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得文网 > 作文 > 读后感 >

关于读家的感悟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写读后感可以可以锻炼语文能力,提高写作水平,通过不断地写读后感,可以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升写作素养。那要怎么写关于读家的感悟呢?这里提供一些关于读家的感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关于读家的感悟

关于读家的感悟篇1

巴金的《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讲的是一个在封建制度下的一段家族史。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一样的人因有着对社会不一样的认识和反抗而带来的不一样的命运。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时觉悟的人是少数的,大部分人是不幸的。有觉悟的人勇敢的热情的反抗制度反抗命运进取热情的存活着,就像是觉慧一样的存在;而不幸的人在现实面前选择了逃避、妥协、屈服,丧失了自我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被封建制度所奴役了,就像是觉新一样的存在。以往有无数的争议,读者都在猜测说这本书是巴金自我的家族史,是自传,人物也带有必须的现实对照性。可此刻看来,无论是与否,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它成功了,它的真实性和现实性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个读者,为这过去的可爱的生动的做了不必要牺牲的人们而悲哀而痛哭,为这无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的软弱人们的愤恨,为这睁眼看社会的人道主义者的觉醒而激动。

这个家族里所发生的事情正是整个社会的人们所经历着的事情,他们具有着相同的普遍性。在书中,明显的存在着两代人的生活轨迹。一代是以太祖爷为头的老一辈;一代是以觉慧为头的年轻一辈。他们中的人有着相似性却又有着各自的不一样。在过去,太祖爷是一家之主,他的命令是不能违背的不可抗拒的,它代表着封建制度的专制性。而之后呢,它遭受到挑战了,新一代的子孙勇敢的打破了被束缚的枷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提高一种社会的前进性,可谁又能看见,在这艰难的前进中是脚踩在无数冤屈灵魂的尸体之上行进的呢。每一条新的道路和探索总是艰辛的,每一个在时代思想交替的时期中的人们总是处境艰难的思想挣扎的。在书中体现最明显的是长子觉新,理应说他应当有着一个明媚的未来,尖子生、出国深造、找一个相爱的姑娘结婚生子。然而命运却带他走向了另一个世界。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自我并不爱的女人、一个没有欢喜也没有悲哀的情绪。

他没有一句反抗的话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不用反抗的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对环境的逆来顺受与软弱感让他得过且过,尤其是在服从的基础上得来的也东西也还算安稳和平。就算以往在思想上他是痛苦的愤恨的,他也曾奋斗过,可行动上他终究是妥协了,放弃了以往的关乎青春的热情和幻想。与他处境相类似的还有三老爷克明,虽然出国留过洋,之后是省城的著名大夫,但在封建制度面前依旧坚持沉默,无所反抗。他怕争吵怕斗争所以妥协求那一点点的安稳。他们是矛盾的,在做着自我内心不认同也不愿意做的事情,成了这个社会的傀儡。与之构成鲜明比较的是觉慧,他从来都热血沸腾的,上学堂,支持对禁足的解除、支持剪短发,支持新思想,办报刊,与外省同样热血青年取得联系等等。

他清楚的看到家道的衰败和可爱的人们不可阻挡的走向灭亡的道路,但他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坠入生命的谷底,再没有生的痕迹。他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是清晰的并且一寸一寸的在他体内生长的。在失去自我最爱的女人——鸣凤的时候,在看着梅姐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凋谢的时候,还有大嫂因为可笑的封建礼教和迷信断送生命的时候,他是愤恨的甚至是处在情绪爆炸边缘的,不能容忍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发生,刺激着他的神经迁怒着他的灵魂,更加坚定了他要从这个家逃离的想法。仅有逃离了这个家,他才能得到身体上灵魂上的解脱,最终,他也做到了,在船上回首时,对这个家道了声再见,对这个旧社会道了声再见,就向着那广阔的前方光明的前行了。作为一名女性,在看到文中女性的遭遇的时候,真的会思考一下作者借助琴的口所问出的那两句:“难道女人只是男人的玩物吗?”“牺牲,这样的牺牲究竟给谁带来了幸福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她们不公平的命运在被反复的遭到质问,新一代女性的呼声正在被同代无数姐妹们呼应着。这是期望的火花,是不灭的精神,是女性青春为自我绽放美丽的象征。

正如巴金先生自我在书中写的那样,他们其实不仅仅是他们个人了,更是中国社会中一群人的代表。这样的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历史是代表着无数个同样家庭的遭遇的。看的让人心痛且有着一种无力感,但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人们正走在一条道路上——冲破这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建立新思想。虽然路途艰难却不断前行着,并坚定的相信必须会成功。这个“家”是酷似沙漠般寒冷的孤独的家,是旧的封建制度下的家,不要也罢,总会有新的社会风气注入,更换着世人的血液建立着一个温暖的和谐的家的。

关于读家的感悟篇2

看完巴金的名著《家》,不敢说完全看懂摸清。只能稍微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个成都地区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代表传统封建的势力。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觉新的弟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巴金以成熟的文笔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揭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无耻。另外,他还描写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渐觉醒和反抗。封建势力虽然强大,但那毕竟已成为过去,和现代社会发展相悖,始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和遗弃,即使觉民、觉慧不站起来反抗,还会有千千万万的人站起来。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另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一个如此庞大的的家庭衰落,,虽然有点可惜,但封建专制始终是不可取的。

在这些充满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细节的描写。用了很多不同的修辞,景物仿佛就是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比如小说一开头写风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馆以及结尾写觉慧如鸟脱笼似的离家。

