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得文网 > 作文 > 读后感 >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

时间: 新华 读后感

写读后感可以锻炼写作技巧和方法,提升写作素养,帮助你写出更好的文章。优秀的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应该是怎样的?快来学习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的撰写技巧,跟着小编一起来参考!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1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一篇的名字叫做“造反者”。当时,我一看见这三个字,心中诈一愣,造反者?难道是混在红军中的“奸臣”?翻开书一看,原来是我仰慕已久的周恩来大人呀!的确,这造反者的称号还真是实至名归呢!在斯诺的笔下,周恩来这一人物形象,更确切的说是他的另一面实在是让我大跌眼镜。

周恩来是中国人中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父母皆是两位深爱阅读的人,从而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但在1920年的学生运动中,周恩来做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如此年轻的他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尽管他是那样的年轻,却又是如此的好强,他简直是把自己的生命都搭了进去啊!

因为他未受过正规的军训练,在工人阶级的很少干活,所以他到上海的时候唯一的武装是他革命的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之后他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用步枪,机枪等装备对付作为敌人后缓的大城市的全部财力。而他的这一切努力都仅仅是为了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共和国,它没有海诺,没有盐吃,不得不用人民铁的意志来代替。

更令我吃惊的是斯诺竟称他为“狂热”分子。他背弃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苦的能力,无私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敢不挠精神。

在斯诺与周恩来漫步在乡间的时候,他显得轻松愉快,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在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的时候,他好似返朴归真了,给人的不是一往常态的领导风范,他仿佛在逐渐拉拢他与乡下人们的距离。而那一刻在斯诺看来,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不过仔细一品味他的动作,也真是如此。

也许正是这份轻松的精神才是他能够依然理智和微笑着去面对各种困难局势的吧!

这样的周恩来似乎又使我的心中对他燃起了几分敬畏。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2

“他好象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看到这句话,我不禁“噗”的一声笑出来,一面为这位美国作者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新奇而笑,一面又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神”而大为震动。迫不及待地向后翻去。

埃德加·斯诺所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通过他的描述,我看到了一个此前虽有所了解却并不熟知的延安根据地。当面对误解和扭曲,红色中国的领导人敞开胸襟,热烈的欢迎这个远方而来的不速之客。无拘无束的告诉他他们所知道的一切。然后信任地通过这个青年,告诉全世界,在世界东方的战场上,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生的故事

在这里,西北的漫天黄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民主之风;滚滚的硝烟暂时退却,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军民一心的生活景象。他们坚定、执着、深邃而不乏快乐和幽默,他们是为了幸福而战的勇士,他们更是活生生的、与普通人无异的市民。

不同于其他书籍上描写的民生凋敝,也不同于历史上讴歌的艰苦卓绝的抗争,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中国共产党领袖、是一群敢爱敢恨,真心的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它深切让我认识到了共产党与人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感情源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并坚持这条路走下去。或许这就是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在历史的洪流中日益富强,走向民族复兴道路的根本原因。

2008年5月12日,整个中国都为之沉默了。在这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昨天还是一片如花似玉的景象,夏天的勃勃生机刚刚弥漫开来,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毫不留情的摧毁成一望无际的废墟。数万人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间一命呜呼!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在地震爆发后的当天,年过六旬的温总理,在第一时间内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孩子们挺住,我是温爷爷。”面对随时可能发生五六级余震,每一次震动都有可能导致一些断残的墙体进一步坍塌滑落。尽管如此,温总理仍然执意要爬上废墟堆,亲自拿着喇叭凑近缝隙向埋在里面的孩子们喊话。这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这一句普通的话,不仅蕴含着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关怀,倾注更多的是鼓励孩子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让他们早日走出灾难的阴影。这一句普通的话,不仅是一个爷爷对孙子的疼爱和怜悯,表现出更多的是用温情去抚慰孩子们受伤的心灵,让他们重拾亲人的温暖。这一句普通的话,不仅展现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至爱之情,而蕴藏更多的是,当看到人民遭受苦难时的一种“爱之切”和“痛之切”,想要大声告诉灾区人民一声,你们不是在孤军作战,还有温总理和全国人民,只要坚持住,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中国式平民总理,这个头衔不仅代表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更表现了在党的阳光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没有贵贱、为人舍己、和谐平等的社会。这不正是共产主义所追求的吗?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过去留给我们的是深切的追念,但未来只留给我们一个模糊的背影。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3

