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白鹿原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白鹿原读后感(精选篇1)
《白鹿原》的创作主旨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在篇首引用的巴尔扎克的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陈忠实用史诗式的架构去呈现他所理解的中国历史;他用白鹿原上的一个个人物,去展示自己“关于这个民族生存、历史和人的生命体验”。他前所未有地塑造出了庄严饱满的中国农民形象,前所未有地使传统宗法文化得到了立体而有生命力的呈现。在他写作的时代,这些正是对“民族精神”的新认识。《白鹿原》因此成为一部极具文化意蕴的小说,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部总结之作。
他在《白鹿原》中重新思考民族文化与历史演进。有别于非黑即白的明确表述,他的思考与价值判断是充满矛盾的。对于白嘉轩所代表的传统宗法文化,他无疑投之以肯定和欣赏,但同时也有批判和鞭挞,因为他既看到了宗法文化对于前年来民族延续的基石性意义,又看到了它对人性和自由的压抑——田小娥的悲剧就是如此。对于现代文明进程,他也同样是肯定与犹疑并存的。
这种内在的矛盾与张力造就了小说《白鹿原》的内在空间,让这部作品有被解读的丰富意蕴,这也是它在二十余年来被经典化的原因之一。
白鹿原读后感(精选篇2)
前是不喜欢看的。里面充斥的俚语方言,描写的冷酷暴虐都是我所不喜的,它们太过现实,太过血淋淋,恰巧我又是个有着些微理想主义的人,所以一直比较拒绝。
然而就《白鹿原》而言,所刻画的不仅是现实,更多的是贯穿五十年间的恩怨情仇、世事变迁,跨越晚清、民国到共和国成立的史诗。既有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事件,也有波谲云诡的人心变化。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粟。
白嘉轩的为人,就如同黑娃评价的那样,腰杆挺得太直太硬,太正直,正直到有时候我会认为他顽固且迂腐,同时却不得不暗自佩服,甚至最后看到鹿子霖失了灵气时,还会为多年前的换田事件心生愧意。
而鹿子霖却截然不同,自私自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抛弃掉书中两人的下场,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社会像白嘉轩那样的人越来越少,像鹿子霖那样的人越来越多。
白鹿原读后感(精选篇3)
终于借着假期的时光,读完了《白鹿原》这本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想一想,上一次读这么大本的小说好像已经一年前了吧,电子媒体和快餐式阅读的诞生,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纸质的书本了,不过还好,坚持了下来。书中,作者借着白嘉轩这个人物阐述了很多话糙理不糙的经典哲理,对自己有感悟的记录一二在下面。
“世事你不经它,你就摸不准它。世事就是俩字:福祸。俩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俩字相互牵连着。就好比罗面的箩柜,咣当摇过去就是福,咣当摇过来就是祸。所以说你们得明白,凡遇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头了后面就是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光也甭乱套,忍着受着,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忍过了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你们日后经得世事多了就明白了。”
这段白嘉轩对两个儿子的教诲,朴素,但话糙理不糙,对于主人公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半生磨砺能悟出这样的道理,讲出这样的话也真的是对儿子们最好的告诫。这话也正是对古书“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的解释吧。
私人空间的给予,距离产生陌生感,其实可以更好的维系两个人,或者是朋友之间的感情。
其实,书中的语言多粗糙,多口语话,多符合陕北农民的语言,但是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却实际而实用。
白鹿原读后感(精选篇4)
一开始看这本书觉得好长好长,现在突然看完了却又觉得意犹未尽。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根本体会不到那个时代人的心酸,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那个时代人的一生。
白孝文和黑娃的起落让我觉得人还是不应该在最黑暗的时候放弃,因为黎明刚好在黑暗过后。虽然白嘉轩最后也没有完好的走到最后,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最让人尊重的人,走到了这本书的尽头。最后也变成了一个看淡世间的智者。说起死,在朱先生去世的时候,不禁泪目,这么伟大的一个人,自己的死期都预料的准准的,还好,走的时候,没有遗憾。
黑娃的死,让我更加不了解白孝文,可能是我知识浅薄,终究理解不了白孝文在自己利益和自己兄弟之间做出的抉择,身边的人都不信你了,而你连一个交心朋友都没有,站在世界顶端又有何用?田小娥是一个真的很悲哀的角色,作为当时时代的一名女子,无法像我们现在一样活的洒脱,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也许靠男人是她唯一的出路吧。不管她的行为多么令人厌恶,但她也仅仅是只想多看看这个世界吧。
在那个白鹿原的世界,好人也罢,坏人也罢,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更好而已。忽然想起余华的《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白鹿原读后感(精选篇5)
耗时近11小时,终于读完了陈忠实先生的这部长篇小说。掩卷而思,似有所感,但又无从说起。凌乱的思绪中,仿佛看到了白嘉轩这个封建式的大家长伫立在原上,抽着烟袋,眺望着那一望无际的麦田。他终其一生维护着传统的乡约旧俗,时而让人敬佩,时而让人憎恨。新思想新事物冲击着旧思想旧事物,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还没有重建,这是一个动荡混乱的年代。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白鹿原上两大家族,几代人的命运纠葛,爱恨情仇,构筑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但这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微不可见的一粟。
时代变迁的步伐总是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在往前行径着。如今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人工智能的不断应用,我们又需要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当下的社会呢?
多年以后,我们也都会消逝在着茫茫人海中,谁也不会记得我们。不过我们无须叹古伤今,不如以“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活出一个精彩的自我!
写于去广西的高铁
白鹿原读后感(精选篇6)
白鹿原上分布着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白姓以白嘉轩为首,鹿姓以鹿子霖家最有财势。故事就以白鹿原为根据地展开了白鹿两家蜿蜒曲折的恩怨纠葛。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心仿佛也融化进了白鹿原的土地上,随白鹿原坡地的起伏而起伏,随白鹿原儿女的兴奋而兴奋,悲伤而悲伤。我惧怕冷先生冷峻的面孔,同时又为他的热心肠和宽容大度而热泪盈眶。我仰慕朱先生的才华,敬佩朱先生的傲骨,常为他的一句“学为好人”而搅得心神不安。我知道,那是因为我爱上白鹿原了,爱她的土地和人民,爱她的繁荣与衰败。然而这本书最让我难以平静的地方仍是白家和鹿家不同的治家方法和结局。
白家从白嘉轩这代讲起,白嘉轩这一辈子也算是行得端做得正,没做什么真正昧着良心的事。闹天灾那会,粮食那么金贵,白嘉轩仍然一点儿也不吝啬粮食,自己吃什么,长工鹿三就吃什么,无论贫富,无论处境优越或艰难。白嘉轩就是这么个人,要么他就不认兄弟,认了就一辈子都认,有他一口吃的,就有他兄弟一口吃的,他要是享福,他兄弟就不能受苦。白嘉轩对于晚辈的教育是很慎重的。对大儿子白孝义的一时糊涂,他没有心软,依然按着族规处置了儿子。儿子日渐堕落,卖房卖地,他心如刀绞,却仍没有帮扶一下,因为他知道,人不自己经历那些羞辱,就永远不知道生活的真谛是什么。就因为他那刚正不阿的模样,白孝义和鹿三的儿子黑娃都恨上了他。孝义发誓不进家门,而黑娃却当上了土匪命兄弟将白嘉轩的腰给打折了。造化弄人,白嘉轩到底有什么错,他不过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秉着“再穷不能穷志气”的原则过活。然而,当黑娃和孝义回头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可爱的人又张开双臂以一位长者的风度迎接他们。这一刻,任何人也说不出一句话。