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
《大卫科波菲尔》这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巨著,长约八十余万字。全书描写早年丧父的大卫饱尝艰辛,备受坎坷,但他披荆斩棘,顽强奋斗,终于功成名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精选篇1)
读完《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后,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大卫这个人物是那么的鲜明,让人对他饶有兴趣。
他的父亲在他未出生时便死去了,他8岁时母亲便改嫁,继父摩德斯通先生严酷残暴,他的姐姐摩德斯通小姐也一样铁石心肠,不近人情,在大卫的成长过程中遭到过许多不友善的人——残忍的校长、狡诈的朋友,还有心怀歹意的尤赖亚·希普。然而在大卫的生活中也不乏善良的人,有可爱的保姆辟果提,少言寡语、不善言辞的巴壳斯先生,有貌似严肃却菩萨心肠的姨婆,有生活不如意的米考伯夫妇,他们时而兴高采烈,时而忧郁不安,却始终期待着“转机”的到来,有恬静温柔的阿格尼斯,一位聪慧的知心朋友;还有朵拉,一位最最可爱的朵拉。
这本书主要写是大卫的一生经历和他那精彩的感情史,最终,他和自我心爱的人在一齐生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在这个世界上,外人一般是不可信的,异常是那些表面看上去十分美,但内心却十分恶。所以我们在和朋友交往时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你某个朋友正进行他可怕的计划。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精选篇2)
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这本书从字里行间表述出的真挚情感描述了主人公悲惨的童年及以后经不懈努力而成功的故事。书中的大卫童年可谓悲惨至极,充满黑暗。先是父亲病亡,后父残酷的殴打自我,以及被送到寄宿学校里,也受到校长的威胁,可是在学校的日子还不算是全充满暴力的。他至少认识了几个朋友,但朋友也有好有坏,在表面好却内心坏的朋友面前,大卫竟没有丝毫察觉,以至于之后给他的家人带来不幸。经一系列的磨难后,大卫长达成年,自我儿时的回忆加上自我的不懈努力,大卫最终改变了自我的命运,从而组成了一个和睦的家庭并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颇深。有人说:人自呱呱坠地时,上帝就已经为他规划好了不可改变的漫漫长途。可这本书却驳斥了这一说法。大卫是悲伤的,这不可否认。但他之后的努力却让他改变命运,走出阴影。我明白《大卫·科波菲尔》仅是一本小说,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可在一个个的实例的面前,这本小书却在告诉着人们:在命运之门前,唯恐不努力,只要努力,上帝必须会给你一次自我“选择”命运的机会。在诸多事件面前,努力可能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但他确实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精选篇3)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读了《大卫·科波菲尔》一书。
看到这个名字不要以为他它是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我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梦想。
《大卫·科波菲尔》经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杯具的构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终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进取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梦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终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期望的气氛。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梦想的化身。这种思想的构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辟果提、海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提福兹及其所作所为构成了鲜明的比较。
当然,这种强烈的比较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终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一样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至于对女仆辟果提的刻画,那更是维妙维肖了。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小说的字里行间,常常能够读到他那诙谐风趣的联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精选篇4)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口气便把它读完了。原本以为无趣的名著,此刻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主人公大卫展开的。少年时的大卫生活很不容易,父亲在他还未来到人世的时候便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直至大卫八岁时母亲改嫁。大卫的继父摩德斯通先生是一个凶狠残暴的家伙,他的姐姐摩德斯通小姐也是一样的铁石心肠,不近人情。大卫就是在这两个残暴的姐弟俩的压迫下,提早的结束了他幸福的童年时代。
大卫的成长过程不是孤单的,他遇到了许多关心他、爱护他的善良的人们。比如,善良质朴的保姆辟果提、忠厚老实的巴克斯、貌似严肃却一副好心肠的姨婆、总是为生活所迫的米考伯夫妇、有恬静温柔的阿格尼斯以及天真烂漫的朵拉。当然,生活中有好就有坏。残忍的校长、狡诈的斯提福兹和卑躬屈膝、阴险狡诈的尤赖斯·希普都是大卫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绊脚石。
读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自然要数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了。他是一个让人不由得心生敬佩的人。在他的人生中充满了重重的艰难险阻,但是他面对困难时的那种不退缩、不软弱的毅力,使他获得了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美满的生活。他的坚强和勇敢是他的一种人格魅力,他以他艰苦奋斗的成长过程来启发我们,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只要不逃避,只要勇敢的去面对,就能战胜自己,就能成功!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精选篇5)
“这是一个大约40岁的人的脸,有一撮小胡须,脸色红润。他正在笑,笑声中有一丝怒意,可是没有得意,没有恶意。这是一个总是在对什么东西进行斗争的人的脸,可是他是在公开斗争的,并且并无惧意,这是一个虽有怒意但生性宽容的人的脸……”,比起大多数的现代作家,19世纪的狄更斯,他的故事并不幸福,可是他这样带着诙谐的同情去写,字字句句,连不幸都变得温暖起来。记得当初看《BillyEliot》,有人说,这部电影俗就俗在Billy最终成功了,若他抛弃一切奔向梦想最终却寂寂无名,不知有多震撼。可倘若Billy最终仍淹没在人潮中,这部电影又有什么意义?这就像我们亲爱的狄更斯,他永远都只能做19世纪的好好先生,对一切乡下打铁匠和渔村老实人报有坚实的信心,即便是对所谓的“坏人们”也只是带着笑意调侃两句。他的世界,黑白分明,善总能够战胜恶,老奶妈永远都那么忠诚,贪慕虚荣的少年也总有噬心忏悔的时刻。如果他生在20世纪,语气冷漠好似卡夫卡,言词谵妄宛若乔伊斯,震撼是震撼了,可这又有什么意义?