合起书页,我激动澎湃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脑海里依然浮现着一代革命英雄人物的传奇人生,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部光辉灿烂、彪炳千秋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一串红色的记忆。

如果中国现在没有解放,或许我们还生活在充满了枪炮声,战火喧嚣的环境当中。可是,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宁静安定的环境里,国泰民安、生活幸福。这一切都来自革命前辈的努力与坚持,可以说,我们如今的生活是用革命战士的鲜血换来的。为了缅怀革命前辈的遗志踏寻他们的足迹,我翻开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这本书可以说是当今最客观,最真实的一本书。作为访华记者,埃德加斯诺即没有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那种憎恶与恶毒,也没有对共产党的盲目崇拜,他写这本书是没有带着任何的个人感情与个人偏见,所以,他的看法可能是最真实的。

在书中,中国的革命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刻意曲解,这已经不是一段真正的历史,这段历史已经受到了扭曲,就像斯诺还没进入共产党根据地之前,他一直认为共产党就是所谓的“赤匪”,而领袖毛泽东就是“土匪头子”。

进入根据地后,他才认识到自己简直是大错特错:共产党是一支为百姓服务,为解放奴役中的中国而奋斗的英雄军队。毛泽东是一个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生活充满激情。除此之外,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百战百胜的林彪,令地主乡绅闻之色变的贺龙。更有一大批为了革命可以抛头颅撒热血的英雄好汉。他们用火一般的热情、钢铁一般的意志,斩去了旧中国的毒瘤,建立起了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相反,国民党反而更像是一群土匪,他们对日本侵略者做出不抵抗政策,却对同是中国人的共产党赶尽杀绝,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把中国社会搞得乌烟瘴气,却派人把自己美化成“抗日英雄”,而土匪般的过去,才是他们真正的历史。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把这段真正的历史,把这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呈现在这本书上,让我们认识到这一群有气魄有风度有力量有抱负的领导者,让我们认识到了这真正的历史。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4

1936年,在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人民真挚而热烈的感情,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民党军队和“白匪”对中国革命严密的新闻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北苏维埃地区,探寻红色中国,把他在红区的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记录,后汇编出版为《红星照耀中国》,揭开无数当时令人无法理解甚至在外界看来扑朔迷离的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近日,我重读此部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内容丰富而生动,看似故事一般精彩,却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正像列宁所说“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是比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更巧妙’。”

《红星照耀中国》公正、客观的记录在革命战争时期从毛泽东、周恩来、林彪、贺龙等掌权人物到诸多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吃穿住行等生活、心理状态,从侧面表现出红军以及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觉悟,还原那段红色革命历史,消除当时世人对红军“赤匪”的误解。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报纸的新闻记者,斯诺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

千百万人民群众——不是少数领袖们——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在红色中国,苏维埃政府没收地主财产,给农民重新分配土地,帮助农民种田,用真诚的行动震撼、唤起中国农村中的亿万人民,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唤起他们的人权意识,同儒道两教的胆小怕事、消极无为、静止不变的思想作斗争,教育、说服他们参与革命,加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因此,看惯了消极满足的中国人的斯诺,在红色苏区却看到了与国民党统治的“白区”完全相反的、令人吃惊的、“罕见”的景象:这里的人民生活愉快,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看不到一丝战时紧张的迹象。红军总是不惹人注目的开进一个地方,“一点也没有破坏农村的宁静”。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百姓幸福劳作,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并对红军热烈欢迎和拥戴,倾其所有资助红军,支持孩子投身革命,很多知识分子、热血青年都义无反顾的奔赴苏区,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

初到苏区,斯诺遇到了很多使他感到意外的事情:还是孩子的少年先锋队员为斯诺不叫他“同志”而不高兴,他写到“我想,这些孩子真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深入苏区以后,我就会在这些脸颊红彤彤的“红小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而且忠心耿耿——的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青年运动所表现的生气勃勃精神。”在红军战士的身上,他发现了“奇怪的铁一般团结的中国革命家身上一再碰到的特有品质。”“虽然几乎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中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这一种自信的感觉”。红军战士之间的团结也让他感到震惊“有某种东西使得个人的痛苦或胜利成了大家集体的负担或喜悦,有某种力量消除了个人的差别,使他们真正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但是却又发现存在于他们与别人共自由同患难之中。”