《家》的另一个特点是洋溢着纯洁浓厚的青春气息。这种单纯而自然的气息,正如巴金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在历史的洪流中,这本书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它是我们新文化运动的见证。

关于读家的感悟篇3

家是什么?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里的那轮明月;家是马致远《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里的九曲回肠;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里的那夜半钟声。

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它在我们生活中是十分熟悉也是亲切温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说《家》中,家却是每天都在明争暗斗,只是为了争夺那点家产,正面以笑脸对着家人,转身却是在暗地里说对方的闲话。

再看看今天,家家户户和和睦睦,极少存在家庭的明争暗斗,都是民主制度,家和万事兴,有什么事情说出来和家人合伙商量解决。

“觉新”的表妹因大人思想保守,有病不能及时医治,最后死了。当今社会,新的思想意识层出不穷,现在的思想是开放的,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观念,新的资讯通过各种渠道传送到我们面前,开拓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灌输了最新的有益的思想意识,变封建为开放,变传统为创新,变专制为民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巴金的《家》中,在那封建社会中,不敢像我们那样开放,那样创新,没有民主。但现在有了,还有了互联网,有了电视,有了计算机,有了很多可以让我们了解最新资讯的渠道。这一对比,证明了社会在发展,人类文明在进步,精神境界在不断的提升着。我们可以向《家》里面的“觉民”学习,接受更多的资讯,敢想敢做,还要以《家》中的“觉新”为借鉴,不要一味的盲目顺从。

《家》描写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后的日趋没落。通过一个家族的分离,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全面崩溃的现实和趋向。而今天我们的家,家里面我们成为了中心,父母长辈为我们而日夜忙碌操劳,我们经常是坐享其成。更有的孩子连家务活都不懂得做,不懂得为父母分忧,甚至还常常抱怨父母“没有给的条件”。事事要父母征求和尊重我们的意见,宠爱并且溺爱我们,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即便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应该满足,应该回报他们。看了《家》以后,我们为之反思,我们生活在如此幸福的今天,是否应感觉到庆幸,感到快乐,感到幸福,并不断努力,用自己最完美的成就来回报父母长辈们为我们的付出呢?

不管怎样,今天的我们比过去的他们要幸福,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没有奴役、没有饥饿……尽管生活中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是我们已经比他们原来的生活状态好了很多,很多,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如此不易的幸福生活!

关于读家的感悟篇4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关于读家的感悟篇5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家》,它作为《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被公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书中描写的高家,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这个旧式的家庭内部充满着虚伪和罪恶,各种矛盾潜滋暗长,逐步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好的东西遭到无情地毁灭,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以及梅芬、瑞珏、鸣凤等青年女子的命运,最终都免不了悲剧的结局,而这一切都归咎于那个时代的封建思想。

在那个封建社会里的太多的牺牲品,他们因无力反抗这一切而忍受着痛苦,甚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鸣凤才十六岁,本与觉慧相爱,但却被高老太爷送给别人做姨太太,明明相爱却要被拆散,可怜的鸣凤死死哀求却没有帮她,在出嫁的前一天就跳河自杀了,瑞珏要生孩子了,却赶上高老太爷去世,陈姨太说不吉利让觉新将瑞珏送出去生孩子,瑞珏被送到一个非常偏远的小地方,觉新抱着瑞珏哭,他也没有办法,只能默默流泪,可怜的瑞珏在那么偏僻的农村地方因为难产而死,梅因封建势力的压迫不能与觉新在一起最后也带着对封建势力的不满受压迫而死。这些都是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的牺牲品。我们透过人物的悲惨命运可以看到制造它的封建社会及其道德精神的可憎和悲哀、荒谬。

觉新也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牺牲品,作为长孙在他父亲死后,他必须挑起承担这个大家庭的重任,家中的长辈都反对新思想、维护封建秩序、封建礼教,但是觉民和觉慧两兄弟却是誓死抵抗反对封建思想,想要改变封建社会传统的热血青年。他们不服从哥哥的管教不愿意接受封建思想,觉新其实也是一个渴慕新思想的人,但是作为家中长孙他只能接受封建的思想、礼教。觉新是懦弱的,但无力反抗这一切。他也是矛盾的,只有集痛苦、悲痛于一身。

觉民和觉慧是被“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们幼稚而大胆,他们反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光明、自由、幸福热烈的追求。他们参加学生组织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和创办《黎明周报》抨击封建的一切东西,嘲笑哥哥的懦弱,与封建的高老太爷进行“对抗”。直到高老太爷被“击败”。他们胜利了,老太爷也去世了。尤其是觉慧,他对封建势力深恶痛绝,想尽一切办法反对封建势力,最后他义无反顾的离开这个封建大家庭,只身一人来到上海。 然而,高老太爷则是封建统治者,高老太爷也可以说是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他反对新思想,专横的实行着对封建制度他把觉新逼的走投无路,他反对一切新思想,包办子孙的婚姻,剥夺他们的自由、幸福。觉民和觉慧反对封建势力,与他进行“对抗”,他便认为他的威严、地位受到了威胁,他是这一幕幕悲剧的操办者,这一切的悲剧都是他的“杰作”他太顽固,残暴的统治着这个家庭,使这个家庭逐渐走向灭亡。

巴金的《家》,我深刻感受到封建社会是堕落腐朽的,是罪恶的。那个时代需要的是觉慧这种反对封建思想,支持新思想的新一代青年。如果那个时候的人都不像觉新那样懦弱,而像觉慧那样勇敢的话,也许也不至于会有那么多的牺牲者,也许早就推翻了封建统治,使人们得到自由、幸福。

52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