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100字读后感
写读后感需要人们用文字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个过程确实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陈情表100字读后感,方便大家写陈情表100字读后感时参考。
陈情表100字读后感篇1
古人常说读书必有感,必会落泪。其一《出师表》,落泪者是忠,其二是《陈情表》,落泪者是孝;后者是《记十二郎文》,落泪者是美。
自读《陈情表》后,我颇受感动。讲述的是李密向晋武帝申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世的奏章,描述的自己不能胜任的理由之一“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及自己的与祖母的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将作者步步紧逼至“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但在忠孝两难全时,作者毅然而然的选择了孝。
不论是古时还是今日?我们中华民族宣扬的不正是以孝治国吗?世间万物皆有情,小到野马尘埃,大到宇宙星辰,无一不是展示着情的存在。古时早就明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对头土壤的感恩,只同时也是为自己明年的绽放的铺垫。
如今我们处在和平安详的社会中,不穷,我们如图古人般生当有陨首,死当结草。我们为何不能如古人那样以孝为先?让我们怀着一颗孝心融入这个大千社会吧!子女孝顺父母,这是法定赡养的义务,是我们身为子女必做的一件事情。不仅彰显了我们自己,同时也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制度。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标签。无论你曾经做得如何?物质赡养的如何?已成过往。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世沉浮如电火石光,盛衰起伏,变幻莫测。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可能事事洞察。因此,以史为什么榜,我们展示“孝”,并让“孝”落到实处,怀着孝心去感受。
陈情表100字读后感篇2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陈情表100字读后感篇3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既为孝子,不得为忠臣。”
在北海荒原持节守志十九年凛然不屈的苏武在得知父兄皆被皇帝所杀后依旧忠于汉朝。在忠和孝之间,苏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忠。“单于壮其节”、“匈奴以为神”,但在后人眼里苏武却被扣上了愚忠的帽子。究竟是百行孝为先,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舍去哪种似乎都有悖于君子道德准则。
而李密的做法却是少有的忠孝两全的典例。《陈情表》中李密在极短的篇幅里,巧妙又恰到其份地流露出对自我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与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并浓墨重彩地渲染自我对祖母刘的一片孝心。孝恰恰是晋武帝对外打出的招牌,来显示自我的清正廉明,同时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李密恰恰利用了晋武帝对孝的推崇来到达自我供养祖母、辞不就职的目的。
可是李密纯粹只是为了尽孝而辞不就职吗?
我认为有三点应当研究:其一,李密确实有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其二,李密是蜀汉旧臣,他既然不被后人认为是一个罪孽深重的恶人,那么必定拥有对旧主的依恋。况且李密认为汉主刘禅是能够“次齐恒”的人,对于晋灭蜀汉,李密心里是有些不服气的。其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前车之鉴,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况且李密并不了解晋武帝,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李密可能认为此时不宜做官。
如果以上三点原因真的都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能够看出李密处事之圆滑、周到,既有深谋远虑,又能明辨当下时局。李密的孝,从陈情表来看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对于李密这一人物的褒贬评判,定然是褒奖占据上风,可是在陈情表中意图明显想要打动晋武帝的抒情之词难免让后人眉头微蹙、心中有些不快。有人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不孝”,但在我看来,读《陈情表》时,隐隐有一种笑里藏刀、感人至深的措辞背后藏着的是让晋武帝不得不答应的合法合理的威胁。
而晋武帝执意要召李密为洗马的动机也令人疑惑。正面原因有两点:其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拢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胸怀。其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继承汉代以来孝治天下的政策,实行孝道来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履被征召。文中说道“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说明李密已经说明自我的苦衷,晋武帝想必有所耳闻,为何还要屡次下诏呢?是非要逼得李密作出《陈情表》如此一文来帮忙他弘扬孝道,还是要逼得李密舍孝取忠、前来任职?但这似乎又违背了征召李密的主要初衷。或者说晋武帝根本不明白李密的苦衷,本段仅为猜想。
在浩浩历史长河里,为忠孝而夙夜忧叹肝肠寸断的文人义士数不胜数。但能拥有李密这样忠孝两全的圆满结局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李密的结局并不仅仅由个人来决定,更是时局的必然结果。在苏武的处境下,忠孝两全是绝不可能的。那么苏武难道就该被扣上愚忠的帽子吗?我认为是不公的,每一位为忠孝而痛苦抉择或是舍忠尽孝、或是舍孝尽忠的人都值得被同情、被歌颂、被赞扬。不是所有人都能忠孝两全,有时两者取其一亦为英雄。
陈情表100字读后感篇4
无根的浮萍只能随波逐流,扎根沃土的大树才能参天耸立。书是朋友,读经典文学作品使我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给我以智慧的启迪,给我以深刻的感悟。文学经典是滋润干涸心田的雨露,是孤苦绝望的期望。在文学经典中,我看到了雄姿英发、豪情壮志的项羽,听到了文豪苏轼高吟“千古风流人物”,嗅到了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的醇香,更闻到了李密“乌鸟私情”的至孝。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我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奉养祖母的要求。“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表达了李密至孝之情,感人肺腑。
李密面临着锦绣前程与侍养祖母的抉择,他依然选择了后者,他是亡蜀的降臣,不应招会招来杀头之罪。有人说他傻,放弃完美前途冒着生命危险,一点不懂得轻重之分。他真的很傻吗?我却不这样认为,他的至忠至孝重于泰山,值得歌颂。
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到周末,从浙江磐安县城到冷水镇的30多公里的路上,人们都会看到一辆奇怪的电动车,骑车的是带着眼镜的青年,身后坐着他的老母亲。60岁的她患了严重的痴呆症,为了照顾母亲,陈斌强去上班都会带上母亲。5年的不离不弃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儿子的担当,更为我们书写了一篇人生的范文。
百行孝为先。黄香,9岁那年母亲病故。他怀着悲痛之心,悉心照顾父亲。天气热时他就把父亲的枕席扇凉,天冷时就先进被窝躺着,待被褥暖和之后,再请父亲入睡,如此年复一年,流传的是一段感人千古的故事,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总是在其父面前数落王祥,因而他失去了父亲的关爱。继母朱氏常常想吃鱼,但因天气寒冷,河水结冰,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在冰上祷告,突然间冰裂,冰缝里跃起鲤鱼,王祥十分高兴,拿着它侍奉继母。王祥卧冰求鲤的孝心之举感动了许多人。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孝敬父母是义不容辞的,父母对我们的爱重如山,深似海。其实父母要的不多,仅需要我们的孝顺和关爱,我们要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关爱父母,用真心挽起父母那衰老的臂膀,陪他们走好人生的最终一段旅程。
陈情表100字读后感篇5
《陈情表》讲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最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最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
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最大的关爱。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快 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最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该以孝为先。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很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亲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密在悲惨命运的摧残,依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陈情表100字读后感篇6
其实仔细想想,人这一生当中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了吧!李密是幸运的,毕竟在他想一尽孝道的时候,还有一个祖母可以让他去孝顺。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不忘根本,报答亲情。不禁让我深思,我带着父母的关心、爱护走过了16个春夏秋冬,在带走父母爱意的时候,我是不是该留下一份孝心?
《陈情表》陈什么情,你要明白,不只是尽孝之情,还有凄苦之情、感激之情、恐惧之情、狼狈之情、报效之情。而这众多纠结在一起的情感,又真假难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
当我读到'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时候,我体会到了虽然花生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