通过亲身接触苏维埃的掌权人物,斯诺头脑中起先被国民党灌输的“狂热分子”、“无知土匪”、“强盗”等等印象被一一否定,甚至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他们是有气质,有风度,更是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一群革命者。书中对毛泽东这样描写到:“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 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林彪;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许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斯诺这些详细且生动的描述,把我心里原本模糊而冰冷的革命者的印象变得亲切、鲜活起来。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在这些优秀的革命者的领导下,在没有飞机、没有大炮、没有金钱、物资匮乏等艰苦的条件下,为了崇高的理想,用火一般的热情和铁一般的意志坚持革命,他们百折不挠、奋勇拼搏、自信乐观等平凡而伟大的革命精神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次的洗礼,让我明白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是深深地根植于共产党人为人民谋福利的目标,根植于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根植于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

今天,为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踏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重读七十五年前这样一部经典的红色书籍是值得的。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后来人发扬革命先烈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激励着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检察工作中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5

这部著作是由埃德加斯诺写作,这位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完成长达七年采访的西方记者。揭开了无数当时令人无法理解甚至在外界看来扑朔迷离的红色中国的神密面纱。

作者常年跟随于红军共同生活,甚至于许多中共领导面对面交流,也正是因为这样本书的内容大到红军领袖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论形态。他站在非常可观的角度,从小人物的小事,不仅反映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心理状况,更是从侧面的角度表现出红军以及那些遥不可及领袖们的精神状态。

在书中“苏维埃社会”一节中的一部分,令我影响深刻。“中国农民通常最讨厌她自己家庭之外的组织纪律和任何社会活动,当提到这一点时,一些党员大笑起来,他们说中国农民如果是为自己而不是为民族,---地主或是税务工作,他们没有不喜欢组织和社会活动的。”我不得不承认与我谈话的大部分农民看上去都支持苏维埃和红军。他们中许多都是很自由的进行批评和抱怨,但是当问到他们是否喜欢现在这样儿不喜欢过去的日子时,他们的回答几乎是带着强调的语气。是的!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未知的中国革命。你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我看到了对当时人民社会的全新描述。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6

虽然朱德不像莎士比亚和孔夫子那样具有头等重要性,但朱德的名字在中国也非常地响亮。

在我的印象中,朱德是一位智勇双全的红军司令。朱德貌不惊人—— 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事实也上,也的确如此。他曾指挥过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却只负过一次伤。

难怪中国民间流传他有各种各样的神奇的本领: 四面八方能够看到千里以外,能够上天飞行,精通道教法术,能在敌人面前呼风唤雨。在中国,许许多多的人都知道朱德的大名,有的把它看成是危险的威胁,有的却把他看成是希望的明星,这就是几十年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名字。

然而透过《红星照光耀中国》的白纸黑字,我竟窥见了一个爱运动,爱读书的朱德。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说地,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爷爷那样幽默,却非常的温和,几乎不会跟别人吵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中,如果没有它的两个孪生天才“朱毛",是无法想象的,许多中国人实际上都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人。毛泽东是这一斗争的冷静的头脑,朱德是它的热烈的心,以行动赋予了它生命。

朱德的那种难能可贵的个性几乎能立刻博得人人的爱戴。看来产生这种个性的由来是他的谦虚,而这种谦虚也许又是渊源于他个人诚实可靠的品质。他是个深受爱戴的人。他曾高举解放的火炬!为中国的人权自由而斗争。他的名字已永垂不朽。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7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轻轻合上书,嘴里却依然的"咀嚼""着这铿锵有力的话。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经典著作,我的心灵是震撼的,坚定的,沉重的,更是自豪的。

《红星照耀中国》书中作者斯诺以外国记者的身份通过"白区"历尽千难万险进入"红区",开始了他的采访,采访的人物许许多多,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周恩来和徐特立的采访记录格外细致。从对当地的工人,红军战士,还有"红小鬼""一系列的采访中,通过他们的讲述、行动、以及当时的生活状况,斯特我以一名记者的名义,向外界宣传真正的共党,真正的红军状况,传达共党红军的思想,使外界消除对红军的不实之词。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铸成了这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一部不朽的名著。