萧伯纳对狄更斯的后期小说推崇备至,相反乔治·爱略特和亨利·詹姆斯则责难狄更斯的小说“太真实了”,“简直是用铁铲和十字镐挖出来的”,怎样会呢,因为狄更斯的小说本质上根本就是浪漫主义的传奇,你能在后世卡夫卡那些魔幻但又机器般精确的作品中清楚的看到他的强大身影。相比巴尔扎克的巴黎,狄更斯的伦敦永远是雾气腾腾和充满梦幻的。在狄更斯的小说里一切都是超自然和预知的,往往从小说一开头的氛围已经强烈的预示了故事的基调或结局,最著名的莫过于《荒凉山庄》开始的那场大雾。这在《大卫·科波菲尔》里甚至是很刻意的,大卫初见摩德斯通小姐,就把她的手提包比作了监狱,关掉手提包时啪嗒一声响,像狠狠咬了一口。希普从一开始的谦卑形象就令大卫厌恶至极,想想那冰冷黏湿的手,朵拉和大卫的婚姻杯具和她的早逝不停的在他们表面的甜蜜中冒出杯具性的预告,斯蒂尔福思可悲的真面目除了大卫本人所有读者必然从一开始就感到了,小说所有的进程都只是推动了他们宿命的行为与结局。
唯一的例外是米考伯先生,他不该有这么完美的结局,大卫在小说的某一章里严正的警告特拉德尔斯不要借钱给米考伯,此时其实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了米考伯先生只是一个可怜的骗子,他帮希普干的坏事验证了这点,但善良的狄更斯终究还是硬不下这颗心,就像他对《远大前程》原本杯具的结尾做了朦胧的妥协,他最终让米考伯先生在新大陆澳大利亚完成了他的转变,但谁都明白狄更斯的人物从来都不会转变,性格和命运都是注定的,这世界仿佛充满了一种统治一切的黑色力量。
狄更斯对米考伯夫妇的善意可能多少因为他们的原型就是狄更斯的父母,就像所有人明白的一样,《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狄更斯奇怪的把米考伯夫妇变成了他的忘年好友,这是一种在小说中逃避现实的补偿,谁都不会否认米考伯夫妇的可爱,但当他们真成了你的父母,那就俩说了,狄更斯在幸福的大卫身上重新塑造了自我。事实上正如作者自我所言,大卫·科波菲尔成了他最疼爱的孩子,他把自我的一部分完全交给了这个阴影中的世界,这是一个完全靠小说家的想像支撑的梦幻世界,里面生活着所有狄更斯难忘的怪人,狄更斯雾蒙蒙的双眼透过他创造的传奇直刺维多利亚社会的黑暗最深处。正如哈罗德·布鲁姆所言,再也不会有人像狄更斯一样把社会主义的故事当成浪漫主义的传奇书写,他的想像一向有种诡异的正确性,这就是传奇的力量,无法用理智解释的一切真实。
在我标榜喜欢狄更斯很多年以后重读他的一部部作品才明白其中浓得化不开的温情。不管这世间有许多不如意的,只要坚持期望和努力就会有时来运转的一天。而恶人如希普和斯提福兹总是会有恶报的。其实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只是我们年少时读不懂,长大后却不再相信。黑暗笼罩下的英国,宛如大雾笼罩的雾都:伦敦,但仍有许多人的心灵在迷雾中闪闪发光,照亮夜行的路,是光明和灿烂的,不被阴霾所污染,不因世俗的观念而改变,这是仍然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人性在发散着伟大的光辉,迷雾渐渐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