能就会落入漩涡,继而由爱生恨,听者可能会引发类比毛姆的慨叹:当时我还和今天有很大的区别,总觉得人的品性是单一的,当我发现一个这么善良美丽的女性有如此强的报复心时,我觉得很灰心。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人性是复杂的。当然今天我已经知道了,伟大和龌龊、善良和恶毒、热爱和仇视都是可以互相包容在一颗心里的。)

灵魂会被相比之下更纯粹的灵魂所吸引,但同时也会产生更可怕的嫉妒与恨。

回到当下,若把自身与思特里克兰德的行为类比——看透而选择逃避,作为一个假设思考,那她不也是会变成兰德夫人?——这时,所产生的嫉妒与恨肯定是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这压力不光是来自她一个人),至少对于一个20岁的男人来说,是这样的。因此为了避免这些,“是这么一回事儿”的烦恼,思特里克兰德的极端“自利主义”自然和自身的价值观相背,所以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虽看透却仍要选择面对、接受、处理与放下,这个过程当然会增添很多“无关紧要”的烦恼。(题外话:思特里克兰德也肯定看到了“是这么一回事儿”的烦恼,但为什么仍然这样选择呢?可能男人20岁和40岁的区别,是在于决心与自我存在的责任担当程度)“看透而选择逃避”还是“看透却选择面对”这两者重点在于看透,是怎样的“看透”?是看透一个人,生活一段时间,了解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性格、之类。还是,看透,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都是互相独立的个体,你本来不属于我,我本来不属于你,也不用谁对谁负责任,而我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对我自己所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诚然,做选择的那方思想建立在后者基础上。最后,为了避免思维的窠臼:应该采取像思特里克兰德的方式——看透而选择逃避,因为这样就能成为像思特里克兰德(高更)一样伟大的人物。应向自己提问:提出这个假设的时候,是否存在提高自我思想定位高度的嫌疑?是否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独到之处?是否只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和你们不一样”的宣言?思特里克兰德(高更)的高度是我们可以企及的吗?这些问题,都不好从别人口中或自己身上得到最好的答案,但好像可以确定的是,可以从时间轴的两个方面去考究:1、假设提出在思特里克兰德成名前,即落魄的时候。2、假设提出在成名后。显然第二种更显示出为了贴合浪漫主义而贴合,就像给自己一个暗示:没错,拥有像他这样的思想,我就能和他一样伟大——即看透而选择逃避为优选。为什么要这样提出两个方式去判断?因为,很明显,根据第二条时间轴去推论违背了事物演变规律:由已然存在的事物,推算演绎出规律,再通过规律来洞察未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思特里克兰德在艺术方面的伟大建立在思想的伟大之处——看透人性的本质,在情感方面的悲哀也正是看透之后的逃避,这当然和我们的追求有所不同。

综上,于是说,看透而选择面对更优于生活。

读书笔记赏析月亮与六便士篇10

不知道为什么会买来这本书,可能是当当搞促销活动,为了凑金额——这种名著一般都不贵。

作为一个理工男,从小就没正经读过几本名著,更别提外国名著啦。所以,现在也算是恶补。

这本书陪着我度过了整个二月,从冰天雪地到大地回春,从室外寒冷的北国到屋里阴冷的南方。

所谓良药苦口,这种书读起来完全没有畅销小说那么有趣,那么容易进入情节。可以说,前五分之一的篇幅都让我很难沉浸其中,繁复,琐碎,如同流水账一般在交代叙述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以及一次又一次的.相遇。

直到故事的大幕逐渐拉开,一个别有洞天的舞台终于呈现了出来。终于明白作者想说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小说的名字叫做“月亮和六便士”。

5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