在战场上,战士们前仆后继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互相帮助,在一幕幕场景中可见人民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杰出的红军领袖们以自强自尊自信,取得了成功,作者何不是在歌颂他们,弘扬红军战士的精神,让我们学习。

仅仅是个外国作家,却有着为他人着想的态度,岂不是让那些卖国贼更无地自容,我们也要向她学习,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那股热血,感受到无人可比的红军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8

埃德加·斯诺,当别人都只是对“红色中国”进行一系列或荒谬或认真的猜想时,他毅然选择了独身一人,踏入仍处于混乱中的中国,记录下了一个细腻,坚强而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在斯诺的叙述中,我看到了一个处于战乱中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战争不止、流行病肆虐。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作者来到了陕西北部,他见到了杨虎诚、张学良、王牧师等人,听闻了话多故事,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之路。而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之因素,也在我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之路上,少不了的是无数个英雄才俊。在这其中我最熟悉的便是毛泽东——毛主席了。

记忆中的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高尚的英雄,他领导中国红军经历了8年抗日战争,3年国内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应该铭记的。然而,在我阅读时,一些生动朴实的描写却意外地被我记住,如果说光辉伟大的印象是毛主席的躯壳,那么朴实平凡的那一面便是毛主席的血肉,使得那个遥远的身影有了血肉,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在书中的叙述中,毛泽东是一个“质朴纯真,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可能有些粗俗”的人,这当然是没有错的。事实上,正是这样纯朴的性格,才使得他能够与工人、农民、红军战士们打成一片,同住同食,毛泽东与红军战士们浑然一体,没有一点了解的人一眼望过去,绝对分不出谁是上司,谁是下属。如同一家人一般的,亲密无间。

同时,毛泽东也是极为聪明用功的。除却“天生的英才”以外,他对一切政治、历史、哲学等知识都怀有极深的求知欲。他不知疲倦,在夜深人静的子夜,也常常能见到毛主席所居住的窑洞内,灯光仍摇曳着。如此的勤于学习,求知若渴,再加上他对于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军事上的果断决定以及迅速实践,也难怪他会被外界称为“中国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由知识和经验堆积而成的,是毛主席智慧的升华。

毛泽东对外界的一举一动时刻保持着关注。他对世界政治局势极为熟悉,并且对每一个现象都有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凭这一点,就足以使许多人惊叹了。

一个人的成功,绝不可能归功于一种品格,只有数种品格叠加在一起,才会成就一个真正的时代伟人。就像“八面玲珑”一词一样,每个人都不是单一性格,单一习惯的,人天生就是复杂的,而这些复杂性正使得我们更加完整,可以以更多的姿态迎接未来,融入世界。

其二,自然离不开“信任”二字了。

红军,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无数农民热切期盼的希望,也是无数官僚地主所憎恶惧怕的对象。正是因为红军的善良与英勇,农民的生活比在白军统治时大为改善。红军是他们的信仰,所以他们将红军当作自已的儿女兄弟,把自已当作半个红军。

在《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七篇中,我不止一次地感受到红军与农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从农民的一言一语中,从他们的所做所为中,我都能感受到“信任”的力量。

一个农村的小脚老太太,坚持为作者与他的同伴杀了一只鸡吃。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一只鸡是老太太家里最值钱的家产了,而做这一切的原因却是不希望“让一个洋鬼子告诉外面的人说咱们红军不懂规矩。”很明显,这个老太太完全信任红军,而且很自然地把自己称为“红军”,哪怕她根本没有党籍。而红军如此受平民百姓拥护爱戴的原因,就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

首先,红军对人民充满了信任。若是一个人的街坊邻居说此人没有帮助过国民党,红军就相信了;可国民党的军队呢,如果担保人中没有一个地主,那他就是一个罪该万死的“红匪”!信任都是相互的。国民党的所做所为自然无法像红军一样使百姓信服。获得了红军的信任,农民们心中自然会感到平衡舒坦一些,对红军的好感自然慢慢增加了。

其次,红军是真正的“人民的军队”。大局上来看,红军是为了国家统一,为了人民可以过上好日子而奋斗着,战斗着。从细微处来看,红军战士们与百姓们是那么的亲切,战士们并没有因为自已的特殊身份而觉得“高人一等”,两拨人愉快地打成了一片,亲密无间。

还有,红军会倾自已之力让百姓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无线电、合作社、粮食、布匹、盐、学校、知识、认识世界,这些都是红军带给中国农民的,是农民们以前难以奢望的。年轻人可以进学校,可以学知识,保家卫国,农民们有足够的粮食吃饱肚子,不必每天为纳税和征收而苦恼。这些是红军带给农民们的,是点燃农民之希望的火种。

什么是信任?

信任是一个人自以为可以交付给对方的期待与嘱托。这是一个极难定义的东西,却是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重要标准。当然,毫无疑问地,无论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定义“信任”,红军都是值得托付信任的。或许合作社买不到一只廉价的红色赛璐珞碗,但那里可以买到一切生活的必需品。红军是为了人民,是人民的军队,而这就足够了。

伟大的信任,伟大的人,这便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强大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中的一部分,是他们永远辉煌的最好见证。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9

“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的主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由中国革命青年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使本书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与解释,那就是因为这是他们的书。”

——埃德加·斯诺

八十多年前,埃德加收集军事将领的谈话,工人、战士、知识分子的谈话,揭示了中国红军的真正形象以及与日本战士,国民党的坚定斗争,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在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阅读着这一本书,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通过这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看到了共产党员们流下的鲜血,仿佛看到了他们无私的品德。我走近了他们,一幕幕就如同放映着的电影一般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读书让人了解了历史,更加让人学会了思考。前辈们经久不衰的一腔热血感染了我,我要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要学习他们为中华崛起克己奉公的无私,我更要学习他们在强大敌人面前不服输、勇敢克服困难的难得精神!我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尽自己的一份力守护祖国,守护这一来之不易的和平。

红星是什么?是红星就是红军,他们照耀着中国。同时,中国也是红心,他照耀着整个世界!

愿红星永远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10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来到动乱的中国在报社工作。埃德加·斯诺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并时常和中共的领导面对面交流,他与中共主要领导结下深厚的友谊,依据切身体验而着此书,其真实的经历和感触是其写作的基石。

此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书中所描述的所有事件以及采用的语言等,都是当时的亲临经历者所讲述的,是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资料。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本书作者以最贴近生活的语言,最生活化的写照介绍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使读者从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领袖的亲近与领导人信念和中国共产党宗旨的可追随性。中共的发展也是由于有这样的领导人,才能民心所向,才能团结一心,共同抗战。

我们还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字在“建设”时的艰巨;中国共产党在决策上的精明与谨慎;中国共产党在每次战斗中的艰苦与战术上的精湛。

起初,中国共产党只能在“地下活动”,并不敢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他们被国民党诬蔑性地称为“共匪”、“赤匪”。这种诬蔑足以说明中共党员是在怎样艰难与危机中渡过的。更甚者,毛泽东曾被当做“赤匪”的第一号人物被通缉。今天的我们很明确的知道毛泽东领导我们走的道路是一条光明大道。但在当时的中共难以被人认可,甚至是被人诬蔑的“匪贼”。可想而知,毛泽东是在怎样的逆境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在当今社会,我们能感受到党引领给我们的幸福,但不能体会的是建设中国共产党和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时的艰辛路程。故为了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我们应更多的阅读类似的书刊。

书中还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对困难时所作出的决策,最着名的就是中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走的“长征”之路。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接下来就是巧夺大渡河。在这期间,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加红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万里长征中红军牺牲无数,也是中共革命军经历的最严酷、最壮烈的“生命之征”。长征所折射出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世代人都应该去学习和发扬的。斯诺也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11

八十年前,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某报社工作。他常年跟随红军生活,孤身一人,探索红色中国革命,将其所见所闻真实记录,汇编成一部纪实性报道作品。

手捧《红星照耀中国》,曾经的一幕幕历史画面,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书中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看后却令人惊心动魄,震撼不已: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祖国的领土,敌人残忍的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在国难当头时,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挽救危局……

中国工农红军与敌人斗智斗勇,顽强作战,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方多次包围,摆脱险境,四渡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渡金沙江……红军的有勇有谋让我叹服,他们不得已进行的大规模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可谓历史奇迹,体现出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素质,几乎无人再敢小瞧这只骁勇善战的军队,无人再敢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

在作者笔下,仿佛能听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看到许多杰出的革命前辈们镇定自若,部署着作战计划、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百折不挠的进行着革命工作……他们都在坚持着自己心中崇高的革命信仰!

这部书是一部浸满鲜血的历史图册,它让我们明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所经受的苦难和牺牲,懂得我们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来自昔日中国革命前辈们的浴血奋战。这部书的魅力,就是描绘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军队顽强拼搏、不屈不挠、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赞颂了领袖人物的伟大,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令人骄傲的历史!

当年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新中国的建设,更需要我们继承革命精神,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光芒,让闪亮的革命红星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12

“当我们被整个世界遗忘的时候,只有斯诺来到这里来认识我们,并把这儿的事情告诉外面的世界。所以我们将永远记住斯诺对中国的巨大帮助。”这是毛泽东对斯诺这个伟大的记者的评价和感激,是他的《红星照耀中国》,让世界感受到红色中国的美丽、强大,更钦佩于红色精神的不朽和伟大!

这本书描写了美国记者斯诺在苏区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叙了他苏区人民的采访,体验的苏区生活,真真正正地报道了当时的情况,介绍党的政策,这是在那时不为多数的客观记者。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那红军十万八千里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一场战略性的撤退,其中的困难重重,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过草地,爬雪山,与生死决斗。在最困难的时刻,大家甚至吃皮带,扒树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伟大的共产党人仍旧用战士们的血肉拼力杀出重围,创造了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等这样的光辉战绩!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把这激动人心的史诗写下,显现出中国人民的红色精神,而这个人,就是斯诺。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他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有着红色精神的铁打的军队、真正的红军。

这就像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冲!”而不是“你们都给我上!”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亦兄亦弟,与士兵心连心,共奋斗;而令一种却是把自己与士兵们做了不仅仅是等级上的区分,更是生与死的差别。

红军的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只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占了红军历史上的一小段时间,但红色精神一定会在历史长河中永垂不朽。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13

_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近日,我重读经典,内心依旧澎湃不已。整本书以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丰富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

斯诺对革命者的描写狠狠地驳斥了国民党,他们一直对外宣扬鼓吹共产党人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强盗”。书中是这样描述毛泽东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对周恩来的着墨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还有黄埔军校毕业身经百战、战无不胜的_;使地主乡绅闻风而逃的贺龙;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洛浦、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等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看到无数仁人志士在战火纷飞的根据地,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地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是一群有气质、有风度、有抱负、有力量的!

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

本书一经发表,就产生了了巨大的反响。它驳斥了国民党刻意扭曲的宣传,向世界人民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革命。成千上万的中国青年读完这本书后,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响力依然不曾消减。

斯诺写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书中所言,革命事业已经照耀了全中国,而中国也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当我们还在为各自的人生纠结忙碌着,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过着充满阳光与安定的美好生活。《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驱曾在狼烟四起中横刀立马,在民哀国殇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14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极具历史价值的小说。他带领着我们走向中国社会革命运动, 让我们初步认识到那个年代的艰辛和苦难, 让我们直面中国几个伟大的领袖. . 红星终将在无数个爱国人士的奋斗下, 照耀中国!

此书由美国人埃德加· 斯诺收集的各种真实的资料所写。他在一 九二八年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到达中国上海, 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 以后兼职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他身兼三职, 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将中国革命的精神传播出去, 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力量, 而且, 当时国民党和国外政员对革命情况的封锁很严重, 这使得他的工作量加重了许多。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 就能看出他对中国的深厚情谊。

一九三六年,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 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瞎甘宁边区,是第一个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他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 可见他在认识中国的革命精神后, 对其有了深度的理解, 愿意做革命的传播者。

印象中的毛泽东是个胖胖的人, 最喜欢带红星帽。在生活方面我也只是知道他热爱运动, 常常抽空去游泳或打乒乓球, 尽管他是主席。而对于中华民族共和国成立以前, 他的事迹, 我也只是略微了解红军长征时的一点皮毛。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后, 我才又多了解了毛泽东一点。

毛泽东在斯诺的采访中是那么的平易近人。他的伙食同每个人一样, 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 但个人的自尊心极强, 有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他对世界政治精神的熟悉, 也认真研究哲学他坚持锻炼, 对于同志和人民有相当深邃的感情。

原来这就是毛泽东啊。通过这本书, 我已经对毛泽东和红军的困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了解到以前战争年代的苦难。那时的人民, 或许终日在为的生存下来而担忧吧。现在中国已经从空有疆域, 没有实力的大国, 变成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这其中最关键的转变就是斯诺笔下的革命年代。没有这些保家卫国恒稳定的勇士, 怎有现在和平的生活? 怎有灯下奋笔疾书, 将来报效祖国的少年们?

读着读着, 读到了长征故事。一九三四年, 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打压越发强烈, 红军不得不从江西撤出, 包括成千上万的红区农民。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 两万五千里长征 " 。长征自然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但至少我是不清楚长征的前因后果。而这本书详细的讲述了长征的重要节点, 使眼前一亮。长征精神深深地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不抛弃, 不放弃。他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撑过了几百个寒冷的夜晚, 最终在陕北胜利会师。尽管路途劳累, 可在会师后, 那种喜悦之情却在无时无刻地散发出来。这长征就如同学习生涯, 若是放松一刻, 就断了奋进的状态。唯有坚持, 才是胜利。唯有坚持信念, 才能最终成功。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 也见过至少一两张图片。但他的全部过程我并不知道, 只要他们要从桥上过河, 而对岸就是敌人。

这座桥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 所以国民党没有想到红军会经过这里, 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在这儿安了一个机枪阵地。红军不怕死, 硬是顶着子弹渡过去, 占领后把桥破坏掉,。这为红军争取到很多时间。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而我们, 很难做到。我真的能为了一次阶段性胜利而献出自己吗? 如果只有我, 或许我能.. 如果有更多的人, 我还能挺身而出吗? 我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 我对这些英雄的敬意又多几分。

大草地是红军通过时困难的一个地方。他们进入藏族人民的地区, 没有原因的, 被藏族人民攻击, 连解释的机会也没有。他们没有食物, 牲口早就被藏人带走。遇到沼泽, 也总有人失足落入其中, 而其他人却无法伸出援手,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志沉下去。他们没有柴火, 只能生吃青稞和野菜。他们坚持了下来, 但迷路折返的白军, 只有少数人生还。

这本书中还有比文字所写的史实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斯诺拍摄的图片。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场景和人物。而且拍的还是黑白照, 更让我对于在那个战争年代生活的人民感到可怜与敬意。在联想联想现在我们的生活, 是有多么的好。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简短篇15

有一部卫视热播剧叫《红星照耀中国》,剧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本书启发了无数中国青年,轰动了海内外。鉴于这一点,我趁着假期特地找来这本书阅读了一番。

这本书叫做《西行漫记》。它的作者斯诺的姓名是中国人早已熟知的了。他早年在美国从事过无数的职业,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后历经重重困难,来到中国成为了一名记者。其后,他又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及道路的封锁,经过长途跋涉,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红区,采访并收集了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写成了《西行漫记》(别名:RED STAR OVER CHINA)一书,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不得不说斯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徐徐翻开书页后,我彻底被震撼了。国民党曾称中国共产党,称中国工农红军为赤匪。那么这二万五千里长征,自然会被他们抹杀。然而长征确确实实是存在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这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首壮大的史诗!

长征如同一座熔炉,锤炼出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核心——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重新回到了党和军队的领导岗位。一旦有了坚强的舵手,再大的浪涛也不能阻挡中国革命的道路。

长征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先进性——红军离去那一晚,当地群众自行组织,打着灯笼,拿着火把,护送红军北上。二万五千里,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段段传奇的胜利,更让整个中华民族看到了曙光。

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功绩震烁神州,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群群衣衫褴褛的战士,传奇般的远征,以其执着和勇毅,为黑暗的世界点燃了一盏明灯!

长征精神是什么?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它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毛泽东曾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习近平主席说过:“只有在长征中纪念长征,在奋斗中继续奋斗,才能挺立精神的脊梁。”

那么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继承并弘扬红军这种不怕牺牲,不怕困难险阻,顽强不屈的精神!以理想为魂,以信念为魄,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刻苦学习,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

5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